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沒出嫁的女子叫做“黃花閨女”,究竟是指什麼“黃花”?

在我們看古代題材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聽見對未出嫁的女子稱呼是“黃花閨女”,直到今天某些地區依然有這種說法。一些遲遲單身的姑娘,偶爾也用“黃花大閨女”來戲謔自己。

道理我都懂,可黃花就是黃花,閨女就是閨女,她倆是怎麼扯上關係的?白花和紅花就不行嗎?其實,古人以“黃花”稱年輕未出嫁的女子,還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古人把沒出嫁的女子叫做“黃花閨女”,究竟是指什麼“黃花”?


額上的毛髮

古人認為,只有未經人事的少女,額頭上會有一種細小的絨毛,這種絨毛是黃色的。而花從古代就經常用以指代女性,比如“蝶戀花”、“芳齡”等說法,所以這絨毛就有了“黃花”這個稱謂。

但是你如果注意觀察,女子額頭的細小絨毛雖然的確會比黑髮淺不少,但也絕非是黃色的。這個詞可能是古代男子對獨鎖深居,含苞待放的妙齡女子的美好想象下催生的。也可能是因為古人營養偏差,髮質不好,這些絨毛真的是黃色的?

古人把沒出嫁的女子叫做“黃花閨女”,究竟是指什麼“黃花”?


古人把沒出嫁的女子叫做“黃花閨女”,究竟是指什麼“黃花”?


代表高潔之花

第二種說法比較簡單粗暴,此“黃花”指的就是平常所見的菊花。和我們今天老說的那一套西方的“花語”類似,中國古代文人也賦予了不同的花不同的品性。

例如牡丹是“富貴”,菊花在古人眼裡則代表著“高潔”,同時它還比較耐寒,凋謝比較晚,常被認為是有節操的象徵。古人將菊花的這種寓意放在了未成婚的女子身上,希望她們潔身自好,心靈純潔善良,所以本來可能是“菊花閨女”,久之就成了“黃花閨女”了。

古人把沒出嫁的女子叫做“黃花閨女”,究竟是指什麼“黃花”?


別想多,其實是化妝品

在我們之前學習《木蘭辭》時,其中有一句“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花黃”是古代女子對自己容貌的一種修飾。第三種說法就認為“黃花”其實是“花黃”的誤傳。

這個妝容一般是蘸取一些黃色的顏料在女子的額頭上描畫成美麗的花紋,或者直接將黃色的紙剪裁成別緻的花樣又或者將黃色的花瓣粘貼在臉上。明亮的黃色既活潑又俏麗,是魏晉南北朝乃至到隋唐時期都一直流行少女妝容。

關於這個“貼花黃”的產生,還有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說是在南北朝時期,有一位公主名為壽陽。在一個冬天,她和宮女們在花園中玩耍嬉戲,累了之後就躺靠在一旁亭子裡休息。

那時正好是臘梅花盛開的季節,一陣微風吹過後,樹上的花瓣簌簌落下,有幾枚就落在了她的額頭之上。經過汗液的浸染,在她的額間留下了淡淡的花紋印記,為她的容貌平添了幾分嬌柔。

大自然的巧做令公主十分歡喜,此後公主便時不時地主動摘下幾片花瓣修飾自己的容貌,宮女嬪妃見其別緻又好看,就都紛紛效仿,等臘梅過季,她們就開始用一種黃色的顏料,或者剪紙開始代替。久而久之,這種妝容成了指代未出嫁少女的形容。

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古代的生活、語言習慣都需要今天的人慢慢去理解,一旦你對此有一定的瞭解之後,理解一些從古傳下來的詞彙,就不再困難了。畢竟,中國的文化是一脈相承至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