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到中年,你會發現,有些獨生子女的家庭基本過得都很好”對此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獨生子女的家庭是否過得很好,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考慮。

首先是物質方面。相對於多子女家庭而言,獨生子女家庭的經濟會更好,因為只負擔一個孩子的教養,不管是精力還是金錢支付都較少,負擔不重,父母有更多時間用於事業,創造的財富相應會增多,所以同一個家庭,只生一個子女的經濟會更好。經濟好,物質條件豐富了,自然會過得更好。


另一個是精神方面。很多人之所以生二胎,除了傳統的多子多福思想,害怕失獨,害怕清冷孤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失獨是一個不可預料的小概率事件,但正因為不可預料,所以很多人害怕發生自己身上,造成老來無靠的事實,才想著要生二胎,說到底這依然是傳統的多子多福,養兒為養老的思想。但其實,失獨的發生只是概率很小,多子女家庭中也面臨著同樣的變數。至於說怕老來無靠,多子女家庭子女互相推諉不願養老的事更多,我們這裡有句俗話:多仔餓死父。反而獨生子女因為責任無可推卸而少有棄養父母。


再說害怕清冷孤獨的。的確,跟多子女家庭相比,獨生子女家庭冷清了點,特別是當子女外出求學工作後,更覺得家中空蕩蕩的。像我自己,當初堅決選擇不生二胎的,等到孩子出去讀書,家裡剩下夫妻二人,有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習慣。不過,後來我跟老公調節過來,各自重拾了自己的愛好,每天看看書,寫寫字,也不覺得孤獨清冷,反而覺得沒孩子在身邊更自由了。我們也展望過將來退休後的生活,到時如果孩子需要幫忙就去儘儘做父母的心,不然兩公婆就多出去旅遊,或者跟身邊的朋友喝茶聊天,多好!如果生病了孩子顧不過來那就請護工,反正,就算生二胎三胎,孩子們都是要工作的,也不是說能在身邊侍候時,到時還不是得請護工?

總之,就我自己而言,我覺得獨生子女家庭可以過得很好。同樣的,多子女家庭有多子女的好,也有多子女的煩惱。說到底,好與不好因人而異,不管選擇什麼,只要你是一個善於安排生活的人,你一定會過得很好!


穎媽育兒記


題主你好!我是潘家老六,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關於人到中年獨生子女家庭是不是都過的很好這個問題,我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我認為獨生子女家庭相對過的比較好,因為培養一個孩子和培養兩個甚至多個肯定有很大差別,不管在時間,金錢還是精力上都要比一個孩子付出的多得多。我兩個鄰居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兒女都成家立業了,經濟上也沒有任何的負擔,確實過的不錯,唯一不好的是比較孤獨,有些子女還在國外,一年也難得見上一次,父母感覺非常孤獨。就拿我自己來說,兩個兒子,經濟上就有很大的壓力,加上現在生活成本高,在沒有二胎之前,我過的也相對寬裕,沒有任何壓力。但是二胎出生後,又是一個兒子,就想著必須給兒子拼一套房,這年頭拼一套房子還 真不容易,更何況又座標在廈門,一套房子少則幾百萬,壓的實在有點喘不過氣來。有時候也會在想,要是就養一個,現在該多輕鬆,何必把自己過的這麼苦逼呢?生活質量也明顯下降,唯一好的是孩子多個伴,我們老了多一個依靠。當然是針對我們經濟一般的家庭,有經濟實力多幾個也不會造成大的影響。

所以我覺得大部分獨生子女家庭都過的比較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潘家老六


獨生子女家庭過得好?這個我有疑惑。本人西部國家級貧困農村出生,高中之前沒有離開過鄉鎮,同學也沒有獨生子女,基本都是兩個小孩或者更多,大多數同學成家立業都靠自己打拼,目前已人到中年了,自己的老婆是城市的獨生子女,岳父岳母家比較清閒,因為沒有太多生活壓力,但是能感受到他們的孤獨,我們也讓小孩過去,可是小孩功課也多,一年去不了幾次,老婆和我工作繁忙,再看我父母家,我們也去的比較少,但是有我弟弟一家,總體還比較熱鬧。當大家解決了生活的基本問題時,面臨的就是如何提高精神層面的問題,總之家庭過得好不好和獨生子女沒有關係,需要一家人共同奮鬥,給小孩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我個人認為一個小孩不太好,可能兩個小孩是比較合適的,我就是兩個小孩,沒有降低生活質量,有壓力就有動力,老了以後也不是希望小孩對我有多大關愛,至少在我能動的時候別把我送到養老院去。補充下所謂教育質量什麼的,享受資源之類的,主要還是孩子,輔助因素是外因,孝順取決於孩子的三觀,不和家庭條件成正比。


dapanji


我看到幾個關鍵詞:中年人、獨生子女、生活過得好。 你看到得不一定是全部的生活真相,生活過得好不好,取決於自己的能力、家庭條件等,而不是說一個人是獨生子女,或者不是。

有一次聚會中,我鄰桌的大姐帶著一個五六歲的女寶,經過一天的鬧騰後,女孩顯得很安靜,躺在媽媽懷裡不說話。

這時,大姐終於騰出來一點時間聊天,她問我什麼時候結婚,然後開始說起她的故事。

我把故事分享出來,希望大家可以看到生活的另一面。

大姐跟老公是異地戀,經過了七八年的戀愛長跑,終於決定結婚,但是工作在異地,兩個人事業正好,誰也不忍心自私的讓對方放棄工作,於是就選擇了異地婚姻,而且兩個人都是獨生子女。

雖然是異地婚姻,但是兩個人的感情還是很好,慢慢也有了要孩子的打算,終於有一次檢查出懷孕了,大姐就選擇辭職回到家裡專心做專職媽媽。

她們結婚的時候已經不算很年輕了,兩個人都奔30,懷了寶寶更是30以後的事,兩人也算是邁進中年人的世界裡了。

寶寶出生後,大姐也沒有出去工作,在家裡帶娃,經濟一下子緊張起來,而且兩人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老人們也需要關心,這時就不得不回家裡看父母(兄弟姐妹多的可以輪流去),一邊照顧孩子,一邊照顧老人,身心俱疲。

二胎放開以後,家裡老人又催著生二胎,兩個人想了想,咬咬牙還是選擇要二胎,過了一段時間懷上了,這個時候大姐也算是大齡產婦了,沒有懷頭胎時充沛的體力,上下樓買菜也很困難。

大姐的老公拼命掙錢,養家餬口。大姐肚子慢慢大了起來,預產期還有幾個月的時候,家裡老人又住院了,離不開人照顧,沒有兄弟姐妹幫忙,護工又不放心,看著老人那麼痛苦,只能自己上。

大姐跟老公兩個人,輪流去醫院照顧老人,老公平時除了拼命掙錢,就是照顧孕婦和老人。 一家人的生活水平急劇下降。

大姐說,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人家都輪流去照顧老人,醫藥費也是分攤,老人也開心,孩子們壓力也小,現在獨生子女,兩個人養四個老人,兩個孩子,真的是每天處在崩潰的邊緣。

所以我覺得獨生子女不一定就好,兄弟姐妹多的也不一定壞,生活過得好不好,全部都取決於自己的家庭計劃,個人經濟能力,家庭條件等很多因素。

不過家裡孩子多了,以後會減少孤單,贍養老人壓力也會小一些,而且照顧孩子,幾個兄弟姐妹也能給幫個忙,都是一家人家庭關係好的,都會幫忙的。

一家人和和氣氣,也挺好的。人到中年有很多無奈,這個時候如果有兄弟姐妹們互相扶持幫助,我覺得生活會更容易一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沒有錯。


我是小米醬


座標南昌,出身農村,2016年進入國企工作,如今小小地奮鬥到了中層管理職務,但拮据的家庭經濟狀況目前仍然沒有根本性改變。

我的同事們,大多父輩或者祖輩就是體制內的,年齡大的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年齡相當的就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基本沒有超生的情況,而作為農村的我們,家裡2個孩子是肯定的,他們的銀行卡上躺著的都是滾燙的現金,平常生活安穩快樂,而我買房懵裡懵懂東拼西湊借了好幾十萬,支付一分月息,壓力巨大,好在這些同事們都非常包容,對於我這個“外來人”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而我自己也非常努力,表現非常優秀,才在精神上真正地融入了他們當中。

過得好的不一定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而獨生子女的家庭過得好,我認為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在計劃生育年代,僅僅只生一個孩子的家庭相對在城市有一份不錯的工作者居多,而像農村基本都是兩個及以上,這從經濟基礎上就甩開了一大截,相應的在父母的整體素質上要高。

二是獨生子女所受到的培養和關愛更佳,當然排除那些被溺愛長歪的例子,在我同事當中,獨生子女都在優渥以及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內心更富足,性格都較好,這是決定幸福感高低的關鍵因素。

三是與其自身匹配的,由於家庭條件及穩定的成長環境,在選擇婚姻中,更多的考慮感情本身,愛得到延誤,再繼續將愛延續到下一代,沒有過不好的道理。

最後,我認為過的好與不好,關鍵不在於獨生與非獨生,關鍵在於你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於你內心對幸福感的定義,在於你有沒有努力有沒有能力獲得幸福。


清湯掛麵一碗


有人說“人到中年,你會發現,那些獨生子女的家庭一般都會過得很好”。

我並不覺得,我身邊剛好有兩個例子。我大姑與小姑。

先說我大姑,大姑家有五個小孩,大姐二姐三姐,因為經濟不允許,初中沒讀完就輟學外出打工。

三位表姐也都屬於善良溫柔的人,每月都寄錢回家。幫大姑減輕了很大一筆負擔。正因如此,表妹與表弟得以繼續讀書。

接著三位表姐結婚,找的姐夫均是有責任、上進心的人。然後表妹也嫁了人,小日子過得比我們都好,到現在也就表弟沒結婚。

雖然大姑大姑父現在條件好了,但以前因操勞積累的病現在也折磨著他們。如今兒女承歡膝下,有個啥事,電話裡說一聲,兒女都能幫著辦妥。所以倆人對待死亡看的很淡然。

再來說我小姑,我小姑就一個獨生子。所以日子一直過得沒那麼艱難,有時還能一家子出去旅個遊。表弟也懂事,基本不用小姑小姑父操心。現已讀到博士,明年準備出國。

但與大姑相比,家裡會冷清很多。表弟因學業繁忙也不能時常在家。那時二胎政策開放的時候,還在家族群裡開玩笑,要個二胎。

所以對於題主所說的獨生子女的家庭,到中年過得很好這句話我是持反對意見的。

事情都是有利就有弊的。但只要一家人齊心協力,和和睦睦。我相信就算條件不好,他們內心也是溫暖陽光的。








吳氏生非之吳慧慧


同意這種說法,確實是這樣。

單位同事,標準的七零後,大女兒今年考上了南大,小的才上幼兒園。沒生二孩之前,他們一家三口別提多瀟灑。每逢節假日,只要有機會,就會駕車出遊,雖然也沒去什麼遠的地方,但那份愜意是實實在在的。自從生了二孩以後,他們的這份愜意就沒了。

有了二孩以後,經濟壓力山大。她愛人經常加班,很晚才回家。孩子夜裡哭鬧,她愛人總是睡得很沉,叫都叫不醒,她只能自己起來哄孩子。他們那段時間矛盾不斷,時常爭吵,搞得家裡氣氛很緊張。她在單位偶爾遲到早退,領導也睜隻眼閉隻眼,我們也時常替他打掩護。她總是跟我們說,早知道日子過成了這樣,當初說什麼也不會要二寶。可是看著孩子那麼可愛,一天天長大,又覺得辛苦也值了。

人到中年,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也都長大、甚至成人了,父母就有了很多屬於他們自己的時間,經濟上也寬敞很多,可以相偕散步,可以結伴出遊,很好地享受二人世界。所以人到中年,有些獨生子女的家庭基本都過得很好,還是很切實的。





如月微光


不用人到中年,我媽媽就是獨生子女,我外公今年96歲了。我算是從小看著獨生子女從年輕到年長的。身邊的長輩都是多姊妹的,就我媽媽是獨生子女,我的感受就是獨生子女一輩子都不會過的太苦,我媽媽就算在幼年時期,也沒穿過帶補丁的衣服,別人家的孩子吃窩頭,我媽媽吃白麵饅頭。長大了接我外公的班,工作不累,也有養老保險。一輩子雖然普普通通,但是也沒大風大浪,沒有兄弟姐妹為了贍養老人的各種推諉扯皮。我覺得我媽媽最辛苦的時候就是養我和我弟的時候,經濟負擔最重,所以我從來不覺得獨生子女的生活不好,我也只生一個。


大Niko的麻麻


我就生了一個兒子,是獨生子女,我也正好中年,說實話這段時間是挺好。孩子也大了,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像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姊妹好幾個,老人生病養老也不怎麼害怕。將來孩子結婚就一個,只要不是很過分,也還過的去。一個孩子家庭矛盾也少,沒有偏心問題,沒有姑嫂問題。



我生邊的朋友,大多數的孩子都在上大學,我們都覺的特別閒,晚上散散步,有空吃個飯,學個年輕想學沒空學的愛好。大家想去旅遊想走就走,家裡沒什麼牽掛,這短時間是感覺特別輕鬆。就做兩個人的飯,孩子不在家也不惹你生氣,衛生都感覺好打掃了,身邊還在帶孩子的是特別羨慕我們。



幸福快樂只不過是這一段,20年後誰敢保證呢。我們這代70後們,只有一個孩子的70後們。當我們老了,當我們需要照顧的時候,當我們躺在病床上的時候。當然有人會說,我們存夠錢,我們去養老院,可是有多少是真心願意去養老院的,也都是體諒孩子,怕給他們添麻煩。誰不願意享受,病榻前兒女的照顧,誰不喜歡兒女常來看自己。



到我們的孩子到了中年,他們上面有4個老人,甚至更多,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而且現在二胎放開了,他們再要兩個孩子。想想都覺的他們太不容易了。就別說照顧了老人了,他們能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就不易了。有人說反正我們就一個,替他們照顧孩子呀。可誰又敢保證自己在替照看他們孩子長大前不生病呢?不是獨生子女不願意孝順,不願意照顧老人,他們沒空呀,不上班就沒工資,沒工資怎麼生活,如果這個時候有兩個孩子,真的會輕鬆一點。



如果放開二胎政策早,我願意要二胎,可我們都是奔五的人。兩個孩子相差太大,年齡太大,弊大於利。如果年輕我覺的要兩個孩子還是利大於弊。就是父母辛苦多了,因為現在物價上漲,房子更是天價,孩子教育成本增加。養活兩個確實不容易。

不要羨慕這一段,人生的路很長,對於錯誰又能知道呢?


溫潤如玉wrry


這個說法,在一定程度上,我是贊同的。

在我們這裡,同輩的獨生子女裡,有個硬性要求:如果父母雙方是國家公職人員,只能生一個。農村的獨生子女幾乎為零,至少我沒遇到過。

我有兩個閨蜜a和b,a是獨生女,不過閨蜜b是個例外,因為她父母都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工作,政策傾斜,生了兩個:我閨蜜和她妹妹。

但是,除了閨蜜b,其他都是獨生子女。

實話說,我對獨生子女是羨慕的。他們家庭條件普遍要更好,當我們為了買件新衣和父母磨嘴皮時,他們永遠光鮮亮麗。我們三個從小學,中學,高中都在一個學校,我上的重點班完全靠自己成績支撐,但是當閨蜜a差重點2分時,家裡二話不說,1分1000給買進了重點,要知道我當時高中生活費一個月才200。

兩閨蜜父母意識很高,對孩子的學習非常重視,節衣縮食也要給她們補課。最後,兩閨蜜都上了本科線,畢業後順利進入國家編制。

要說a和b有什麼不同,那就是a在省城,b在縣一級,明顯a的資源更好。

這也是我們這輩的獨生子女同樣的生活路線:沒有大富大貴,但是一路順風順水。

現在我們三都結婚生子了,a的老公也是獨生子,生了一個孩子,兩家父母搶著帶,出錢出人不在話下,現在正催著他們生二胎。

b的老公是公務員,家裡還有個小姑子,公婆著急給小姑談對象,對孫子和小兩口不冷不熱。至於家裡,b反而在孃家呆得多,一方面離家近,一方面也好照顧二老,至於二胎,她還沒考慮。

總的來說,孩子與父母都講究緣分,獨生也好,二胎也罷,父母最多能在背後支持下,真正的奮鬥還得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