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中的官員穿戴還原歷史?錯,明朝文官的帽子沒有帽正

在前幾期文章裡,我"吐槽"過很多次《大明風華》中的服飾穿戴問題。但同時我也對這部劇的用心表達了一些認可——劇組是努力過了的,只是由於文化知識儲備的原因,走了很多歪路。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這部劇中的官員穿戴問題。其實從喬振宇的這張劇照來看,這部劇的官員服飾還是可圈可點的。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頂帽子是有很大問題的。

《大明風華》中的官員穿戴還原歷史?錯,明朝文官的帽子沒有帽正

《大明風華》中官員的帽子都有帽正

明代的畫像告訴我們,明朝官員的帽子,並沒有帽正

帽正,也叫帽準,就是帽子中間的一個圓形或者橢圓形的裝飾品。有的是玉製品,有的是金屬製品,還有一些是畫上去的。

許多電視劇在拍唐宋明等幾個朝代時,都會給官員的帽子上加一個帽正。但實際上,我們通過觀察古人的畫像,尤其是大量明代官員的畫像發現,實際上明朝官員的帽子上並無帽正。

明朝初期比較流行這種雙腳微微下聳的烏紗帽,這種烏紗帽是沒有帽正的。

《大明風華》中的官員穿戴還原歷史?錯,明朝文官的帽子沒有帽正

明代畫像 早期的烏紗帽雙翅微微下垂

到了明朝中期,我們最為熟悉的圓頂、雙腳烏紗帽比較普及,在此基礎上也發展出了不同種類、雙腳稍有區別的帽子。

但總體上來說,這種烏紗帽還是沒有帽正的。

《大明風華》中的官員穿戴還原歷史?錯,明朝文官的帽子沒有帽正

明代文官畫像

等到了明朝後期,明朝官員的帽子更加高了,衣服更加寬大了。

但我們依然可以發現,帽子上仍然是沒有帽正的。

《大明風華》中的官員穿戴還原歷史?錯,明朝文官的帽子沒有帽正

明代文官畫像,明代後期文官的帽子比較高

為什麼明朝官員的帽子沒有帽正呢?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裡也提過——因為不需要帽正。帽正的最主要作用是校準帽子,讓戴帽子的人一摸帽正就知道帽子有沒有帶歪。

而烏紗帽,顯然一摸兩側的雙腳就知道有沒有帶歪。所以,它沒有加上帽正的必要性。況且,烏紗帽作為一種幞頭,從誕生之初到明朝末年,壓根就沒有過多的裝飾。

但對清朝人來說就不一樣了——清朝人最喜歡戴的瓜皮帽,是需要帽正的,否則很容易帶歪。

《大明風華》中的官員穿戴還原歷史?錯,明朝文官的帽子沒有帽正

清代的瓜皮帽一般有帽正

那為什麼有些畫像是有帽正的呢?其實那是清朝人畫的

可能有人讀到這就有疑問了——你說明代帽子沒有帽正,可是我偏偏就看到有些明朝人的繪畫裡就出現了帽正。

啥,你不信?比如袁崇煥的這幅畫像,他頭上戴的帽子就有帽正。

《大明風華》中的官員穿戴還原歷史?錯,明朝文官的帽子沒有帽正

袁崇煥畫像

確實,這幅畫像上是有帽正的。但是,這幅畫絕對不是明朝人畫的。

原因有二。首先,袁崇煥這裡戴的是進賢冠,但是這進賢冠顯然錯得太離譜了,所以肯定是民間所畫。

其次,袁崇煥是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的,在當時的人看來,他是"通敵叛國"的醉人。朝廷怎麼可能會給罪人畫畫像?再說,袁崇煥死得那麼突然,又怎麼可能會留下畫像?

所以,這百分百是清朝人畫的。再比如這幅畫:

《大明風華》中的官員穿戴還原歷史?錯,明朝文官的帽子沒有帽正

清代繪畫。這種描繪祖宗的畫像在清代非常流形

畫像中右側的明朝官員,帽子上顯然也是有帽正的。類似的畫在清朝很多,也流傳下來了很多。

許多清朝的達官貴人家庭,一般都會在在祠堂裡掛一幅祖宗畫像。但是,由於老一代人實在是去世太早了,也沒有多少參考資料,所以只能隨意發揮,大體上畫一幅畫像,掛到祠堂。

由於文化"斷層",清朝的許多人,包括學者和知識分子,對明代文官穿戴也只是大體上有一點了解和"印象"。所以,他們畫的"錯畫"很多。

《大明風華》中的官員穿戴還原歷史?錯,明朝文官的帽子沒有帽正

這幅畫顯然也是清代人畫的

不僅很多,還給當代人造成了很多困擾。

最初的一批港臺電影和電視劇,大都都給明朝人的帽子上加了帽正。他們和大陸不同,他們能接觸到的第一首文物資料要少一些,而接觸到的清朝人畫的明朝人可能也更多一些。

所以,連帶著後代大陸的電視劇也出現了許多錯誤。

《大明風華》中的官員穿戴還原歷史?錯,明朝文官的帽子沒有帽正

《大明風華》中的帽正

關於帽正,我之前還寫過一篇文章,專門介紹過帽正的誕生過程和存在意義,以及為什麼我們會誤以為明朝也有帽正。

如果感興趣,可以點擊鏈接閱讀:

有帽正的帽子更好看?導演們的審美也要跟上觀眾的審美

我見到有一部分觀眾說有帽正的帽子更好看,但時至今日,更多的觀眾認為沒有帽正的帽子更好看。

很多人坦言,看見帽正就沒有再看的慾望了。

確實,早些年國人對古代的歷史和文化還知之甚少,所以在看到有帽正的帽子時,也並不覺得有何違和。

《大明風華》中的官員穿戴還原歷史?錯,明朝文官的帽子沒有帽正

《大明風華》中的官員穿戴還原歷史?錯,明朝文官的帽子沒有帽正

大陸的電視劇,以前也都喜歡給明代官員的帽子上搞一個帽子

但時過境遷,尤其是近幾年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就算是偏遠的農村地區,也有越來也多的人接觸到當下最為流行的知識和理念。

再加上近些年一些好劇好電影的影響,人們越來越接觸到不一樣的"歷史"了。

比如,在《女醫明妃傳》裡,我們第一次見到明代皇帝和官員的腰帶竟然是一個大"圈":

《大明風華》中的官員穿戴還原歷史?錯,明朝文官的帽子沒有帽正

《明妃傳》劇照

歷史上是不是有這種腰帶呢?

確實是有的。比如在《徐顯卿宦跡圖》裡,萬曆皇帝和大臣們也都是這麼穿戴的:

《大明風華》中的官員穿戴還原歷史?錯,明朝文官的帽子沒有帽正

《徐顯卿宦跡圖》局部

再比如在《大明劫》裡,我們也終於發現了明代皇帝和文官的帽子上沒有帽正,其實更加美觀。

《大明風華》中的官員穿戴還原歷史?錯,明朝文官的帽子沒有帽正

《大明劫》裡終於也把帽正去掉了

等到了今年的《長安十二時辰》,中國的古裝電視劇更是將古代服飾和文化之美推上了巔峰。

於是,更多的人知道了歷史和文化的"真相",更多的人擁有了更為"先進",更為正確的審美觀。

這就是時代進步的標誌。

《大明風華》中的官員穿戴還原歷史?錯,明朝文官的帽子沒有帽正

《長安》中的唐人風采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還有很多電視劇雖然努力了,但是做得還不是很好。有一些很小的、原本不應該犯的錯誤,導演們也都還在犯。

《大明風華》把皇帝帽子上的帽正去掉了,卻把文官帽子上的帽正留下了,這其實是一種很"蠢"的做法。僅僅憑藉這一點點舉動,就會讓一大批觀眾感到失望和難受。

《大明風華》中的官員穿戴還原歷史?錯,明朝文官的帽子沒有帽正

《大明風華》劇照

帽正雖小,但往往就是多了這麼一"點",觀眾的體驗就差了。

當然,你也可以說我挑刺,或者你也可以說你不挑。但是,你不挑刺或者你不挑剔,那是因為你不懂。等你懂了,你就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