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咋了?日本下“黑雨”,亚马逊雨林也有坏消息,南极一片红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相信大家也关注天气、气候的变化,毕竟这些变化与我们人类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天气、气候出现恶化的情况,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好事情。因为随着天气、气候恶化,可能会引发更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灾害。如当前横扫多国的蝗灾,看起来只是蝗虫大规模繁殖的结果,实则是气候异常导致阿拉伯地区2018年出现异常降雨,最后让这些沙漠蝗虫得以大规模繁殖,最后演化成为了一场“蝗灾”。

地球咋了?日本下“黑雨”,亚马逊雨林也有坏消息,南极一片红

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各种高温、干旱等情况也不断出现,对于一些地区来说,也会增加野火发生的频率及强度。在 2019年,北极地区曾经发生了野火肆虐的情况,澳大利亚也出现了“跨年”大火,从2019年烧到2020年。由于野火肆虐,导致了澳大利亚地区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库马地区还曾经下起了“墨水雨”,也就是说这些雨水看起来是棕色或者黑色,就像是墨水般,当地民众表示,这些雨水中可以闻到刺鼻的烟熏气味。这也说明了这一场大火造成的空气污染确实是很严重了。

地球咋了?日本下“黑雨”,亚马逊雨林也有坏消息,南极一片红

​无独有偶,日本地区也下了黑雨,也就是说,雨是黑色的。在3月2日,日本的埼玉县出现了黑色降雨。从拍摄到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雨滴的痕迹确实是黑色的,但是这些黑色雨水的成因暂时未知,所以引发了猜测。不过,目前最有可能的解释是,日本埼玉县北部莲田市的一家塑料厂起火了,这一场火灾释放了一些气体与降雨混在一起,导致了这一场黑色雨水的出现。看起来,这个解释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如果是这个原因导致的黑雨,其实和澳大利亚地区的“墨水雨”有点像,就是空气污染造成的。

地球咋了?日本下“黑雨”,亚马逊雨林也有坏消息,南极一片红

这一家塑料厂的起因原因,暂时不知,日本地区的黑雨出现,或许是一个突发事件。不过,其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那就是环境污染等问题,最后还是会反馈给我们人类。这些空气污染的问题,其实不是很难解决,因为森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净化空气的功效,因此,像亚马逊雨林这些热带雨林,也被称为“地球之肺”。不过,根据科学报告的资料显示,“地球之肺”情况不妙。


地球咋了?日本下“黑雨”,亚马逊雨林也有坏消息,南极一片红

根据发布在《自然》杂志的研究报告,研究人员发出警告,地球的热带雨林正在快速失去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其中亚马逊雨林的碳汇能力可能在15年内降至0。说明一下,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是也会因为野火等原因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也就是一个“盈亏”的问题。当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于释放的二氧化碳时,森林就起到碳汇的作用,否则森林就会反过来“释放”温室气体。当地球之肺亚马逊雨林的碳汇能力降至0时,意味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释放的二氧化碳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对于我们环境气候变暖的趋势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地球咋了?日本下“黑雨”,亚马逊雨林也有坏消息,南极一片红

这些年来,我们也已经看到了很多关于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很多地区先后出现了异常的高温天气,新的科学报告指出,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欧洲地区的平均气温比标准值(即1981年至2010年期间的气温平均数据)高出3.4℃,这是欧洲地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冬天。鉴于气温的持续上升,世界气象组织(WMO)指出,在未来几个月内,地球的气温可能会比较高,很多地区的气温可能会超过以往的平均水平。看样子,2020年的地球气候情况可能也是不容乐观。

地球咋了?日本下“黑雨”,亚马逊雨林也有坏消息,南极一片红

随着气温的上升,带来的问题也会很多,除了前文提到的蝗灾、野火以外,南北极也出现了“异样”,其中北极地区的冻土加快融化,导致了冻土内的甲烷气体释放出来。南极地区因为气温的上升,加快了雪地的融化,位于南极半岛最北端海岸的加林兹岛的乌克兰维纳德斯基研究基地的雪地上出现了红色的衣藻,看起来就像是下起了一片红色的“血雪”。

气候变暖的持续,地球之肺亚马逊雨林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我们人类该怎么办?原本依靠这些自然存在的雨林,我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候变暖的趋势,随着这些雨林吸收碳能力的“丧失”,或许未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会更高,气候变暖的趋势可能会更加严峻,出现各种极端气候问题的频率、强度可能会上升。看起来,缓解气候变暖,已经迫在眉睫了。

鉴于亚马逊雨林可能会“丧失”吸收碳的能力,我们目前应该做的,或许是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以弥补这些雨林所失去的能力。事实上,这些年来,地球的绿化面积在增加,NASA的科学报告指出,从2000年代初期至今,地球森林覆盖率已经增加了5%,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亚马逊雨林面积大小的森林,其中我们国家新增绿化面积的占比超过了25%。当然,我们不仅仅需要增加森林的面积,还需要保护现有的森林,不要让这些新增的森林出现类似亚马逊雨林那样“丧失”吸收碳能力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