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法案”的甜頭,蔡英文能等到美國的“理賠”嗎?

【兩岸快評第672期】

美國國會又出了個“臺北法案”,說是要協助臺灣“鞏固邦交國”,“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以及增強美臺經貿關係。

“臺北法案”並不是個什麼新鮮玩意,早在2018年9月,由美國反華議員賈納德、盧比奧等4人共同提出。當時的背景是由於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2016年以來一連失去巴拿馬、多米尼加等多個“邦交國”,陷“斷交潮”,但該法案當年未能排入議程。2019年5月,賈納德等再次拋出該法案並於10月29日在參議院通過。前幾天美國眾議院也通過“臺北法案”。不用懷疑,特朗普肯定會籤暑讓其成案。

“台北法案”的甜头,蔡英文能等到美国的“理赔”吗?

“臺北法案”是2017年以來,美國通過的一系列“友臺法案”中的一個。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把當年里根時代對臺灣口頭的“六項保證”書面化了,通過“臺灣旅行法”為美臺高層互訪鋪了路,“臺灣保證法”也為提升美臺軍事關係破了障。可以說,“臺北法案”既不是第一個,更不會是最後一個。只要美國還把中國視為“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時不時地給臺灣一些甜頭是很自然的事。

然而,這些所謂的“友臺法案”又能給臺灣帶來什麼呢?有了“臺灣旅行法”,蔡英文也只能“過境”美國,有了“臺灣保證法”,臺灣的軍艦去不了夏威夷,美國軍艦更不會停靠高雄港。臺灣能得到的就是花大價錢購買美國的二手武器。現在,臺灣的F-16V戰機成軍了,二手的“佩裡”級也列裝了,M1A2坦克也訂購了,臺灣儼然已武裝到牙齒了。但是,美國的專家們還是批評臺灣的“兵役”體制,說臺灣“沒有保護自已的決心”,言下之意,二手的垃圾武器還是買少了,要多買。臺灣的民眾更沒有因為有了F-16就有了安全感,美國武器買的越多,美國的“友臺法案”出的越多,他們越認為一旦發生“武統”,美國應該來救。在臺灣百姓的眼裡,高價買美國二手武器,就是臺灣向美國交保費,那一個個“友臺法案”就是一張張保單,美國是要理賠的。

只是,臺灣有點想多了。美國採取的遏制中國戰略,並不是為了幫臺灣出頭,而是中國已經成長為一個世界性的強國,放眼未來,能挑戰美國一超獨霸地位的只有中國。雖然中國並沒有改變世界秩序的打算,但美國人向來看得遠,想及早把中國扼殺在成長階段。所以,美國幫助臺灣增強對抗大陸的力量,並不是要幫助“臺灣獨立”,而是要臺灣站在美國遏制大陸的最前線,成為美國手中一張有力的“抗中牌”。所以,美國明確把臺灣納入遏制大陸的“印太戰略”,把臺灣作為“印太戰略”重要節點。

“印太戰略”是一張至今沒有織成的網,像民進黨蔡英文當局這麼死心塌地的為美國效勞的並不多。印太重點地區的南中國海,美國一直想打菲律賓這張牌,結果在杜特爾特那裡碰了一鼻子灰。現在美國只能赤膊上陣搞“航行自由”。但中國造島後,美國已難撼大局。如果在臺海地區,沒有臺灣對抗大陸的話,那什麼島鏈呀、“印太”呀大概就是廢話了。所以,美國要的就是用臺灣對抗大陸,通過維持臺灣一定的“國際空間”,保持臺灣一定的戰力,使臺灣成為“印太戰略”的支點,防止臺海象南中國海一樣破了口。所以,這一個個“友臺法案”,又是美國為民進黨蔡英文設定的路標,沿著對抗大陸的路往前走,你別無選擇。

臺灣走對抗大陸的路,是當前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需要。但是,這對臺灣來說可能是一條“斷頭路”。中美關係可能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對抗多於合作的關係,這個過程有多長,就看中國的發展。中國發展越快,這個過程就越短。當中美關係迴歸合作與對抗的時候,臺灣就成了一個可議價的“標的物”。請放心,只要在中美對抗期間,大陸還沒有解決臺灣問題,這一幕一定會發生的。走“投美抗中”的路,民進黨蔡英文當然也有自己的盤算。這些年,臺灣雖然在內部營造“臺灣認同”有成效,但真要實現“臺獨”,沒有美國的支持,沒有重大的國際社會機遇是不可能的,美國遏制中國讓他們看到了一線希望,他們妄圖利用美國的“用臺遏中”來掩護“倚美謀獨”。

只是,歷史的劇本恐怕不是民進黨蔡英文們能寫的,對抗大陸這條路的盡頭肯定不是“臺灣獨立”。民進黨蔡英文千萬別玩過頭,等美國理賠就遲了,何況,美國也賠不起!(中國臺灣網特約作者:且十)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