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與“太極”


一帶一路與“太極”

讓我們看看在美國受人追捧的運動,第一是籃球、第二是拳擊。

拳擊這項運動典型地反映出了美國人崇尚實力的風格,直來直去,重拳出擊,最好KO(擊倒獲勝)對手,一切都很明確。

而中國人則相反,喜歡模糊,以柔克剛,我也不追求KO你,但我要把你所有的動作都化解掉。

中國人喜歡打太極,而太極確實是一門比拳擊更高的藝術。


“一帶一路”就反映了這種思路。


歷史上所有的大國在崛起過程中,都有圍繞它的崛起展開的全球化運動。這意味著全球化不是一個從歷史到今天一以貫之的過程,而是各有各的全球化。

羅馬帝國有羅馬帝國的全球化,大秦帝國有大秦帝國的全球化。

每一次全球化都是被每一個崛起的帝國推動的;每一個帝國都有與它相關的一段全球化,在它的上升期到它的鼎盛期,全球化達到一個巔峰。


而這個全球化同時會被它自身的力量所限制,這就是它的能力所能達到的最大範圍和它的交通工具所能到達的最遠點,那也就是它全球化的終點。

所以,無論是古羅馬全球化,還是大秦帝國的全球化,今天看來,都只能算是一種帝國擴張的區域化過程。


真正的近現代史上的全球化,是從大英國帝國開始的,大英帝國的全球化是貿易的全球化。美國秉承了大英帝國的衣缽之後延續了一段貿易全球化,而真正具有美國特色的全球化,是美元的全球化。

這也是我們今天正經歷的全球化。


但我不同意說中國今天的“一帶一路”,是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接軌,那等於說是要繼續和美元的全球化接軌,這樣的理解是不對的。

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一帶一路”是中國全球化的初始階段,也就中國的全球化。作為一個大國,在崛起過程中必須推進環繞你展開的全球化。


“一帶一路”應該說是中國迄今為止能提出的最好的大國戰略。因為它是跟美國戰略東移的一次對沖。

有些人會對此提出疑問,對沖應該是相向而行,你還能有背向而行的對沖嗎?

對了,“一帶一路”就是中國對美國東移戰略的一次背向對沖,我拿背朝向你。你不是壓過來了嗎?我往西走,既不是避讓你,也不是畏懼你,而是非常巧妙地化解你由東向我壓來的這種壓力。


“一帶一路”並非兩線並行戰略,而應有主次之分。

鑑於海上力量至今是中國的短板,“一帶一路”首先應該選擇從陸上完成,也就是說“一路”應該是輔攻方向,而“一帶”應該成為主攻方向。“一帶”成為主攻方向,意味著我們必須重新認識陸軍的作用。


有人說中國陸軍天下無敵,這話放在在中國的國土範圍內說,沒錯,中國陸軍所向無敵,誰也別想再踏上中國的領土來打大規模的仗,問題是我們的陸軍有遠征能力嗎?

美國人選中國作對手,打壓中國,是選錯了對手、選錯了方向。因為未來真正對美國構成挑戰的根本不是中國,是美國自己,美國將自己埋葬自己。


因為它沒有意識到,一個大時代正在到來,這個時代將會把它所代表的金融資本主義推到最高階段之際,讓美國從巔峰跌落,因為一方面,美國通過虛擬經濟,已經把資本主義的紅利吃盡了。另一方面,美國又通過它引以為傲的領先全球的科技創新、把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推到了極致,而這些工具最終將成為埋葬以美國為代表的金融資本主義的最主要的推手。


中國從秦末秦二世時期,開始有人造反,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到辛亥革命,2000多年的歷史上有發生過多少次起義、造反、戰爭、革命?解決問題嗎?不解決問題,一直是改朝換代,一直是低水平循環。因為這些來複式運動改變不了農耕社會的本質,既沒有改變生產方式又沒有改變交易方式,所以只能一直改朝換代。


西方也是如此,拿破崙攜法國大革命的雄風,帶領一支嶄新的被大革命洗禮過的軍隊橫掃歐洲,把一頂頂王冠掃落在地,但等到滑鐵盧一仗失敗,拿破崙下臺,歐洲的帝王們一個個復辟,立刻重回封建社會。


直到英國的蒸汽機來了,工業革命來了,使人類的產能大大的提升,大量剩餘產品出現,有了剩餘產品才會有剩餘價值,然後才會有資本,然後才會有資本家,然後資本主義社會就到來了。


那麼今天當資本有可能隨著貨幣的消失而消失,人類即將跨入一個新的社會門檻,這時的中國和美國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都站在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的起跑線上。那麼這時我們要比的就是誰先邁入這個時代,而不是誰把誰打壓下去。


而美國人恰恰在這一點上,顯示出驚人的遲鈍。因為它太渴望保住自己的霸權地位,而從未想過與別的國家分享權力,共同邁過新社會時代那道今天對我們來說,還有很多未知領域和不確定性的門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