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用愛教育的父母贏在了哪裡?

最近在追一部劇,叫做《安家》。


孫儷扮演的房似錦的媽媽瞬間上了熱搜,一時間大家竟然分不清房似錦、蘇明玉和樊勝美誰更慘了。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用愛教育的父母贏在了哪裡?


當初在看《歡樂頌》的時候,知道樊勝美有個那樣的家庭,真讓我無奈又生氣。


到了《都挺好》面對重男輕女的媽媽,和無能又能作的爸爸蘇大強,以及一個媽寶男蘇明成,看的我更加生氣了。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用愛教育的父母贏在了哪裡?


到了如今《安家》裡,發現還有更狠的,小時候媽媽差點沒把房似錦扔到井裡,非打即罵。如今天天要錢,不給錢就去辦公室打地鋪!不僅要她給弟弟付首付,如今還讓她還房貸。這樣看來,房似錦最慘無疑。


這些都是原生家庭很不幸福的例子!


前幾年豆瓣有個很火的小組叫做“父母皆禍害”,聽這個名字,就讓人有點後背發涼,什麼時候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對立到這種程度了?並且小組人數眾多,足以看出受這個問題困擾的人有多少。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用愛教育的父母贏在了哪裡?


原生家庭”這個詞在這兩年熱度不減,如同給人帶上了緊箍咒,好像成為了限制人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很多人談“原生家庭”而色變,原生家庭也成為了一個人無法撕下的標籤,成為婚戀市場等場合的重要衡量因素。


我覺得吧,把所有的問題都推給原生家庭是不科學的。但很顯然,它在一個人的成長乃至三觀形成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之前我也就這個問題跟讀者粉絲們探討過,他們的留言就很能直觀地反映問題。


“ 我媽那一輩的教育重點就是立規矩,吼到你害怕不敢了,就算是成功了。

直到現在,我都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沒有什麼創造力。


“ 父母都是大學生,對我的要求特別嚴格,會體罰。

我從小都很害怕考不好,壓力很大,和他們的關係也很一般。


“ 父母一直告訴我,做人做事要低調,別人的誇獎不要當真。

現在我覺得我還是沒有自信,這些話太壓抑了。


這些都是前一陣從朋友圈收集來的留言。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用愛教育的父母贏在了哪裡?


其實有時候父母的確是在為孩子們“”,但是當這種“為你好”是沒有考慮過孩子的心態與立場的時候,考慮往往成為了一種傷害。


中國的傳統可能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家長要有權威”如此之類,愛在心裡口難開,表達的方式更是千奇百怪。


可有時候含蓄的表達,是不能被及時捕捉到的,那些狗血偶像劇“你說”“我不說”“你聽”“我偏不聽”的模式在父母與兒女之間是何其眼熟!


“小時候父母忙於工作”、“父母的感情不好”……這些都是一個家庭中非常常見的問題,對家長來說,說出來也有一大堆的苦衷。可是孩子永遠都是最無辜的那個,他們變得怕黑、怕爭吵、怕大聲嚷嚷。


有時候,

賺錢很忙,也別忘了陪陪孩子,

耐心地聽一聽他的心理訴求;

感情生活一團糟,也別忘了給他一個擁抱。

一點關愛,會造成很大的不同。


聽過一句很有道理的話,

父母和孩子們的立場是矛盾的。


因為在父母的一生中,

都在等一句“謝謝你”,

可是孩子卻一直在等待著父母的一句

“對不起”。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用愛教育的父母贏在了哪裡?


由內而外的自信來自於父母的關愛


說個我自己的例子吧。


我本來就是個對自己特別沒自信的人,遇到事情還挺愛戰戰兢兢。我爸媽從來沒有因為這點覺得我沒出息,反而一直耐心的鼓勵我。


讀碩士時我覺得自己就要掛科。考試前嚇得給我爸媽電話,覺得太對不起他們了,也許要付補考費甚至重修費了。


結果他們只是安慰我讓我放平心態,結果就是我考試不僅沒掛,還超常發揮了。


申請博士時開始收到拒信,挺想放棄的,覺得自己壓根兒就不是那塊料。還好爸媽繼續鼓勵我,認為我應該再試試,說不定就成功了呢?也許那些申請成功的人也沒有想象的那麼高不可攀呢?


後來和大廚在一起,不管遇到什麼挑戰,他也一直都在鼓勵我,認為我是那個“最棒的”。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用愛教育的父母贏在了哪裡?


其實夜深人靜我自己也會想,

也許我並沒有他們口中說的那麼“優秀”,只是他們一直都在給我自信和力量,讓我有勇氣去面對未知的挑戰。


也許那些挑戰本就不難以攻克,只是大部分人還沒有嘗試就先自我否定了。而我得到的答案一直都是:


你先去試試,不行就算了唄!

也許就你能成功呢?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用愛教育的父母贏在了哪裡?


再說個我朋友A的例子吧。


在大眾的審美中,A不是最受青睞的那種,她稍微有點胖,皮膚不夠白,甚至不夠聰明,成績不是頂尖的。但她特別陽光開朗,一直都是大家的小太陽。


她喜歡演講、辯論,喜歡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


當時比她厲害的人不是沒有,但是大部分人都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出頭,等著老師點名。她不需要等到那一步,就會積極報名。


總會有人在背後議論,


“她怎麼好意思出頭啊?

又不是最厲害的那個,

反正換做我我肯定不好意思去了。”

“她去這樣的比賽不會覺得丟臉嗎?”


這些流言蜚語也有傳到她的耳朵裡。像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最害怕的就是類似的議論,雖然有探索的慾望,最後也會敗給這些異樣的眼神。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用愛教育的父母贏在了哪裡?


可是A就像沒聽見一樣,該做什麼就去做什麼。


那時候我也忍不住好奇:“你就不會被他們的說法打擊到嗎?總感覺被人這樣說很尷尬。”


A卻說:“因為我爸爸媽媽一直告訴我,我能做到的事情比想象的多,只要我願意,我可以成為一個很優秀的人。一個不瞭解你卻一味想要阻止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的人,很可能只是自己做不到,卻想用同樣的觀念拖垮你。


她沒有成為那個被拖垮的人。


在她所接受的教育中,她可以接受自己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是她一直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並且一點兒都不影響她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A在別人身上得到的反饋與她的自我認知有衝突的時候,她也產生過自我懷疑:爸爸媽媽不會是逗我玩的吧?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用愛教育的父母贏在了哪裡?


這種時候,她的爸爸媽媽總是會跟她進行有效的溝通,告訴她她已經做得很棒了,她是他們的驕傲。


有爸爸媽媽的堅定信心,她還有什麼好不自信的呢?父母溫柔的港灣可以為她扛下外界的重重打擊。


我的朋友中,有比她好看的,有比她家境好的,但她是將自己的人生經營得最好的。她的自信形成了一種特別的氣場,讓她看起來特別帥氣特別有魅力。現在,沒有人說她不好看,也沒有人說她不夠優秀。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用愛教育的父母贏在了哪裡?


孩子在學著成長,我也在學著為人父母


當然,我在這裡說的“愛”並不是指一味的寵溺與縱容,這樣的結果往往是熊孩子的誕生,我所說的愛,是指去陪伴、去關愛、去理解、去交流


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在與他交流的時候,我更偏向於引導


作為一個男孩子,他有時候很皮,把我氣得一佛出世二佛昇天,但是我也不想動輒打罵他,我會跟他說什麼是不對的,也會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有時候稍微細心一點,就很容易發現孩子調皮搗蛋的原因。


如果不瞭解真相,會以為他就是想要惡作劇,但事實上他只是想用這種方法表達對我們的愛和關注。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用愛教育的父母贏在了哪裡?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誤區:


我的三觀是早就成熟正確的,經驗不知道比孩子豐富多少,小孩子能有什麼想法?灌輸下去準沒錯!


恕我冒昧,這種想法本身就是最大的錯誤!


孩子們不需要被灌輸,他們其實有自己的一套邏輯和想法。他們在慢慢伸出觸角認識這個世界,有時候反應過分靈敏,你的態度很可能咔嚓一下,就把他們的觸角給砍斷了。


可有時候反思一下,我們自己的觀念就一定是正確的嗎?


未必!


要好好管教、要讓孩子懂得謙虛謹慎、要讓孩子明白“槍打出頭鳥”的道理……這些我們都聽得太多了,也許現在的家庭教育最需要的,就是愛的教育。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用愛教育的父母贏在了哪裡?


或許你經歷過家庭不幸的陰影,希望你能順利地走出這個陰影,去得到愛,反饋愛。也許你已經有了孩子,也許你未來會有孩子,希望你的愛,能夠照亮他的一生。



本文轉自:毛毛蟲Clai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