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的債務陷阱


你身邊的債務陷阱

可能我對你的所有提醒,都不如這一條來得現實:你已經被合法的高利貸包圍了,千萬小心,別陷進去。

合法高利貸

今天我講的是合法的高利貸,但是一般人所說的非法的高利貸,它本身其實並不違法。

因為其利率過高,所以不受法律保護,就是法律不幫助債權人把錢收回來,但要是一個願意借一個願意還的話,法律也不會多管閒事。

所以我今天在這裡說的合法的高利貸,是個簡稱,指的是利率水平逼近,但還位於法律保護邊緣之內的高息貸款。我所說的合法,是指欠這種錢你是得還的。你不還的話,法律是要追究你的。它們是合法地出現在你身邊,靜悄悄地將你包圍,幫助你提前實現消費升級夢想的溫柔陷阱。

我們每個人都已經被它包圍。表面上,銀行給你發信息通知你獲得了快捷貸款額度,電商賣貨說給你打白條,電信公司給你辦業務順手讓你籤個單子,等等等等。你以為你在過日子,你以為對方在跟你做各種生意,實際不然,火眼金睛定睛一看,表面上他們在做生意,實際上生意是個向你放貸的載體,都想從你這裡拿走高息。

看到朋友發了條微信朋友圈,是微眾銀行的微粒貸。微眾銀行,騰訊旗下。打開鏈接,顯示系統正在載入,一陣陣圈圈轉動,好似後臺正在啟動高深算法,測定我的信用資格,轉完後,現出斗大的字,告訴我直接能借54000塊,非常智能,看不見的後臺幾秒鐘給我定了性定了量,很有用戶體驗。

它們有很多名字:白條、現金貸、消費貸、微粒貸、花唄,等等等等。我把它們列在一起當作一類東西不作區分,可能涉及到的有些人是不服的。他可能覺得自己比其他人更正規,不過在我看來,從一個被它們包圍的人看來,它們可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釣愚

合法高利貸,它是合法了,你可不要借,合法兩個字是保護了它,不是保護你。你可能會問,一方願意貸,一方願意借,契約自由,有何不可?銀行正規貸款利率是低,但我借不到啊。

確實一般人是借不到正規的銀行貸款,但借不到便宜的貸款,並不意味著你就要往陷阱裡跳。

我借用一句巴菲特的話。巴菲特說,千萬不要欠信用卡債。巴菲特說的其他話你也許可以打點折扣來聽,但是這句話你得100%地聽。

包圍中國人的合法高利貸主要叫現金貸之類,包圍美國人的合法高利貸叫作信用卡。巴菲特當上傳說中的股神,靠的是20%上下的長期複合收益率。但是,所有銀行在信用卡業務上都是股神,收割的就是欠下信用卡債的韭菜們。

看看國內銀行發的信用卡,在利息問題上都差不多,我舉某家國內大行的信用卡貸款條件來算一算:如果20天免息還款期結束時,你未能足額還款,則利息每天萬分之五,按月計複利。我翻譯一下,每天萬分之五,則一個月30天就是萬分之一百五十,按月計複利的意思就是每個月利滾利一次,用複利公式套算下來,年化利率是19.95%。

巴菲特要當股神得連續50年996才行, 銀行躺著就把巴菲特給當了。

以美國為例,信用卡業務已經有了幾十年歷史,同樣也被批評了幾十年。邁克·劉易斯(Michael Lewis)是寫華爾街最專業的作家,就是寫《大空頭》的那位。他在2019年開播的播客“反對規則(Against the Rules)”裡說,信用卡業務直到1970年代才通過遊說立法,從此擺脫高利貸法的約束,簡而言之,一直是高利貸,原來不太合法,後來在銀行業的遊說下合法化了。

信用卡業務一直是行為金融學家研究商家釣愚手法的重點領域,釣魚的釣,愚蠢的愚。這個詞出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行為金融學大師羅伯特·希勒近年的同名新書,英文詞是phishing,用當代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話說就是割韭菜。有些行業全行業都是靠割韭菜為生,它們就是釣愚行業。

信用卡跟今天包圍你我的各種現金貸、消費貸之間有什麼關係?

信用卡相當於前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貸+現金貸,而且還有點自縛手腳,還強調信用等級,髮卡審核蠻麻煩,有一定門檻。今天的釣愚行業則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重心下移,審核秒過,利率更高。這些表面上叫作現金貸、消費貸的林林總總的產品,你不用看它們的名字,都是一種東西,高息短期消費貸款。

給你一個忠告,只要聽到消費貸款這四個字,你就要趕緊逃跑。

因為形形色色各種高息短期消費貸款,其實是大數據新瓶裝合法高利貸的舊酒,有的真有一點,大多數假裝有大數據加持,於是連信用卡的審核髮卡程序都省掉了,然後給極限營銷打法嫁接上移動互聯網的翅膀,在極短時間內迸發極強的爆發力,迅猛增長。

更重要的是,過往這類業務處於邊緣地帶,往往是非正規機構小打小鬧,現在則已突進金融的中心地帶:每年50%的增長,使它忽然成為總規模以十萬億元計的高增長金融業務。越來越多的主流金融機構把它當作重要的增長點,與互聯網公司巨頭合謀,利用人性弱點和大腦算力不足,放出形形色色的合法高利貸,區別在於誰彪悍而誰更加彪悍。

救急不救窮

這現象本不應該讓它發生。

澄清一下,我不是說所有的高息貸款都有問題。高息短期借貸本身有點合理邏輯。總有那麼一些人在某些時候急用錢來週轉,他們願意為資金付出較高的價格,而提供資金的一方獲得較高的風險對價。

但這裡的關鍵詞是救急,救急可以,高息短期消費貸款是另一種“動物”。付高息救急週轉可以,用來消費則是找死。高息借錢來支持消費這件事不可持續,最終總有人為不可持續付出代價,這個人就是你自己。

只能救急不能救窮。救急是一次性的,難關過去就過去了,消費則是可重複行為。如果你無力達到某個消費水平,那你本來就不應該在這個水平上消費。高息借錢強行提升消費水平,會使你掉入債務陷阱。

所謂債務陷阱,就是剛開始你的收入就不夠用來還債,然後漸漸地收入連還利息都不夠,那時你就根本爬不出去了。

很簡單,平均而言,人們的收入不可能保持20%的年化增長率。假設你能做到,那就相當於每4年左右翻一番,每過十年左右你的收入是十年前的6倍。人生的職業生涯按40年算的話,你40年後的收入是40年前的大約1500倍。個別大神能做到,絕大多數人做不到。我祝願你做得到,但你不要指望自己肯定能做到。

其實,在某些場景下用貸款來支撐提前消費,也不是不可以。如果未來你的收入流能支持還本付息,提前享受高質量生活,人皆有此心,要不然怎麼家家都借房貸呢?但都叫貸款,房貸跟高息短期消費貸款可完全不是一回事。

關鍵在於利率水平。

房貸利率相當低,大多數時候有優惠利率。此外,房價升值在長期中大體上能戰勝通脹,房子還有居住價值,免去了你的租金開支。總的來說,在大多數國家,大多數時候,房子大概率能自己幫你還掉貸款。相比之下,你按20%的年化利率刷消費貸買部蘋果手機,保守估計欠款三年後翻倍,而手機那時還有多少殘值?

本講小結

放貸者逐利,在灰色地帶用高息短期消費貸來釣愚,本來在所難免,但它今天居然成為中國金融業增長最快的主要業務之一是成問題的。

往大里說,高息短期消費貸猛增不能當作成績,要當作重大隱患。一個人寅吃卯糧欠得越來越多還不起錢,是一個人的悲劇;一代人寅吃卯糧欠得越來越多還不起錢,到了一定程度,可能引發全社會的災難。

往小裡說,就是你自己,警惕掉入債務陷阱要從管住自己的手開始。如果連正規銀行信用卡的本質都是合法高利貸,相信我,只要是你個人借錢來消費,不管是從銀行借,從非銀行金融機構借,還是從互聯網公司借,只要你能借到手,全是合法高利貸。

總之,消費不起你就別消費,絕不要借錢消費。成功者大多延遲滿足,推遲消費以便投資未來,而那些總想超前滿足的人早被釣愚者規劃進了loser的軌道。

管住自己的手。

警告就說這些,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我推薦你去看《釣愚: 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Phishing, by Robert Shiller)這本書。

你身邊的債務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