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那麼高尚,我生孩子就是為了養老!我老了,孩子必須給錢”

  • 原創首發,抄襲必究。配圖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侵刪。

  • “我沒那麼高尚,我生孩子就是為了養老!我老了,孩子必須給錢”

    週末去醫院,候診時,旁邊兩個阿姨聊天。她們都打扮很體面,其中一個尤其穿得很貴氣。

    A:“這大毛領大衣又是兒子買的吧,你舒服啊,兩個兒子每個月給3000,比好多人退休工資都高!”

    B:“那可不,為了他倆我當年不得不辭職,一輩子的時間精力都花在培養他倆了,這是他們應該的。”

    A:“我只羨慕你兩個兒子孝順,給你錢,還經常來看你,陪你說說笑笑。”

    B:“那是你沒看到我怎麼對他們,我那麼好的工作都辭了,專心照顧他們,衣食住行,言傳身教,說嘔心瀝血都輕了。孩子不傻,誰愛他們,他們愛誰。”

    A嘆了一口氣,說:“哎,我年輕的時候沒怎麼管我女兒,捨不得丟掉工作,我那個工作三班倒,值夜班的時候,我女兒根本看不到我人。她小時候蠻可憐的,2歲多就在託兒所,大班開始就自己上下學,一直都很獨立。現在女兒也出國了,不知道是不是她的思想太西化了,她和我感情不是很好,不親。

    如今我退休工資也不高,挺後悔,好像不值得。如果當初放棄工作,好好照顧她,會不會親一點。”

    A:“那你不能效仿我,我兩個兒子恰好都有出息,掙得多,每人每月給我3000很輕鬆。可是萬一他倆都沒出息吶,那我的晚年就一點保障都沒有了。

    不過我兒子就算沒什麼出息,在社會立足完全沒問題,每人每月給1000也很好。反正必須給我養老!”

    B:“說的也是。很多事,到老了才回過味來。你教你兒子從小要孝順,我對我女兒從小不要求回報,不要管我。當年覺得自己挺開明,有智慧,但現在,女兒真不管我了,一心忙自己的。

    我們母女之間看起來啥都好,就是缺了人情味,好像只比陌生人多一層血緣關係。

    A:“我沒你那麼高尚,我生孩子就是為了養老!我養育他們,付出心血,盡最大努力把他們培養好,等我老了,孩子必須常陪我,給錢。說什麼生孩子不是為了養兒防老,等真的老了再說吧。

    <code>人與人之間沒有牽絆,還談什麼人生,活著還有什麼意思。”/<code>
    “我沒那麼高尚,我生孩子就是為了養老!我老了,孩子必須給錢”

    B:“反正我羨慕你。現在的年輕人不是流行說,一個人的錢和時間在哪裡,愛就在哪裡嗎?好多子女光給錢,但內心裡根本不愛父母,不知道愛為何物,你的兒子一有空就來陪你,是真的愛媽媽啊!”

    A:“哈哈,也許吧,反正他倆要是不對我好,我就鬧。

    網上很多批判老年人的新聞我也看了,我不管那些,也不盲目崇拜國外那一套,我們國家的養老問題和國外的沒法比,孩子不給養老是不可能的。有我這個老佛爺坐鎮,他們也不敢亂來,踏踏實實地工作,養老婆養孩子,比啥么蛾子都好。

    ……

    兩個阿姨還在繼續交流養孩子的話題,A說了很多關於她怎麼培養孩子學習習慣、考高分的故事。

    聽了那麼十來分鐘,我也被“洗腦”了,覺得她配得上每個兒子每月“進貢”3000塊,很多細節裡聽得出她和兒子之間的關係很親密,和她嘴裡很“冷血”的“養兒防老”根本不是一回事——她愛孩子,孩子也愛她,她盡力給孩子幫助和引導,卻不控制孩子的選擇權,很尊重孩子。

    我寫過很多文章批判養兒防老,但是這個阿姨讓我有了新的思考。

    第一,有愛的“養兒防老”不可怕。

    有個讀者跟我分享過她的觀點。她小時候得到了父母的很多照顧和幫助,尤其是她媽媽,犧牲很大,所以她學業順利,學歷高,專業好,職業也很好,工資高。而她的堂親表親們,全是留守兒童,有很多腦袋瓜很聰明的,因為父母無暇管理,全都荒廢了,有的考了個大專,有的很早就進入社會了。

    如今她們全都人到中年了,一對比,就能明顯發現,父母對孩子投入愛投入精力是多麼重要。

    她就非常願意養父母,也有這個能力,因為內心裡特別感激父母為了她的成長,放棄了很多。她小時候,父母也經常說要她“孝順”,要有責任感,將來父母老了要靠她。

    她一點都不反感,人活著,總要有自己要揹負的人和事,沒有這份揹負與牽掛,也做不出什麼成績。她心態特別好,所以無論父母有什麼麻煩,她都耐心解決,並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收穫和成長。

    如果父母不要她管,和她界限分明,她反而會覺得很淒涼:“人活著,沒有一點煩惱和麻煩的考驗,和死人有什麼區別?”

    “我沒那麼高尚,我生孩子就是為了養老!我老了,孩子必須給錢”

    第二,我永遠不鼓勵女性做全職媽媽,永遠不鼓勵女性把賭注押在他人身上,但如果客觀條件受限,必須全職,那就認認真真地去做,當一門事業去做。

    做全職媽媽的代價之大,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我對女性無頭無腦做全職媽媽做了很多尖銳的批判,不到萬不得已,不到實在別無選擇,千萬別輕易放棄職場。

    但社會現實是,很多女性不得不做全職媽媽,對於她們,與其糾結抑鬱,不如忠於自己的選擇。

    等心放平了,活在當下,腦子反而能從無端的焦慮中解放出來了,路反而越走越寬。很多女性就是在做全職媽媽期間,獲得撕裂式成長,這份成長最後又成全了後來的她。

    總之,在人不成熟的時候,該走的彎路,一步都避不開。但彎路一旦走明白了,就要抓緊趕路,趕超。

    第三,到底要不要“養兒防老”?“養兒防老”說白了,是教會孩子責任心,責任心很重要,有責任心、踏實的人,更能把握跌宕起伏的命運。

    責任,是重擔,但是也是護身符。

    我昨天聽到老家的一個故事。男人甲,以前是農民,一個偶然的機會,被老鄉帶到南方打工,聰明肯幹獲得了商機,一下就富了起來。結果,富了以後就飄了,孩子不管了,老婆不要了,除了每年丟給父母幾萬塊錢,把身上的責任卸得乾乾淨淨,為自己而活去了。

    結果怎樣?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錢沒了,家沒了,如喪家之犬。

    應了一句話,“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的錢,除非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如何破解這種必然?是責任。

    再聽一則對比故事,另一個男人乙,和甲是同班同學。乙的起跑線比甲差多了,父母多病,還要養家養孩子,責任巨大,不敢有一點放肆,好多年在外打拼,一度羨慕甲的得意人生,蠢蠢欲動。

    但是乙最終還是卸不下責任感,不得不踏踏實實地往前走。如今,反超了甲無數倍,而且非常穩。

    現在,孩子出色,和妻子也磨合得很和睦了,父母健在,平時衣著普通,每次回老家都特別低調,其實在一線城市有公司,有好幾套房,日子過得特別安心。

    “養兒防老”,就是給孩子一種責任感。不得不說,身上有擔子的人,大多比沒擔子的人踩得深,走的穩。很多人追求的所謂理想人生,往往是虛幻,黃粱一夢後,還是要在真實的人生裡負重前行。

    當然,遇到變態型的“養兒防老”父母,例如以傷害孩子的各種方式,打著以愛之名的幌子,控制孩子的人生,一定要反對,必然的時候,拉黑斷聯。

    至於如何區分父母是真的愛自己,還是極度自私的“養兒防老”,需要閱歷,以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end————————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待“養兒防老”?你對孩子是怎樣的態度?

    【作者:魔鬼身材,三觀超正,寫人生百態、情愛悲歡,關注我,經常提醒你經營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