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臟器臨床諸證主藥總結---下篇

6、三焦

補上虛:人參、黃芪、龍眼、桂心。

補中虛:白朮、山藥、炙草、大棗。

補下虛:附子、肉桂、地黃、枸杞子。

瀉上火:連翹、黃芩、梔子、生地。

瀉中火:石膏、石斛、青黛、龍膽草。

瀉下火:黃柏、知母、丹皮。

7、膽

散膽熱:柴胡。

瀉膽火:龍膽草、青黛、大青葉。

溫膽:棗仁、山萸、半夏。

鎮膽:龍骨。

8、胃

補胃:大棗、黃芪、山藥、甘草。

養胃陰:扁豆、玉竹、沙參、麥冬、石斛。

升胃氣:葛根、升麻、憶草。

降胃氣:枳殼、半夏、陳皮、瓜簍。

溫胃:良姜、益智仁、砂仁、烏藥、蓽撥、丁香。

清胃熱:石膏、石斛、花粉、蘆根、蒲公英、貫眾、大黃。

瀉胃溼熱:扁蓄、木瓜、茵陳。

9、大腸

補大腸:淫羊霍、韭菜、訶子肉、百合。

溫大腸:破故子、胡椒。

清大腸熱:黃柏、知母、生地、地榆、白頭翁、連翹。

開大腸熱結:大黃、芒硝。

開大腸寒結:巴豆霜、硫磺、川椒。

潤腸燥:當歸、桃仁、胡麻、冬葵子、肉蓯蓉、郁李仁、蜂蜜。

澀大腸:訶子、御米殼、赤石脂、煨肉果。

10、小腸

寬小腸氣:小茴、橘核、荔枝核。

瀉小腸溼熱:木通、海金。

各臟器臨床諸證主藥總結---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