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薛之謙到華晨宇:那些年,不被“樂迷”喜歡的主流歌手們

很奇怪,最近華晨宇在媒體上的評價變低了。

2018年以踢館歌手的身份闖進《我是歌手》決賽,本來讓這位年輕的音樂人獲得了更多的認可。

從薛之謙到華晨宇:那些年,不被“樂迷”喜歡的主流歌手們

但在今年年以首發歌手的身份出現之後,媒體對他少了“華語音樂未來”的誇讚,取而代之的是“跌落神壇的華晨宇”之類的標題。

我對華晨宇的評價一直挺正面的,因為我早就經歷過對他“歧視”的過程。2018年也是臺灣獨立樂團草東沒有派對走紅的一年,因為演唱會一票難求被網友戲稱為“草東沒有門票”。華晨宇重新詮釋的草東代表作《山海》脫離了樂團的本來風格,非常精彩;翻唱搖滾老炮的《假行僧》也令我印象深刻,一人一琴,極有態度。

從薛之謙到華晨宇:那些年,不被“樂迷”喜歡的主流歌手們

華晨宇演唱《假行僧》


那時候如果有人問我:“華語樂壇的未來是誰?”我的第一個回答一定是華晨宇。

但是同時我也相信,任何一個做音樂媒體的人,首先都是熱愛音樂的,樂壇的蓬勃發展是所有人想看到的。於是我欣賞了一些朋友有關華晨宇的文章,試著儘量找出幾年間他在網絡上產生如此割裂評價的原因,於是有了這篇文章。

首先,我想建立一個有關音樂人的體系。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想被稱作頂級歌手一般要滿足下面的三個條件:

1、有足夠大的“流量”;

2、有代表作;

3、唱功好或者作曲編曲功底高:顯而易見,唱功高可被稱作優質唱將,對音樂掌控力的厲害就是優質唱作人。

根據這個體系,先測試一下名氣高但是在音樂圈並不被待見的薛之謙。

首先,薛之謙有足夠大的流量。憑藉優秀的綜藝感,迅速成為炙手可熱的藝人,即使算上後期一系列負面新聞產生的影響,他仍是個“高流量”藝人。

從薛之謙到華晨宇:那些年,不被“樂迷”喜歡的主流歌手們


同時,在他通過綜藝走紅之後音樂作品也的確紅了。《演員》、《剛剛好》、《醜八怪》、《紳士》、《方圓幾里》.....他大量的音樂作品都在幾年間成為“爆款”,因此也能稱得上有代表作。

但是,在第三個維度上薛之謙是存在爭議的。

雖然他一直在各個舞臺上強調自己是一位原創歌手,但是很多樂迷並不買賬。一是薛之謙的作品一直以來都處在芭樂情歌的範疇,在創作理念上一直原地踏步,在《明日之子》舞臺上華晨宇科普“4536251”結構之後,有人指出薛之謙是為實實在在的“4536251”大戶,上文提到的《演員》、《剛剛好》、《紳士》、《方圓幾里》及《一半》、《下雨了》等都是在這個和絃基礎上作曲的。還有人扒出來薛之謙不會彈吉他,彈鋼琴假彈、甚至可能不識譜......

對於一位標榜“原創”的主流音樂人來說,所謂的創作是指基於自己的哼唱的話,顯然是說不過去的。

因此,在三個維度中,薛之謙佔其二,所以算不上“頂級音樂人”,收到負面評價可以理解。

這樣看,一向嚴苛的“樂迷”有時表現出“鄙視”情緒並不是沒有來由的。接下來,再用這樣的維度去衡量一下華晨宇,我們仍能顯而易見的發現被“樂迷”們揪住的點。

“流量”:經歷過全民選秀出來的“選秀歌手”出道之時就不缺流量,在奪得《快樂男聲》冠軍之後,他得到了湖南衛視和天娛傳媒的頂級流量支持,在主流娛樂市場上他的“聲量”從未小過。

從薛之謙到華晨宇:那些年,不被“樂迷”喜歡的主流歌手們

華晨宇參加《快樂男聲》時照片


“唱功”或者“原創能力”:《歌手》的核心競爭邏輯在唱功上,能在節目中和結石姐“掰手腕”的人一定不是靠“黑幕”被推上去的。

華晨宇如今被詬病的“舞臺發瘋”,正面來看是一種對於舞臺氛圍的掌控力,我們知道華晨宇的音樂風格其實受到到搖滾樂影響較大。

那種在舞臺上的放縱之感與The Doors樂隊主唱吉姆.莫里斯十分相似,如果莫里斯的“癲狂”被我們劃分到迷幻搖滾的美學範疇,而華晨宇的自我展現卻被打上負面的標籤,我覺得是不合適的。

從薛之謙到華晨宇:那些年,不被“樂迷”喜歡的主流歌手們


而被人們戲稱為音樂綜藝的“硬通貨”高音他也從來不缺,比較有代表性的他一個“啊”字在高音上的遊離,起碼在初聽的時候是會讓我有驚豔之感。

因此,在這個維度上,即使不談創作能力,單論唱功,他已經足夠拔群了。

“代表作”:我認為,華晨宇的問題出在這裡。於歌迷而言,對於自己“偶像”的代表作自然如數家珍。照顧到粉絲群體的感受,我先寫一下我的主觀看法

華晨宇的代表作其實很多,我個人喜歡他的《我管你》、《異類》、《微光》、及與楊宗緯合作的《國王與乞丐》等。截止發稿前,他發佈的單曲《好想愛這個世界》已經全網賣出了2千多萬張了,這樣的一個數據其實也拿得出手。

但是,他仍缺少一首能“出圈”的歌曲。在《歌手》舞臺上與劉柏辛PK時,劉柏辛評價華晨宇說“我們都是先鋒音樂人

”,這句話我聽來有些刺耳。

從薛之謙到華晨宇:那些年,不被“樂迷”喜歡的主流歌手們


佔據著主流資源,並且按著天娛一直以來的調性無論華晨宇願意與否都會去搞“粉絲營銷”,從數字唱片的銷售量來看華晨宇的銷量與蔡徐坤是接近的。擁有如此龐大粉絲群體的歌手,發佈出來的作品卻是“先鋒”的,是不是有些擰巴?

從薛之謙到華晨宇:那些年,不被“樂迷”喜歡的主流歌手們

截止發稿前部分歌手數字專輯全網銷售額


“耳帝”評論,華晨宇之“先鋒”在於“形式”:他的作品中常常有濃重的個人色彩,不隱藏創作者/演唱者的想法,一切從“我”開始延伸,從而有了強烈飽滿的表達色彩。

“搖滾天堂”評論,華晨宇之“先鋒”在於“風格”:與我們過去接觸的“流行搖滾”如五月天、蘇打綠等習慣將“搖滾流行化”不同,華晨宇是將“流行搖滾化”,因而形成了鮮明的,在有些在樂迷眼中“不倫不類”的表現風格。

雖然劉柏辛所謂華晨宇之“先鋒”並不貼切,但華晨宇作為頂級歌手沒有能“出圈”的作品一定是他通向“封神之路”的最大阻礙。

再舉一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為什麼張傑被某些營銷號黑“土”,他卻仍能在樂壇站穩腳跟?因為他在很早就有《快樂大本營》中杜海濤說的:“明天過後天下最美的太陽了(這是一個在謝娜面前調侃張傑的梗,這句話是用張傑當時的代表作《明天過後》、《天下》、《最美的太陽》拼成的)。”

我無法揣測華晨宇的心思,但是哪天一旦他能寫出自己滿意也能讓大部分樂迷喜歡的作品,從那以後他的大部分負面評價都會消失。

結語

音樂是藝術,也是愉悅大眾的工具。音樂家坂本龍一在前陣子的網絡直播中說:“我們一起解放資本主義操縱的音樂,讓我們效仿中國的精神,讓音樂為勞工服務。”

在搖滾樂迷的聚集地“豆瓣月亮組”中最近有一個被加了精的帖子“滾圈對蘇打綠是什麼看法?”其中一個熱門的回答是“你十年後發這個帖子,會發現在滾圈找不到一個能吊打蘇打綠的樂隊。

有些音樂人是在浮躁的社會環境下因為賺錢忘了初心,有些音樂人靠著越來越健全的國內流媒體形態通過粉絲的消費用“圈地自萌”的作品仍獲得不低的收益。另外一邊,“圈飯”讓目前的輿論環境有些非黑即白、烏煙瘴氣。

我不相信優秀的音樂人一定曲高和寡,我也不相信小眾的聽眾永遠充滿偏見。

我相信華晨宇能走得更好,也許只是缺首一篇代表作。

--------

我是鑼根,這是我在頭條的第1篇文章。

喜歡文章記得點贊收藏,期待與每個酷朋友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