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個比利》狹小的身軀太擁擠

在網上看到這本書的簡介,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假的,主人公無非是想逃脫法律的制裁而假裝自己有精神疾病,一個人怎麼可能有24重人格?帶著質疑走進了比利的世界。從最初的質疑到半信半疑,最後對比利的心生憐憫。

《24個比利》狹小的身軀太擁擠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隻有溫暖,它還有著黑暗與災難,當受到無法承受的災難時,人往往顯得很是脆弱。在不同的人眼中,世界也是不一樣的,看世界的角度不同,那麼經歷的酸甜苦辣也就有不同的感受。而人在童年是最敏感的時期,這個時候的人對外界的傷害尤其無法承受,這也是一些人導致精神分裂的敏感時期,一個童年不幸的往往有著兩面性,對待快樂是一面,對待痛苦是另一面。

很多人都有著兩面性比如情緒低落的時候、有反社會的情緒的時候,但是與病人的區別在於:分裂症患者在人格轉換的時候並不共享記憶,無法記住其他人格做過的事情,而且每個人格都是獨立的,有名字和背景,甚至還有國籍。這些人格其實是出於對核心人格的自我保護而演變出來的,因為多重人格分裂症的病人大都受過無法承受的痛苦和悲傷,他們選擇忘記,“創造”出其他人格來承受這些核心人格無法面對的事情。《24個比利》就是這樣一本書,它講述了一個精神分裂患者的人生。這是以實事改編的一本小說,他講述了比利在連續犯下強暴罪被警方逮捕後,竟對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最終發現在他體內竟存在著24個不同的人格,而且這些人格在性格、年齡、語言、性別甚至是國籍都是不同的。

比利在8歲時就遭到了繼父的毆打與強暴,有著嚴重的精神問題,一次次的痛苦讓他分裂了成了很多人,有軍人、畫家、同性戀等等不同的24個擁有不同技能的人格,亞倫能言會道,阿瑟擅長指揮,戴維承受痛苦,湯姆精通逃脫術。這種情況在當時引發了重大的轟動,質疑聲更是一浪比一浪高,很多人不敢相信一個人能做到飾演24個不同的人,所以要麼比利是病人,要麼比利是天才,最後比利因存在精神問題而無罪釋放,被送進了利馬精神病醫院,在那裡他遭到醫護人員的毒打,被注射大量的鎮靜劑失去了自由和尊嚴。最後比利沉默了猶如行屍走肉般的服從安排。

《24個比利》狹小的身軀太擁擠

以上的種種無法抹去比利是三宗強暴案的罪犯這種事實,但民眾對其輿論的傷害也是一種罪惡。不管鬧劇也好,現實也罷,隨著比利的離開,這出灰色幽默般的鬧劇也該塵埃落定了,如今我們看著這件事更多的也是看著一本小說,思考著一些,嘆息著一些,也許這就是現實的離奇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