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男孩有“氣概”,媽媽就要學會適當“退出”,不然孩子很窩囊

從古至今,在我國傳統觀念中,男人的形象一向都是勇敢、堅強、有擔當,

“硬漢”才是對他們最好的稱讚。

但現在很多男孩的性格卻偏向了女性化,開始向女性靠攏,變得敏感而脆弱,別說扛起家庭重擔了,有些人就連最起碼的獨立都做不到,徹徹底底地成為了別人嘴裡的“廢人”。

想讓男孩有“氣概”,媽媽就要學會適當“退出”,不然孩子很窩囊

在《請你原諒我》的一期節目中,出現了這麼離奇的一幕:64歲老人向37歲兒子道歉,別人都是子女向父母道歉,這怎麼會反過來,變成媽媽向兒子道歉了呢?

而更離奇的是,道歉理由既不是拋,也不是虐待,與這些負面詞彙完全無關,而是寵愛。

老人懺悔說,正是因為自己從小過度寵溺孩子,這才讓他變成了“窩囊廢”。

想讓男孩有“氣概”,媽媽就要學會適當“退出”,不然孩子很窩囊


據悉,64歲的老人姓李,家住青島,自從愛人過世之後,她就一直與孩子相依為命,從不曾離開過他。

因為特殊的遭遇,老人對兒子的關懷是無微不至,小到吃喝拉撒,大到人生大事,她全都要一一過問,儘自己最大努力幫孩子搞定,讓他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生活。

然而,這麼做的後果就是,年齡大到能做爸爸的兒子,現實中幾乎什麼都不會做,燒菜先加水還是先放油,洗衣機該如何使用,與人交際該怎麼講等等,全部都是知識盲區。

一直到孩子37歲時,媽媽才幡然醒悟,後悔自己沒有第一時間退出兒子的生活,導致孩子很窩囊,成為了徹徹底底的“廢人”,可即便再道歉,再後悔似乎也為時已晚了。

想讓男孩有“氣概”,媽媽就要學會適當“退出”,不然孩子很窩囊


“放手”是門大學問,男孩的成長需要媽媽“退出”,需要社會磨練

天底下沒有哪位父母願意看自己孩子吃苦遭罪的,但正如郭德綱對待郭麒麟的育兒理念那樣,男孩與女孩不同,他們就得從小開始磨練,這樣才能在未來發光發熱,成為最耀眼的那顆。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幾百年前古人都知道的真理,不少人卻至今摸不透。

想讓男孩有“氣概”,媽媽就要學會適當“退出”,不然孩子很窩囊


男孩從小要吃的苦有很多,家長要及早開始:

1)、貧困之苦

有人說,我家有錢,幹嘛非得讓孩子吃物質上的苦?這裡所說的“貧困之苦”,並非要孩子天天啃饅頭就鹹菜,而是相對意義上的“貧困”。

主要集中在消費理念方面,例如當孩子亂花錢或者要求購買超出家庭承受極限的東西時,家長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態度,嚴肅批評,再溝通談心,幫助其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賺錢只是能力問題,花錢才是最大的考驗。

2)、挫折之苦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因此,為了避免孩子未來“一碰就碎”,父母要學會從小“折磨”他們。

千萬不要事事都順著他,該說“不”的時候就堅決說“不”,此外,還得讓孩子做一些他們不太喜歡的事情,要求不高,家務、切菜、洗碗之類的都行。

久而久之,孩子的承壓性會越變越強,未來因為心理問題而出意外的可能性也越來越低。

想讓男孩有“氣概”,媽媽就要學會適當“退出”,不然孩子很窩囊


在培養孩子男子氣概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一些細節

1)、堅強不是壓抑情感,男人也可以脆弱

“哭什麼哭,男子漢不能哭!”一些母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味地要求他們堅強、勇敢,卻忽視了一點,男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受傷時一樣需要理解與呵護。

這一點爸爸的理解應該最深,所有人都覺得他厲害、能力,殊不知他的心早已經千瘡百孔。孩子年齡還小,其心志根本不足以承受重擔,強行逼迫只會適得其反。

2)、爸爸要做好榜樣作用,給孩子信心

母愛非常偉大,但在男孩子的心目中,父親才是自己最想成為的人,他們會在生活中不斷試著模仿。要想兒子有男子氣概,爸爸一定要做好榜樣作用,錢可以賺的不多,但三觀方面絕對不能出錯。

在這一點上,希望媽媽要積極配合,在孩子面前給愛人留足面子。

3)、男子氣概不是大男子主義

男子氣概與大男子主義完全是兩種概念,媽媽要注意區分的,前者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美德,後者卻是不折不扣的不講理。

當孩子犯錯時,媽媽要及時指出,並且讓他們學會主動道歉,能主動承認自身不足的男性,很少有大男子主義的,二者核心價值觀不一樣。

想讓男孩有“氣概”,媽媽就要學會適當“退出”,不然孩子很窩囊


為了孩子的明天,選擇性退出他們的人生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慈母多敗兒,希望各位媽媽要警惕起來。

寶媽們,你家孩子的性格你覺得有缺陷嗎?一起分享討論吧,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貝貝豆育兒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