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完成作業,這位"心狠手辣"的媽媽火了,好習慣比懲罰更重要

馬上就要到寒假了,家長和孩子又要開始一場寫作業拉鋸戰。

面對不想寫作業的孩子,家長們一般都會說,好好寫作業,寫完作業就可以好好玩了,不寫完作業的話玩得也不安心啊。強硬一些的家長會直接跟孩子挑明:不寫完作業就別想出去玩。

但結果卻是平時照樣玩得瘋,開學前一晚卻在徹夜不眠瘋狂補作業。


孩子沒完成作業,這位

這兩天,在孩子完成作業這件事情上,一位百萬育兒博主"粥悅悅"自曝懲罰自己6歲女兒的事件引發了大家的爭議。

她與孩子們約定,完成學習任務就可以去珠海長龍游玩,結果老大和老三都完成了學習任務,唯獨老二沒有完成,結果就被獨自留在了廣州的家中。

粥悅悅這樣描述出發之前的細節:她哭哭啼啼抱著我大腿請求我帶上她的時候,我告訴她如何照顧自己,如何燒水,如何泡粉絲不讓自己捱餓。

在女兒獨自在家的期間,粥悅悅一直在通過攝像頭瞭解了女兒的一舉一動。期間阿姨問是否需要過去幫忙,粥悅悅都謝絕了。

在跟女兒通電話的時候,她甚至提出了雙倍作業的要求,只要女兒完成了,就回家接女兒。最後的結果是,女兒晚上十點半完成了任務,爸爸十點半開車回家接女兒,到家時已經是夜裡十二點半。

粥悅悅對這次的懲罰非常得意,因為她覺得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

現在這條微博已經被粥悅悅刪除了,但還是有網友截下了圖片:

孩子沒完成作業,這位

說實話,能下這樣的狠心,確實挺佩服粥悅悅的。就像粥悅悅在最後說的:感謝自己變得如此心狠手辣。

對於這件事情,網友幾乎一致給出了批判的態度,稱她這種做法欠妥。

粥悅悅於1月2日發佈了一條微博向網友致歉。

孩子沒完成作業,這位

無論這位博主的做法到底是對是錯,但她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孩子是否有良好的習慣,家長的責任佔九成

其實,孩子寫作業這件事兒,究根結底還是習慣問題。

想起自己上初中的時候,期末考試完返校拿成績時是要佈置寒假作業的。當時的班長,當大家沉浸在放假的喜悅中吵吵鬧鬧炸開了鍋的時候,已經把整整一本寒假寫完了。

這種習慣自己也非常佩服,但也確實做不到。畢竟習慣的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滲透在平時的一點一滴裡。

當孩子有一些不好的行為出現的時候,常常聽到家長教育孩子說,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得怎樣怎樣,怎樣怎樣才是正確的!

告訴孩子是非對錯本身沒有錯,但孩子屢屢犯錯之後再去糾正其實已經不是最佳時機。而孩子是否有良好的習慣,家長的責任佔九成。

孩子沒完成作業,這位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既然家長的責任如此之大,家長們該如何做呢?

——告訴孩子是與非對與錯

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非常明確地告訴孩子,什麼是好的習慣,什麼是不好的習慣,讓孩子對好習慣與壞習慣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父母在告訴孩子的時候,可以藉助一些習慣養成繪本,這樣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

——從小就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習慣養成之初,父母要不斷幫助孩子規範自己的行為。比如說每天晚上把玩具收起來,每天早上起來整理床鋪,脫下的衣服要疊好,脫下的鞋子要擺放整齊,不隨便扔垃圾,不剩飯,見了人要主動問好,等等。即使孩子有"偷懶"的表現,父母也一定要堅決執行。

孩子沒完成作業,這位

——言傳身教

同時,父母還要注意言傳身教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最初是會模仿父母的行為的,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而自己卻有一些不好的行為,孩子表面上即使迫於壓力執行了,心理也是不服的。

——和孩子一起制定規範,並一起執行

想讓孩子遵守某種行為規範,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出明確的標準,每天都堅定地執行,並每天做好記錄。

關於行為規範的制定與記錄,自己如果覺得制定不好,可以藉助一些現成的東西,比如說現在很流行一種自律檯曆,上面標註出了一些讓孩子受用一生的好習慣,而且以一種科學的方式把這些好習慣分解到每天當中,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制定星標數量,這樣父母每天晚上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反思一下當天的行為,並記錄下來,以便日後做改進。

檯曆中的周總結也非常不錯,每週一個總結,如果孩子表現好的話,家長還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願望,以激勵孩子接下來更努力去養成良好的習慣。

現在寒假就要來了,孩子每天都要待在家中,沒有學校規範的束縛,很容易出過度放縱自我的表現,這樣開學之後會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調整期,學習難免會受影響。如果在家中每天都能保持一定程度的自律,對孩子的學習是非常有利的。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當一個人養成了好習慣之後,其一切行為就會具有自覺性。

家長們,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就先從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