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取關山五十州——岳陽打造“中國磁都”紀實

收取關山五十州——岳陽打造“中國磁都”紀實

岳陽縣高新技術產業園。

(岳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提供)

吳廣 亞平 羅平 陶瑋

上世紀60年代,岳陽老“電磁人”千方百計將電磁鐵產品爭取到當地生產,開啟了岳陽電磁鐵的生產歷程。經過一代代人的接續奮鬥,岳陽冶金磁力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岳陽因此被譽為“中國磁力設備產業化基地”“中國磁都”。

隆冬時節,岳陽經開區內的幾家電磁企業車間裡電弧閃爍,生產一片繁忙。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餘國祥說,岳陽冶金磁力產業,裂變出30餘家過億元資產的企業,形成了以中科電氣、科美達等企業為主的產業集群,產品廣泛應用於鋼鐵冶金、高鐵、礦選等領域,佔據著國內60%以上的市場份額,推動著中國電磁冶金製造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破繭成蝶,綻“嶽磁產業”之花

半個世紀前,岳陽縣電機廠的職工用人拉肩扛的方式開始了“岳陽電磁”艱苦創業歷程。1966年,文革席捲全國,該廠受到衝擊,生產癱瘓,職工面臨失業,機遇卻悄然而至——廠裡接到了試製生產25臺電磁鐵的計劃任務。

新事物的發展過程總是曲折的,電磁鐵的試製工作亦是如此。1968年,電磁鐵試製人員憑著螞蟻啃骨頭般的拼勁,僅用3個月時間,就試製出5臺電磁鐵,成為岳陽首批“電磁鐵”。

1971年,岳陽縣電機廠的電磁鐵車間被劃至岳陽地區機械廠。次年,機械廠改名為岳陽地區電機廠,成為當時全國唯一專業生產電磁鐵的企業。電機廠不生產電機,卻專業生產電磁鐵。為了改變這種名不符實的狀況,於1980年更名為岳陽起重電磁鐵廠(以下簡稱“嶽磁”)。

建廠初期,嶽磁製造裝備落後,產品質量低。1981年到長沙參加全國機電產品交易會,成交額為零;而當時國內各大鋼廠、港口每年要耗費幾百萬美元從國外進口起重電磁鐵。

如何扭轉局勢?時任嶽磁廠長、人稱“周大膽”的周覺銳意改革,帶領團隊摒棄計劃經濟時期“等靠要”的銷售模式,根據市場需要調整產品結構,完善銷售體系,大膽“下海”闖市場。成立電磁裝置研究所,建立電磁鐵成套裝備中心試驗室,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企業規模不斷壯大,人才大量聚集,產品總值迅猛增加。

1983年,嶽磁被國家列為首批中日合作診斷改造企業;1986年,中日合作診斷改造項目竣工投產,一躍成為全國起重電磁鐵行業的主導廠、亞洲最大的專業起重電磁鐵生產企業。此後,岳陽電磁產品成功返銷日本,暢銷美國、新加坡、印尼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嶽磁產業”之花絢麗綻放。

乘風破浪,塑“中國磁都”之形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嶽磁無力應對市場變化,負債累累。1998年,嶽磁歷經7年調整改制後還是宣告破產。調整改制的陣痛,如同嬰兒降生,帶來了新生和希望。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遂百舸爭流,群雄逐鹿。此後,在岳陽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原嶽磁廠許多技術、銷售和管理人才以全新姿態創新創業,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2008年,行業已發展出30多家企業,產品品種由幾十個發展到上千個,年銷售量由不足1億元上升到近10億元,接納4000多人就業,成為全市支柱產業之一。

1997年,技術工程師廖志強帶領原嶽磁10多個下崗工人創建了科美達公司,現已發展為全國質量標杆企業。裝備製造水平在湘北地區首屈一指,創新研發能力居電磁行業領先地位,產品通過了歐盟CE認證和北美CSA認證,暢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4年初,原嶽磁廠下崗職工餘新、禹玉成等人,籌資600萬元註冊了湖南中科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開啟創業之路。2009年,中科電氣成為國內電磁行業內首家上市公司,現有70多項技術專利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應用於鋼鐵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工程機械等多領域,佔據行業龍頭地位。

為了改變行業群龍無首、各自為戰、低價競爭等現象。2008年7月1日,政府牽頭、企業協作成立了岳陽市電磁製造行業商會,宣告“岳陽磁都”確立。

一路鏗鏘一路歌。在市工信局的組織協調下,“國家磁力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全國磁力設備標準化工作組”落戶岳陽,結束了磁力設備行業沒有國家標準的歷史,確立了岳陽磁力產業的全國領先地位。 2012年11月,中國首屆“工業磁力及熔鍊技術裝備展覽會”與高峰論壇在岳陽成功舉辦,向世界亮出“中國磁都”的閃亮名片。

握指攥拳,鑄“創新發展”之魂

岳陽電磁傳統產品市場佔有率高,新興產品市場佔有量卻不足50億元。如何做大做強岳陽電磁產業?“避免同質化競爭,實行差異化發展,加快轉型升級!”岳陽電磁行業商會會長餘新稱,各企業已達成共識:加速培育龍頭企業,形成電磁產業集群;在“標準統一、型號統一、價格統一”的基礎上,通過差異化經營和社會化分工,保持產業鏈有序運作。

創新是製造業發展的主引擎。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制訂了建設製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省工信廳組織開展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試點,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2017年11月,岳陽被確定為全國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電磁產業試點地區。

岳陽市委領導同志多次到岳陽經開區調研並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好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新格局;培育一批領軍企業、標杆企業,示範帶動全市企業發展壯大,振興實體經濟,牽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握指攥拳,同心合力。岳陽堅持政府、企業、行業三方聯動,執行《岳陽電磁製造行業自律公約》,構建行業標準,加快差異化發展;建立產業發展扶持專項基金,聚集全國70%的電磁技術人才;將電磁及磁力裝備產業鏈納入12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市工信局順勢而為,指導中科電氣、科美達、大力神、華中科技、鴻升電磁、強力電磁、新一步科技、嶽磁高新8家骨幹企業合資合作,成立了湖南和創磁電科技有限公司,構建了“政產學研用”的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和創總經理肖文長說,公司正致力於研究攻克工業磁力共性關鍵技術,儲備核心知識產權和成果,孵化應用轉化基地,打通從技術開發到商業化應用的創新鏈條各環節。

“岳陽製造業正昂首闊步,邁入高質量發展。”餘國祥說。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最多跑一次”的營商環境,吸引著新金寶1300萬臺打印機、華為高端製造等項目紛至沓來,岳陽電磁產業發展漸入佳境——

以中科電氣、科美達為代表的企業擁有專利400多項,每年申報冶金磁力相關專利超全國75%;世界上最大斷面的電磁攪拌控制系統成功研發;軌道交通車輛電磁製動與受流裝置投入市場,打破德、日等國壟斷;神舟飛船攜帶的試驗用成套電磁攪拌裝置、用於冶煉中國航母部分特種鋼材的電磁攪拌設備相繼研發投產……岳陽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智”造的實力與品質。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愛武展望未來意氣風發:岳陽將聚焦國家“製造強國”戰略部署,搶抓快速發展機遇,攻克核心技術,延伸產業鏈條,開拓國際市場,營造開放包容的產業發展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