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身份證42開頭外,沃爾沃在新款s60的考量上更顯"雞賊"

緣起沃爾沃汽車的公益營銷,推出一份"疫安心"的保險業務。向沃爾沃的員工及家屬,供應商和經銷商及家屬,粉絲,媒體。反正就是所有與沃爾沃有關或無關的人,都可以免費享用的保險,共計300萬份。每份保額10萬元。在疫情之下,本是場暖心的行為,有助於樹立正面,積極的品牌形象。然而毀人三觀的是"除去42開頭的湖北人,都可以領取,還包括外籍人員"。

除去身份證42開頭外,沃爾沃在新款s60的考量上更顯

這波"神操作"立馬把沃爾沃汽車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從保險的商業角度來講,湖北作為疫情高發區,屬於高風險賠付地區,無可厚非。面對社會團體積極抗疫,醫護人員的"逆流而上"。盡顯冷漠和"雞賊"的嘴臉。難怪有人調侃"我就是蹭個熱度隨便說說,你們都當真了?"。

表面上我們可以看待是沃爾沃品牌營銷失誤的一樁案例。深入的分析這何嘗不是沃爾沃欠佳考慮順嘴透露的心聲。其實這種"狡猾"的做法遠遠不止於此,在沃爾沃主力車型S60上就有所體現。那麼我們就來聊一聊沃爾沃在這款車上是如何"雞賊"的。

除去身份證42開頭外,沃爾沃在新款s60的考量上更顯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2.0T動力總成

很多媒體或者新聞,上市之前關注沃爾沃S60的動力總成。在環保法規和燃油經濟性的倒逼下各路媒體紛紛猜測,很可能入門車型為了拉低成本,採用1.5T三缸的版本。但是S60最終選擇的是2.0T四缸的動力總成。為了拉開車輛的售價,入門版本調教為超低功率,功率只有區區163匹。在三缸機還沒有完全被市場接受的前題下,S60一時間彷彿成為車企標杆,冠以"良心企業稱號"等等。而我看來這大有深意,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根植於沃爾沃模塊化發動機戰略,在未來可以說沃爾沃的量產車甚至包括領克,1.5T三缸和2.0T四缸完全成為沃爾沃量產車的引擎。至於在2.0T或者1.5T的基礎上研發的混動,依然如此。基於此戰略,沃爾沃S60在動力總成選擇上也只有這兩個。其實從寶馬x1等品牌採用三缸1.5T身上得到的市場教訓還是消費者的意願上看,1.5T是一個十分不妥的選擇。

將一臺超低功率的2.0T動力總成搭載於S60上很好的保存了四缸機的尊嚴,對向來於奔馳,寶馬,奧迪等豪華品牌看齊的沃爾沃,起碼不會在排量上低人一等。在這個排量即正義即豪華的認知下,很好的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另外,在成本上得以很好的控制,甚至比高功率版本的1.5T引擎成本控制的更低,對,這個你沒有看錯。

除去身份證42開頭外,沃爾沃在新款s60的考量上更顯

大排量小功率,環保的需要。

我們一再講解,國六排放的實施對於汽車製造企業有多難。其實最可怕的不是最終排放產物的限制,而且從一開始的NEDC循環切換成WLTC循環方式進行測試。WLTC循環工況更復雜,更瞬態,更不可控。這還不夠,對發動機更高負荷和更大功率下運行提出了要求。

對汽車而言高負荷和高功率,意味著更高的熱量排放。對於處理汽車尾氣的三元催化來說,工作溫度區間是400~900度。高溫下三元催化的效率急劇下降,甚至燒燬。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向氣缸內多噴油,利用燃油蒸發吸熱這個物理現象來降低溫度。但是燃油不必要的增多會造成混合氣過濃,不完全燃燒。降低了三元催化的效率。這種利用多噴油保護三元催化的方式,對尾氣排放造成了負面影響。

而1.5T的高功率版本,整合到S60上顯然技術上不存在問題。考慮到整車質量,較低扭矩的1.5T高功率引擎更容易頻繁觸發混合加濃工況。而採用2.0T超低功率的配置就完全避免此類情況。想比於大量的搭配1.5T引擎,省去了大量測試的時間和成本。

除去身份證42開頭外,沃爾沃在新款s60的考量上更顯

1.5T和2.0T同平臺模塊化,進一步降低成本。

1.5T和2.0T兩款發動機,不是單獨研發的,而是同模塊化平臺打造,簡單的理解為兩者之間最大的成本就是相差的是那一個缸。兩款發動機同一生產線,相同的組裝工藝,甚至在整車組裝上,相同的操作工序和方式。進一步的降低了車輛的製造成本。

另外,作為沃爾沃今後的主力引擎和混動的使用,超大規模的生產壓低了引擎的成本。。從軍事角度上借鑑一個例子,世界先進的五代戰鬥機,聯合多國研製,多國裝備。再加上海軍彈射型和海軍陸戰隊短距起降型,同構架設計。產量達到驚人的幾千架。作為最先進的五代機成本控制在8000萬美元每架,遠遠低於技術等級更低的法國陣風。這就是工業化均攤成本的可怕。

除去身份證42開頭外,沃爾沃在新款s60的考量上更顯

沃爾沃另一個"聰明"之舉

沃爾沃未來的引擎戰略,1.5和2.0T絕對處於唯一核心地位。從沃爾沃最大型車XC90上,我們依然看到是以2.0T為基礎核心的的混動路線。可以充分的說明,未來不會在更大的排量的發動機上投入研發成本。在當下看來確實是研發和成本控制的最優解。而大排量先進發動機存在對品牌形象提升從來都是起重要意義的,沃爾沃相比於奔馳,寶馬和奧迪等豪華品牌失去一較高下的決心,甘心作為二流的存在。

總結,從營銷到對車型和動力引擎的考量,沃爾沃做的遠遠的比我們看到的多的多,這種一箭多雕的做法隱藏著深深的"狡猾",難道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