三個兒子娶媳婦都是沒要彩禮、沒辦酒席,沒花父母一分錢,成家之後卻沒錢給父母,他們做錯了嗎?

小秋在南寧


這個問題令有書君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她一手拉扯大了我們兄弟三人,母親沒有能力再管我們的婚事。我們都是自己成的家,我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母親已經完成了撫育孩子長大的任務。

題中三個兒子娶媳婦都沒要彩禮、沒辦酒席、沒花父母一分錢,沒有做錯,但不能以此作為以後不贍養老人的理由。

1、兒女贍養父母,是法定的責任和義務

贍養是成年子女對父母或晚輩對長輩在物質上的幫助和生活上的照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成年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不得虐待或遺棄。

父母把兒女養大成人已盡到責任,並沒有一定要幫兒女成家立業的義務,只是如果老人有能力就會幫一把。

兒女用父母是不是給自己操辦婚禮作為孝敬父母的條件,並以此作為衡量是不是履行瞻養義務的條件是錯誤的。

贍養既是責任也是義務。子女對父母履行贍養扶助義務,是對家庭和社會應盡的責任。子女不能在贍養父母這件事上找藉口,也不應該找藉口。

在彩禮的事上,也有不講彩禮的人們。而且女方要不要彩禮,男方出不出彩禮都不是幸福婚姻的重要因素,不必拿彩禮和婚禮來說事。

家和才能萬事興,夫妻恩愛、孝順父母、疼愛子女,母慈子孝就是最好的家庭。

2、孩子們過好生活才有能力來贍養老人

普通百姓人家的父母,把三個兒子養大實屬不易,再給他們付彩禮錢和辦酒席應該是沒有能力了。

希望孩子們先過好自己的生活。

社會上有人動不動就拿"結婚沒用過父母錢、父母沒給帶孩子"進行道德綁架,以此作為對老人將來養老的事,話裡帶話說事是錯誤的。

許多人都明確知道作為兒女的責任和義務。孩子們有體恤老人之情,暫時沒錢拿給老人,主要是要養育孩子,等緩過勁兒來就會考慮照顧老人。

有人家六兄弟,只有老大老二結婚時公婆出了力,另外四個都是自己掙錢結婚成家,公婆沒能力管。他們也知道父母親生養了那麼多小孩已經很不容易了。

也有人說:我公公家也是,兩兒子結婚所有東西都自己承擔,可是我們也不會說不養公公,現在公公身體好,我們可以不管他,可是將來他有什麼事我們也是要管他的。

畢竟他培養了我老公,骨肉親情,我覺得也沒有必要比什麼,我們盡到自己的本分就好。遵從的就是她養了老公,老公掙錢養家了,我就替老公把他那份孝給盡到。

父母把兒女養大成人,就算是完成責任了,其他的物質條件只能看父母的能力了,不能強求。

孩子們過了養兒育女的難關之後會多關照老人。

兒子成家後沒給父母錢,不代表他們就一定不孝、沒良心。如果父母的身體還比較硬朗,並且有經濟來源,在這種情況下暫時不給父母錢也情有可原。

如果父母不愁吃穿,在結婚後不給錢也可以理解,兒子有自己的家庭了,處處需要用錢,得分輕重緩急來安排事情。

如果父母已經行動不便,或者臥床不起了,這時候他們連治病的錢都沒有,孩子會盡量拿出來給父母,這是必須的。

對老人該關心的關心,雖然壓力也不小,不過只要公婆身體健康,自己沒有後顧之憂,其它事都不重要。

3、希望老人們也都能多心疼和體諒孩子們

這三位不靠父母靠自己的兒子三觀正,三個兒媳特別有眼力,還有她們的父母也是好樣的,不圖錢,就圖人好 ,為他們的婚姻幸福提供了良好基礎。

"萬事開頭難",剛結婚的生活真是一雙筷子一個碗都要靠自己,也不能有依賴思想。

成家之後沒錢給父母,也有他們自身的客觀原因。開始裸婚過日子,他們需要生存、需要養孩子、需要買房子,揹負的壓力可想而知,生活不易。

許多人雖然結婚成家但沒有積蓄,婚後又有了孩子,可能溫飽都難以解決,有時還要靠孃家父母接濟,比如從家裡拿點糧食、拿點菜等補貼生活,像這樣的生存現狀,暫時是沒錢給父母的。

他們沒錢給父母,並不代表他們就做錯了,更不能說他們沒有孝心。

相反,他們是理解和感恩父母的,否則的話,他們也不會選擇自己結婚,甘於過清貧的生活。

我們也知道現在的農村獨子娶親,給彩禮加建或買房,足以拖垮老兩口,三個兒子。一般情況下,兒子兒媳住著新房子,婚後兒子的收入兒媳拿著,生了孫子孫女讓老人幫忙帶。

兒子自己結婚的兒子,可能已經花光了自己的積蓄,甚至還借了外債,所以結婚後沒錢給父母,也是事出有因,不是不孝順。

作為父母會體諒孩子們,知道這時候要兒子給錢不合適。

相信父母需要贍養的時候,三個兒子會責無旁貸。因為他們能夠自己成家立業,對養育孩子、贍養老人也會義不容辭地承擔起責任來。

有書君覺得能有這樣的兒子兒媳,是值得老人高興並給予尊重的。希望父母孩子都不要攀比,老人不要急於拿養老錢,也不要拿此去炫耀自己家沒錢也能娶媳婦,更不要作為炫耀自己兒子有能力有本事的資本。

作為老人,他們也是從生下孩子那一刻起就精打細算。一代一代的為人父母者,都會趁自己年輕時多打拼,將來多給孩子幫助,也給自己留好後路。

老人習慣了任勞任怨,他們也得為自己的晚年生活積攢一些儲備金,這樣也可以儘量減輕孩子們將來的負擔。

從來不輕易責備孩子的老人,會盡自己所能對自己的孩子好。孩子能夠關照好自己,成家立業後儘量減輕父母的負擔已經很好了。

老人對孩子的愛,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他們會盡自己所能去回報父母的愛。

每個家庭成員能相互理解、相互體諒、相互扶持,無論貧窮還是富貴,過得和和氣氣、幸福快樂,就是對撫養與贍養的最好詮釋。

父母老了,如果經濟上需要孩子們支持,必須支持。如果孩子仗著沒有出彩禮錢,沒有辦酒席、沒有花父母一分錢為藉口,以沒錢為緣由,拒絕贍養老人,從法律和道德上講就是錯的。

有書君覺得這個道理並不複雜。做人做事要講情理,一家人有情有理,就能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有書君語:有書君送福利啦!!私信有書君,回覆“福利”即可【免費領取52本】高分好書,限時福利,不容錯過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