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講,“驚蟄忌白虎”,為什麼驚蟄要少說話?

在農村裡素來對於二十四節氣“驚蟄”比較重視,也有著許多於此相關的風俗習慣。“驚蟄是一年中的第三節氣,是指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按照公曆來說在每年三月的五號到起好之間,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這段時間後氣溫回暖,雨水開始增多,反應了自然生活受到節律變化的影響,這段時候後,各種越多的昆蟲逐漸開始出來活動。


“驚蟄”的天氣最為特殊,俗話說,“凍人不凍水”,雖然氣溫上升開始解凍,卻讓人感覺到寒冷。最近就有這樣的體驗,穿的衣服也不少,外面溫度明明挺高,卻感覺到四肢冰涼。此時冷暖空氣交替頻繁,天氣並不十分穩定,非常的反覆,尤其在北方里,早晚的溫差也特別大,看著暖和其實還很“凍人”,要特別注意身體健康。


農村老話講,“驚蟄忌白虎”,為什麼驚蟄要少說話?


在老家裡“驚蟄”有吃梨的習慣,但究竟源於什麼時候,村裡的老人也說不清楚,只是把這個習俗流傳了下來。還有這樣的說法,“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神氣”。當梨上市的時候人們就開始儲梨了,雖然用的是土辦法,卻也能儲存半年的時間不壞,到了驚蟄的時候仍然汁水充足。據說“梨”和“離”是同音,到了“驚蟄”這天,各種蟻蟲開始驚醒,人們吃梨就是遠離蟲害和疾病的寓意在裡面。


農村老話講,“驚蟄忌白虎”,為什麼驚蟄要少說話?


在農村習俗裡還有這樣的傳說,“驚蟄”前後“雷公”經常出門辦事,這也是為是為什麼能不時的聽到雷聲。作為特殊的時期,這段時間裡不能操辦婚事,不能相親,不能訂婚,也不能結婚。要不然就會受到雷公的處罰,婚事辦的不會順當,家庭也不能和諧。其實現在想來,“驚蟄”前後正是春耕的季節,這段時間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耕種。若是這段時間結婚的話,村裡人自然要參與幫忙,肯定耽誤了春耕的時間。這才有了“驚蟄禁婚”的習俗,就是為了不抓緊春耕。


農村老話講,“驚蟄忌白虎”,為什麼驚蟄要少說話?


在農村裡還有這樣的說法,“驚蟄忌白虎”。《卜筮正宗》載:“白虎交重喪事惡,官司病患必成兇,持金動克防人口,遇火生身便不同。”在農村傳說中,白虎是口舌和是非之神,每年到了驚蟄這天裡出來覓食,張開大嘴要吃人,因此才有了這樣的說法。並且“驚蟄”這天裡要少說話,避免招惹到什麼是非當中。


農村老話講,“驚蟄忌白虎”,為什麼驚蟄要少說話?


另外人們也會對白虎進行祭祀,其實就是用紙畫成白老虎,黃色黑斑的口角畫出來一對獠牙,在祭祀的時候需要將”白虎“先餵飽,用生豬肉抹在老虎的嘴上,說明它的嘴裡充滿了油水,不能張口說人的是非。除此之外,在南方一些地區裡還有“打小人”的習俗,用紙畫一個小人,然後用鞋抽打,據說還要變打邊唸叨什麼,據說“打小人”之後一年裡都會走好運。


農村老話講,“驚蟄忌白虎”,為什麼驚蟄要少說話?


驚蟄是傳統的節氣,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變化,充滿了許多的傳奇色彩。但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日益的忙碌,和對自然現象的認知不斷增加,許多的傳統習俗也逐漸的被人們所遺忘,對此你怎麼看呢?你的家鄉還有沒有類型的習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