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一群酒肉朋友,還不如有兩三個知己”,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散文隨筆︳一群酒肉朋友,不如三倆知己(原創)

每當想起兒時,就會想到哪時候的一群小夥伴,不論走到哪裡只要說的來,哪怕只有三兩句話,也就會玩到一起算是朋友了。

等到長大後,尤其是青壯年時期,朋友漸漸地少了一些,但,這些所謂的朋友,無非就是聚會、聚酒,聚在一起侃大山,而且樂此不疲。

現如今,人已老矣,那些年的朋友,越來越少了,還能經常聯繫的,無非也就是兩三人了。我們也會時不時的聚在一起,回憶我們的曾經,喝一點小酒,談一點家長裡短,為國家大事挑一挑大拇指。

朋友越來越少,倒不是我不會維繫之間的關係,而是曾經滄桑的歲月,幫助我們篩選掉了那些多餘的人際。現代的人生,現實的生活,給予我們最真摯的朋友與知己。那些被篩選掉的酒肉朋友;那些被篩選掉的勢利小人;那些被篩選掉的只圖汲取吝嗇付出的齷齪之人,就像是汙泥濁水被盪滌掉了。最終只留下了,能夠陪伴我一生寥寥的知己。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在這個現實社會中,虛情假意之人太多、爾虞我詐之人也很多,也許你認識的人很多,也許他們會和你稱兄道弟,然而真正的知己又能有幾個?能夠託付的又有幾個?所以,能夠擁有一個真心相對的知己太難了,一旦擁有,必須珍惜!

魯迅先生曾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同懷視之。”

所以,在你有限數量的朋友中,必須覓得一兩位真心地知己,也許目前你還沒有發現,但是,總有一天時光會幫你篩選出來;不過,也許你已經發現了,請記住,必須好好的珍惜!

人生不過幾十年,能與知己交談的時間不算多。趁著年輕,留意身邊的朋友,切莫讓老年時,沒有可以談心的知己。

茫茫人海,苦覓知己

睜大眼睛,心扉亮明

他對你好,也許是因為利益

他對你笑,也許是因為算計

他竭盡全力來幫襯你

才是真正的知己

“實踐是檢驗整理的唯一標準”

所以

對你用盡真心的人

終會走進你的心裡

對你虛情假意的人

終究會淡出你的視線

說到做不到

都是虛情假意在鬧鬼

真正的做了卻不溢於言表

才是真心實意的給予

當你遇到困難時

那些聞風而動的酒肉朋友

會百般推脫遠離於你

當你風光之時

你的朋友會有一堆

當你落魄之時

真正的知己絕對不會冷眼看你

更不會刻意的逃避

當你難過的時候

真正的知己不會語言刁難

更不會視而不見

金錢可以買到喜愛的奢侈品

但是

最珍貴的知己

金山銀山卻買不起

金錢可以買到

餐桌上酒肉朋友的侃大山

卻換不來失意有難時的不離不棄

真正的知己。






鳳凰趙鳳寶


寧願交幾個抬槓的鬼。都不交酒肉朋友。有酒有肉多兄弟。落難時前見何人。



6688安康


昨晚這哥仨又再次冒天下之大不韙,偷偷的約在一起小聚了一下。

畢竟是疫情肆虐的非常時期,不方便在家裡約聚,而鎮上的飯店與酒肆又都暫停歇業了,所以菜是家裡燒好打包自帶來的,喝酒的地點也選擇在另一發小已經關停了的麻將館裡。

這三位大叔,說好聽點是“老夫聊發少年狂”,說不好聽就是不明事理老不懂事。其中頭頂熠熠生輝的這位兄臺、其孫子都有兩歲了,與之相對應的、頭髮茂密的這位還是個農民企業家,而髮量剛好、髮型也不錯的就是本尊。

哥仨是昔日同窗,三人都是讀到初中二年級就紛紛輟學了,因為書讀的少,所以偶爾做點匪夷所思、讓人費解的荒唐事,其實也屬正常。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曾經俊朗少年的青春容顏,已不知不覺的被刻上了歲月的痕跡。不得不承認,在一天天的奔波勞碌中,日子也在一天天悄然逝去,人也在一天天的逐漸老去。

從年經時的單純懵懂,到如今的成熟堅強,其中不知走過了多少的崎嶇坎坷與命運波折,又見識過了多少的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這哥仨才修成了今天這副模樣。

當人走到了一定的年紀,走過了一路的風雨,自然就會漸漸明白:酒是陳的香,友是老的好。老友之間的情誼,有時候就像是一壺老酒,愈久彌香。

老友喝老酒,在非常時期,偷溜出來約聚雖然是有點兒不合時宜,但這種勇敢精神還是值得點讚的。不為別的,只為真性情,只為純友誼,

留下一篇雜文,以作紀念。文章最後我引用兩句名言來收尾: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孟子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魯迅


牛哥談人生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什麼是“酒肉朋友”,什麼是“知己”。

顧名思義,“酒肉朋友”是指只在一起吃喝玩樂、不幹正經事的朋友。而“知己”是指了解、理解、賞識自己的人;更常指懂自己的摯友或密友,是一生難求的朋友,是友情的最高境界。從這兩個詞的釋義不難理解,“酒肉朋友”更多的是指貶義,“知己”更多的是指褒義。

我認為:有一群“酒肉朋友”,不如有兩三個“知己”。

在現實的工作與生活中,要想把人區分為“酒肉朋友”和“知己”,需要一定的社會閱歷作為支撐,有人認為在一起“吃吃喝喝”就是“知己”,有人則認為“無話不談”就是“知己”。孰不知,“酒肉朋友”和“知己”哪個人群對你的工作和生活幫助多,哪個對你的工作與生活幫助少?這主要取決於你對“知己”的理解標準和要求有很大關係,如果某個朋友能使你工作積極向上、奮發進取,那麼這個朋友就可以向“知己”發展,如果某個朋友讓你厭倦生活、牢騷滿腹,那麼這個朋友還是不交為好,長此以往,你只會越來越討厭工作,越來越對生活失去信心。

所以,有一群“酒肉朋友”,不如有兩三個“知己”。





情滿三居室


是啊!朋友千千萬萬知心有幾人。人在困難、危難、貧困、一無所有之時,給你無私邦助的人,是你人生在世上的貴人的貴人。切記!切記!切記!終身莫忘啊。祝願好人一生一世平安!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858


其實這年頭,佛家說的話酒肉穿腸過交個真心的朋友難你有錢的時候他和你交情,你沒錢的時候他不會和你交的。用你的時候每天和你聯聯繫,不用你的時候就不會和你聯繫了。就會把可以讓你增強他的,今年你過的好,明年他過的好,然後你們就互相比下去。交個朋友也不容易有,如果能有,那還是強過一群酒肉朋友。

知己者,相互瞭解的朋友,知道你的興趣愛好,需求和困難。也能瞭解你的心思想法,所謂交心之友。

酒肉朋友則是吃吃喝喝,普通的同事等等朋友。瞭解程度淺,感情投入少。時聚時散。有用有事有求的時候是朋友,沒用沒事的時候可能就不是朋友了。

眼前的這個社會,變得越來越浮躁。社會的發展也改變著交友方式,飯桌上的友情比紙還好飯桌下邊就是另外一面了。

而知己,至少會在生命裡停留一段時間,或者相當長的時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即便現實中沒有什麼作用,也能成為思想上的交流者



橫店二五八


貧窮鬧市無人識,富貴深山有人知

人來識我歡酒肉,我去識人陌路人

有酒有肉親朋多,落難何曾誰知己

酒肉朋友只不過是一場偶然相識,當自己有事時候這群試問酒肉朋友一個個離你而去,知己好友不必多,質量好的一個就夠



自由作家水草


都說少交酒肉朋友,你卻不知酒肉朋友的幾大好處

酒肉朋友有什麼不好的?

無酒無肉,怎麼交朋友?一壺清茶,人手一把羽毛扇,坐而談玄論道,是否太務虛了?況且聊到高興處,是要碰杯的;以茶代酒,只能使人益發理智與清醒,挺煞風景的。雖然中國自古即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我更信奉這樣一句現代格言:寧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偽君子總想顯得像個素食主義者,其實肚子裡同樣惦記著人生的那點葷腥。只不過喜歡在陰暗角落偷嘗,生怕影響自己道貌岸然的形象。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漢文帝約見賈誼促膝談心、徹夜不倦,要麼是茶餘飯後的消遣,要麼則徹底是吃飽了撐的,拿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話題剔牙呢。還真以為自個兒就要羽化登仙了!想不到皇帝也像村婦一樣酷愛嚼舌頭,雖然議論的是天堂的是非,偏偏要裝得跟個和尚似的。難道他真的靠吸風飲露?這樣的皇帝,只適合做烏托邦的國王。

到了唐代,連少林寺的武僧都流露出真性情:「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無酒無肉,如何強身健體練武術,如何哥們義氣闖四方?

一部《水滸傳》,概括了酒肉朋友的最高境界。好漢們相識,立馬就下館子,喝血酒結盟,點菜一點就是一大桌,拋出白花花的銀子,弄得店小二在旁邊也樂得合不攏嘴。一百零八將之所以能聚到一塊兒,還是因為彼此大方。你說其中有幾個小氣鬼?唉,還真沒聽說他們搞過什麼AA制的。還真沒聽說誰託辭胃不好,不能多喝的。梁山英雄拜把子,最初基於共同的理想:哥兒幾個天天相伴,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賽過神仙的生活。這其實很樸素的。後來才叫嚷著「衝到東京去,殺了鳥皇帝」,那是醉話。醉話不能當真的。如果他們滿足於朋友的交情到酒肉為止,宋江也就成不了政治家了,無法說服大夥兒去給皇帝當僱傭軍。筵席,恐怕不會那麼快就散了。

真希望《水滸傳》是一桌不散的筵席啊。

酒肉朋友,好像很形而下,又有什麼不好的?一搞形而上就搞砸了。

《水滸傳》裡的場景描寫,餐館多於戰場,酒肉多於刀槍。宋朝的小飯館(民間的為主),在我這個讀者的眼中很熟悉的。每翻一頁書,我都預感到會遇見一座茅草屋頂、四壁透風的大排檔,門前高高地掛有褪色的酒旗。這一班武林高手,是在酒旗的號召下衝鋒陷陣的。即使他們中的誰和誰不打不相識,比試一番槍棍,也彷彿趁著酒興在玩「老虎棒子雞」,輸了就罰一杯酒唄。好漢們的日常食譜,則很簡單,很少點什麼魚香肉絲、宮爆雞丁,一般都大大咧咧地切兩斤醬牛肉,或上一屜熱氣騰騰的肉饅頭(在後世改良成包子了)。這是一群硬骨錚錚的食肉動物,下館子很少點蔬菜的。只有酒是不能缺的。

連皇帝招安,都知道用御酒做誘餌。

詩人西川說《水滸傳》的意義之一,是塑造了林,這個中國文學中最早的「孤獨的人」的形象。對此我持不同意見。林的孤獨感並非先天性的,而是命運造就的。林並不孤獨,還是有很多朋友的,包括花和尚魯智深。當朋友們不在身邊的時候,他才槍挑酒葫蘆,懷揣醬牛肉獨酌的,冒著漫天風雪,他跟所有人一樣怕孤獨,之所以夜奔梁山,一方面為了逃難,另一方面也為了找朋友。

整部《水滸傳》,其實就是一連串找朋友、會朋友、交朋友的故事。可拿那首當代兒歌作插曲:「找呀找呀找,找到一個朋友,敬個禮,笑嘻嘻……」嘿,朋友來了有好酒。

《水滸傳》不僅告訴你該怎樣找朋友、交朋友,其實在教你做人的道理。做人,尤其做男人,需要慷慨,需要仗義。

你也許認為《水滸傳》裡都是些武夫,半數以上屬於文盲,只能以酒肉交友,彼此灌暈了算。那我倒要說說李白了。李白,夠有文化了吧?李白不僅好酒肉,而且重友情,仗義疏財:「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另外他的劍術也不錯,是一位有俠氣的酒仙。他若活在宋朝,絕對能跟梁山好漢們談得攏,喝到一塊去。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水滸英雄,在我眼中是李白的武俠版。看來李白的精神在各行各業裡都是有傳人的。

李白一生結交了太多的酒肉朋友(其中不乏優秀的詩友)。不善飲,沒點兒狂勁,如何跟李白做朋友呢。物以類聚嘛。《金陵酒肆留別》裡寫道:「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人誰短長?」這些乾杯很猛的金陵子弟,也許只算一些酒肉朋友,但李白還是很捨不得他們。至於「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分手肯定在一場酒後,岸上的汪倫恐怕是趁著酒興踏歌相送,乘舟將欲行的李白也一定醉眼迷離。如果沒有酒,離別會顯得太斯文。據說涇縣(今屬安徽)的汪倫善釀美酒,但不見得會寫詩。可他還是成為詩仙的好朋友。

酒肉朋友又有什麼不好呢?何必非要吟詩作畫、談玄論道、附庸風雅假崇高呢?友誼本身,就夠崇高了。酒肉本身,就是一種緣份。

離開不了酒肉的人常常又是離開不了朋友的。最樸素的友情常常又是最真的。

酒肉穿腸過,朋友心中留。

我寧交酒肉朋友,也不交純粹因為利益走到一塊,相互利用的朋友。後者才是暫時的,或有條件的。

菸酒不分家,而利益遲早要分割的。





聞俊vlog


我同意題主的觀點,人生不需要太多的酒肉朋友,有三兩好友足矣!

酒肉朋友故名思義,有酒有肉才能是朋友,沒酒沒肉,啥也不是。這些稱不上朋友的朋友在你輝煌的時候在你身邊阿諛奉承,溜鬚拍馬,蹭吃蹭喝;在你落魄的時候,你可能已經打不通他的電話了,更別提找他們陪你一起共渡難關了。生活中免不了要有應酬,有社交,但要注意什麼樣的人值得交!

知己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了解自己。知己有三兩個足夠了,畢竟知己不容易交。要成為知己首先要性格相投,志趣一樣,在生活中有困難互相扶持,在成功時提醒你戒驕戒躁。碰到這樣的人,沒有人會拒絕和他成為知己的。但是,作用都是相互的,你要想和別人成為知己,首先自己的品格要過關,別人一心的付出是需要回報的。那種不求回報的付出,除了父母,沒人有那種心胸!

酒肉朋友只會在你成功時出現,知己永遠在你失敗時出現,所以知己有三兩足夠,輝煌時陪你看日出,落魄時陪你東山再起!





大海留美生活錄


“人,有一群酒肉朋友,還不如有兩三個知已”,你怎麼看?

“悟空問答”推出此題,實際上有三層意思:第一交不交酒肉朋友?第二不交酒肉朋友,只交知心朋友?第三酒肉朋友,知心朋友都交。

我的回答是:三種朋友都交,為什麼?

首先:一個人在人世上生活,他個人的接觸面應該是廣泛的,多層次的社交活動。在生活中有酒肉朋友,交往起來安逸,沒有心理壓力;而且有時大家約在一起喝茶,聚會又喧鬧又好玩;人,多數時候都需要大家在一起很愉快的渡過的。

其次:人的心靈,有時也需要一種溝通,在心靈相通的過程中獲得一種享受;人的思想,有時也需要一種碰撞,在思想與思想的衝撞中濺出思想的火花,這就是認識的昇華與飛揚;人的情感,有時也需要知已的感情滋潤,然後在滋潤的溶液中萌發愛的新芽。所以,一位朋友在人生途程中,是需要一至兩位知已;當然囉,能夠遇上異性知音更佳。

綜上:我認為人的一生,需要幾個酒肉朋友,好飲酒助興,快意人生;但也更需要一兩位紅塵知已,當自己在失意時,情緒低落時,逢年過節單身獨處時,突然間從網上,或者是電話聲中,傳來幾聲心靈期待的,貼心的,深情的問候與祝願。

(插圖系網上收集,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