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同裡:同裡以水名·無水無同裡

碧波浩瀚的太湖之濱,

淡雅氤氳的姑蘇城外,

東南之隅,

只見波光瀲灩中鑲嵌著一方綠地,

湖泊環圍,河道密佈,不禁讚歎:

“好一個水鄉澤國!”

浮躺水波上猶如一朵睡蓮的地方,

就便是古鎮同裡。

吳江同裡:同裡以水名·無水無同裡

吳江同裡,北鄰姑蘇,南抵杭城,被五湖圍繞,東臨同裡湖,南濱葉澤湖、南星湖,西接龐山湖,北枕九里湖,西北毗鄰吳淞江,東北連通澄湖。鎮內呈"川"字形的十多條河流將鎮區分割為十五個不規則圩島,河道縱橫,水網如織,故又稱"同川"。天水相連之際,同裡宛若水中的一粒珍珠,圓潤得讓人不忍觸及。

吳江同裡:同裡以水名·無水無同裡

同裡以水名。

吳江同裡:同裡以水名·無水無同裡

無水無同裡。

吳江同裡:同裡以水名·無水無同裡

歸鄉是故鄉。

吳江同裡:同裡以水名·無水無同裡

故鄉在此方。

吳江同裡:同裡以水名·無水無同裡

清麗古樸的同裡小鎮,水田肥沃,物豐富庶,人傑地靈。同裡的特點在於明清建築多,水鄉小橋多,名人志士多。鎮內有明清兩代園宅38處,寺觀祠宇47座,士紳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數百處之多。現存主要景點為退思園、王紹鏊紀念館、珍珠塔、松石悟園、江南婚俗館、嘉蔭堂、耕樂堂、古風園、陳去病故居、羅星洲等。

同裡的一切無不與水緊緊相連。

依水而緣,因水成街,

家家臨水,戶戶通舟,

開窗出門見河聽風,

夜裡枕河臥水入眠,

孕育出“一水東西去窈窕,

風家楊柳木芙蓉”的美景...

跨小橋,入小鎮,

青牆剝離,小橋流水,

詩詞裡的寫意在這裡,

幻化成生活的真切樸實...

同裡小鎮十景之中,以退思園最為精緻玲瓏。

退思園,建於清光緒年間。園主任蘭生。落職回鄉,建造宅園,取名“退思”。取自《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園建因地制宜,精巧構思。園佔地僅九畝八分,既簡樸無華,又素靜淡雅,具晚清江南園林建築風格。

吳江同裡:同裡以水名·無水無同裡

退思園佈局獨特,自西向東,西為宅,中為庭,東為園。

亭、臺、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並以池為中心,諸建築如浮水上。格局緊湊自然,結合植物配置,點綴四時景色,給人以清澈、幽靜、明朗之感。退思園因地形所限,建築格局突破常規,改縱向為橫向。在中庭間,樟葉如蓋,古蘭飄香,清雅幽邃。庭中旱船,前艙八扇長窗如錦屏障目,隔而不斷,船身相接漏窗暗廊,隱去船尾,儼然一艘待航的客船。從中可明瞭水鄉人家對水、對船,那特殊的依戀情結。登上坐春望月樓可四季望月,吟詩酬唱,也可樓前踏月,靜賞花木。退思園中,鬧紅一舸最富動感。它由石舸突兀池中,風吹不動,浪打不搖,人站船頭,卻有小舟蕩湖之感。舸由湖石托出,半浸碧水,水流漩越湖石孔竅,潺潺之聲不絕於耳。

吳江同裡:同裡以水名·無水無同裡

退思草堂古樸素雅,穩重氣派,點明林園主題。

堂之北點綴建築小品,堂之南露臺面臨荷池,站立露臺可環顧全園。退思園集清代園林之長,小巧精緻,清淡雅宜,亭臺掩映,趣味橫生,堪稱江南古典園林的經典之作。退思園以其深刻的文化內涵,聯接同裡淵源流長的歷史,給人以遐想和啟迪。

吳江同裡:同裡以水名·無水無同裡

旅遊信息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同裡鎮。

包含景點:退思園、王紹鏊紀念館、珍珠塔、陳去病故居、江南婚俗館、嘉蔭堂、耕樂堂、松石悟園、古風園、羅星洲(共計10個)。

開放時間:外圍全天開放,上述景點7:30-21:00開放

吳江同裡:同裡以水名·無水無同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