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日本二戰時的自殺攻擊武器,不愧是作死大師

中途島戰役失敗後,日本為了挽回頹勢,遂展開被稱為自殺式攻擊的特別攻擊。特別攻擊是日本海軍中將大西瀧治郎率先倡導的,即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要求,對美國海軍艦艇編隊、登陸部隊和固定集群目標展開自殺式攻擊,其目的是以最少的資源對美國海軍實施最大程度的打擊。於是,各種各樣的自殺式攻擊武器便被研製出來。

在飛機方面,日本就研製出MXY-7“櫻花”飛機、“神龍”飛機、Ki-115飛機、“梅花”飛機好幾種。“櫻花”飛機由一式陸攻搭載,美國將MXY-7飛機稱為“八嘎”彈。這種飛機的機身為木製結構,前部配備一枚1.2噸的彈頭,尾部有火箭發動機,裡面坐著一名神風特工隊的飛行員。

MXY-7最高飛行速度可達到630千米/小時,向下俯衝時速度可以達到1040千米/小時,航程為36千米。“櫻花”飛機沒有起落架,根本無法降落。自殺式攻擊機一旦發起進攻,人和飛機都玩完了,還要起落架幹什麼?某種意義上,MXY-7的原理類似於現在的巡航導彈,不過它的導引頭很特殊,是一名活生生的飛行員。

盤點:日本二戰時的自殺攻擊武器,不愧是作死大師

“櫻花”飛機

“神龍”飛機同樣是一種由火箭推進的自殺式攻擊機。該型飛機的機長7.6米,翼展7米,高1.8米,最大飛行速度300千米/小時,配備8枚非制導火箭彈,以及1枚重100千克的彈頭。據說還有改裝4門五式30毫米機關炮的方案,不過沒有看到相關的文獻記載。

Ki115“劍”式特別攻擊機由於使用零件非常少、製造極其簡單,所以生產成本很低,尤其適合大規模生產。這種自殺式飛機的機身可以半埋1枚800千克的炸彈,其最大速度超過500千米/小時,從6000米空中俯衝時的速度為800千米/小時。日本陸軍原本計劃生產6000架Ki115自殺式飛機,以便用於本土決戰。海軍也看到這種飛機的潛力,將其稱為“藤花”特別攻擊機。但“藤花”特別攻擊機剛剛投入生產,戰爭就結束了。

盤點:日本二戰時的自殺攻擊武器,不愧是作死大師

“梅花”特別攻擊機

“梅花”特別攻擊機可以稱為是V-1火箭的有人版。這種飛機可以安裝1枚100~250千克的航彈。這種特別攻擊機的空重為750千克,乘員1名,最大起飛重量為143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為556千米/小時,航程為280千米。同“藤花”的命運一樣,這種飛機剛剛投產幾天戰爭便宣告結束。

在海上,日本也研製出了用於制殺的眾多手段,具體包括“震洋”艇、“迴天”魚雷、“海龍”袖珍潛艇、“伏龍”單兵水下攻擊武器。“震洋”艇是一種自殺攻擊艇,航速為30節,通常配備2枚深水炸彈。日本為海軍總共生產了6200艘“震洋”艇,為陸軍生產了3000艘。其中有大約400艘被部署在沖繩和臺灣,剩下的儲存在日本本土,用於進行最後的抵抗。

“迴天魚雷”是日本在二戰末期研製的一種由人直接操控的自殺式魚雷,有著人間魚雷的別稱。日本希望借用這種武器扭轉戰局,但最後還是無力迴天了。這種魚雷的直徑為1米,全長14.75米,可搭載1名乘員。乘員通過小型潛望鏡確認敵艦位置並操縱魚雷,共發展了5種不同的型號,分別為1、2、3、4和10型。2、4和10型生產數量較少且沒能投入實戰,3型魚雷仍處於概念設計階段。實際使用的是1型魚雷,其彈頭重量為1360千克,總共生產了大約400枚,作戰中共使用100多枚。

“海龍”袖珍潛艇是在1943~1944年間設計的,從1945年年初開始生產。該型自殺式潛艇的排水量為19.3噸,全長17.2米,寬1.3米,高1.3米,乘員2名,水上航程為830千米,水下航程為70千米,其水上航速為13千米/小時,水下航速為19千米/小時。武備方面,“海龍”自殺攻擊艇配備有2枚450毫米的魚雷或重量為600千克的爆炸物。

盤點:日本二戰時的自殺攻擊武器,不愧是作死大師

日本“迴天魚雷”


最後一種自殺式武器是“伏龍”系統。同之前的那些系統相比,“伏龍”的科技含量更低,由潛水員、1枚15千克的五式水雷和1根5米長的竹竿構成。發起攻擊時,潛水員負責用水杆把水雷放置到美國海軍艦艇的底部。放置結束以後,潛水員可以離開。雖然按照這個設想,潛水員具備生還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也非常低,因為他們面臨的是有重兵把守的美國海軍軍艦啊,實際上也無異於自殺。

盤點:日本二戰時的自殺攻擊武器,不愧是作死大師

“海龍”袖珍潛艇

以上就是日本在二戰末期研製的自殺式攻擊武器,真可謂花樣百出。不過,日本人發起自殺式攻擊的手段遠遠不止這些。比如,陸軍就“發明”了人彈攻擊坦克的方法,或在美軍士兵接近時,日本兵用手榴彈往頭盔上一磕,然後同美國士兵同歸於盡。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關注頭條號:史學速遞,每日分享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