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馬皇后沒死,朱棣造反能不能成功?馬皇后自身具備軍事能力及政治手腕嗎?

用戶58667638356


孝慈高皇后馬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結髮妻子,滁陽王郭子興的養女。馬皇后賢良淑德識大體,她與朱元璋患難與共感情極深,成為朱元璋逐鹿天下創建帝業的重要助手。馬皇后病逝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壽享51歲,我們現在假設馬皇后活到了建文年間,而朱棣又起兵造反了,那他造反能不能成功呢?




馬皇后是大戶人家出生,自幼聰明伶俐,能詩會畫,貫古通今。她的父親馬公為躲避仇殺亡命他鄉,臨走前把馬氏託付給生死之交郭子興,後郭子興又把馬氏許配給愛將朱元璋,兩人婚後感情篤深,馬氏跟隨朱元璋一路南征北戰,精心輔佐朱元璋成就萬世基業,馬氏不僅是朱元璋的賢內助,更是他的重要政治幫手。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嚴禁後宮干政,遏制外戚勢力,但馬皇后卻經常能參與機要並直言勸諫。胡惟庸謀反罪牽連到開國元勳,太子朱標的老師宋濂,朱元璋想要殺他,馬皇后極力為宋濂求情,最後朱元璋只將他免死發配。




馬皇后有母儀天下之範,深得天下臣民的尊敬和愛戴,由於長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南征北戰,馬皇后對政務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她主張以“寬柔”治天下,對朱元璋的“嚴猛治國”經常進行言語上的勸止,可以說馬皇后很早就參與了政務,是具備一定政治水平的。但是她的水平,又遠非能和一代女皇武則天可比。正如《明史》對她的評價: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後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母儀天下,慈德昭彰。馬皇后的尊號“孝慈皇后”也是著重突出她的“慈”,但是在風雲詭異,政治形勢無比險惡的明初,她的“慈”反而會壞了大事。


馬皇后的長子懿文太子朱標、太孫建文帝朱允炆皆是性格柔弱仁慈之人,建文帝有意削藩,以遏制日益坐大的藩王叔叔,但是他削藩畏手畏腳,先易後難,敲山震虎結果導致燕王朱棣奮起反抗,從北平起兵,以“傾君側”的旗號靖難起兵,我們假設馬皇后在建文帝削藩之時還在世,那朱棣造反還能成功嗎?




馬皇后生於1332年,那麼到了建文元年(1399年)她也67歲了,武則天這個年齡還沒建立大周呢。因此,馬皇后在精力上應該不存在問題。由於朱允炆是以皇太孫的身份繼承帝位,馬皇后自然要被尊為“太皇太后”,以她執掌後宮三十餘年的閱歷,及在洪武時期經常干政的經歷,應該說她的政治影響力依然還是很大,況且她母儀天下,為天下臣民所愛戴,可以說,人心是向著馬皇后的,朱棣造反,本身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因此,從一開始的形勢來看,不管是輿論還是政治風向,其實都是向著朝廷一邊倒的。




建文帝數次用人不當,以曹國公李景隆主持討逆,50萬大軍硬是沒有攻下幾萬人把守的北平,朱棣兵進應天,又是李景隆和谷王穗開了金川門投降。若馬皇后來坐鎮中樞,以她幾十年的看人識人,必會在選人上倍加小心謹慎,朝廷對待燕王的謀逆之舉,只要堅決給予消滅,朱棣幾乎是不可能一路從北平打到應天的,馬皇后雖沒有什麼軍事能力,政治手腕也一般,但是她的存在,本身就說明了朱棣起兵是叛逆之舉,馬皇后只要居中指揮調度得當,朱棣造反必敗無疑。


大國布衣


朱棣起兵造反,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已經走投無路,不造反等待著自己的就只有死路一條,要不然他也不會膽敢用幾萬人和朝廷的幾十萬人對抗。

如果馬皇后還活著的話,那絕對會是另一種局面,雖然說馬皇后可能不具備很高的軍事能力,但她的政治影響力遠高於建文帝。

而且朱棣也是馬皇后的兒子,她不會眼看著建文帝削藩逼死自己的兒子。

也就是說,只要馬皇后還在,建文帝就不敢削藩,這樣朱棣也就沒有理由造反。

如果馬皇后沒死,建文帝不敢削藩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馬皇后在天下臣民心中的份量遠遠高於建文帝。她為人寬容,在朱元璋起兵時期,經常幫助自己的丈夫照顧那些將領的家眷。

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對待臣子過於嚴苛,馬皇后經常勸諫自己的丈夫要寬以待人,柔性治國,還經常為那些被朱元璋懲罰的大臣說好話,這讓朝堂上的大臣都十分感激馬皇后。

也就是說,馬皇后的政治影響力遠遠高於建文帝,身為孫兒的建文帝不會在馬皇后還在的時候大張旗鼓的削藩。

同樣的,朱棣在這一時期絕對不敢造反,建文帝不削藩,他沒膽量起兵反對自己的母親,天下人也不允許他做出這麼大逆不道的事情。

朱棣起兵造反最大的原因就是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如果馬皇后還在,肯定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

歷史上在建文帝決定對朱棣削藩時,他已經對五位藩王下了狠手,其中周王全家被擒,之後被貶為庶人。湘王被逼帶著全家一起自焚而亡,齊王、代王和岷王都被貶為庶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下一個要動手的對象就是朱棣,要知道朝廷把朱棣看成是一塊硬骨頭,而且朱棣手上的實力最強,建文帝決定集中力量拿下這塊心頭之患。

如果朝廷真的對朱棣削藩成功,最輕也是將朱棣全家被關押京城至死,他本人很可能會賜毒酒一杯。

這樣悽慘的結局可不是朱棣想要的,正是在這種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反正橫豎都是一死,朱棣肯定會起兵造反。

但如果此時馬皇后還活著,她肯定不會讓自己的孫兒逼死自己的兒子。這樣一來,朱棣的生命安全就得到了保障,他自然也就不用造反。


馬皇后死後,建文帝肯定還會削藩,這時候朱棣肯定會造反

不過馬皇后畢竟年紀已經很大了,如果她活到了建文時期,都已經快七十歲了,而建文帝和朱棣年紀都不算很大。

一旦馬皇后去世,建文帝勢必還會繼續削藩,這個時期朱棣肯定會造反。

總得來說,在馬皇后生前,建文帝不敢削藩,朱棣更不敢造反。


東方大史



這個問題其實忽略了一個現實,就是馬皇后不死的話,其實最大的關鍵不是朱棣造反不造反問題,而是有馬皇后在,建文帝朱允炆如何削藩的問題。

為什麼這樣說呢,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我們先不提朱棣到底是不是早有反心這個問題,就說直接原因吧。朱棣之所以造反,可以說是被逼的,因為建文帝在削朱棣這個燕王之前,他已經連削五王,是相當霸道,都是廢其為庶人,甚至逼得湘王朱柏自焚以死明志。

正因為建文帝削藩如同廢藩殺藩一般,所以對朱棣下手的時候,朱棣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起兵造反。

假如馬皇后沒死的話,建文帝這般,馬皇后首先是肯定不會同意的。

因為馬皇后是出了名的仁慈,連削的五位藩王中雖然有四位不是馬皇后所生,也就是周王是馬皇后所生,當然這裡有所爭議,周王和哥哥朱棣也不一定就是馬皇后所生,姑且就算是馬皇后所生。

但不論怎麼說,以馬皇后的仁慈,肯定不會贊同孫子建文帝朱允炆如此迫害自己的親叔叔的。

如果馬皇后阻止成功了,說明她不只是仁慈,還是有能力和影響力的。

那麼朱棣肯定沒有理由造反,而且就是造反了以馬皇后的能力,對付朱棣肯定手到擒來。

如果馬皇后阻止失敗的話,說明馬皇后只是太仁慈,勸阻不了建文帝這個瘋狂的孫子。

那麼朱棣肯定造反啊,即使馬皇后在,人家朱棣也不可能因為老母親在京城,就束手就擒的等著侄子建文帝拿下他,來任人宰割的。

更何況馬皇后在京城,朱棣造反,馬皇后都沒有能力規勸建文帝霸道削藩的話,也阻止不了朱棣造反成功的。建文帝朱允炆雖然能力平庸,但不會愚蠢到拿馬皇后要挾燕王朱棣的。

所以說馬皇后如果可以活到建文帝在位時期,朱棣能不能造反成功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能不能規勸得了建文帝,如果規勸得了,說明她能力很不錯,那麼朱棣肯定不是她對手,造反就不可能成功。

如果建文帝都規勸不了,那麼朱棣造反她肯定也是束手無策,只能坐看事情的發展唄。


宋安之


《我是馬皇后假如我沒死-作者老龍》

現在明白人是真不多了,在我死後居然有人因為我不是朱棣生母,他要是造反我也沒有辦法,我一手帶大的孩子就算不是親生的在我這兒也是親生兒子,真是氣的我那什麼板都壓不住了!如果我還在我兒子敢造反?不打的他叫娘!

《1》:如果我還在:清君側就是不孝不仁


我在的時候朱重八這廝還是聽我的,等我死後朱重八這廝為什麼殺的朝中無大將無老臣,還不是怕他死後朱允炆這個小孩子坐不穩江山,如果我還在,我就是朱允炆的靠山,老朱也不會殺這麼多大臣,等朱允炆做皇帝的時候背後有我壓陣,朝中有眾多文臣武將可用,那朱棣這小子憑什麼敢造反,他說清君側,君側的人如果是我,是他嫡母,他敢起兵造反來殺自己得母親嗎?就算他敢起兵,一個起兵弒母的人天下人那個敢跟隨他!

《2》 如果我還在:天下將領那個不服我!


大家都知道老朱分封諸王,是因為他猜忌心重,只願意相信咱老朱家的自己人,他老朱大肆分封諸王,將每個兒子都封為各地的藩王,讓他們去保衛邊疆,還記得洪武五年的時候,他還設置了一個親王護衛指揮司,讓各封地兵權直接歸從他幾個兒子調遣,於是可以說我每個兒子都是手握大權的,就算朱允炆後來毛毛躁躁的撤銷了這些王爺,可是這些武將都還在,他們或者他們的父輩大多跟過我和朱重八,如果我還在,朱棣就算造反,我說一聲全國各地來護駕的人絕對比朱允炆來的強!那朱棣這孩子造反也是不能成功的!

《3》如果我還在:殺伐果斷不留手


朱棣為什麼能打過朱允炆,還不是他心懷仁慈,有點捨不得殺他叔叔的原因,他的猶豫不決的態度傳遞給了為他戰鬥的將領身上,如此之下氣勢上就弱於他那殺伐果斷的叔叔帶的兵,我馬大腳於朱元璋結髮於微末時期,朱元璋殺人在歷史上都是出了名得,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我馬大腳若在,必定不會出現這種心慈手軟的情緒!那朱棣10幾萬人馬而已,我40萬人,他憑什麼能成功!

《4》 如果我還在:扯藩如打蛇,打蛇打七寸


那朱棣憑什麼能起義,還不是因為手底下有人,朱允炆這孩子還是政治上還是幼稚了,如果我在豈能不知撤藩先撤朱棣,俗話說得好打蛇打七寸嘛,如果我在這種錯誤不會發生,朱允炆有我支持,撤他的藩易如反掌,沒有封地他一無所有憑什麼造反,沒有了朱棣,其他幾個就像沒有主心骨撤藩還不是順順利利!

可是沒有假如,說到做皇帝朱棣這孩子還是更優秀,朱老八我等著你,你慢點來,彆著急!我和兒子(朱標)會一直等著你!

夏慈史


如果馬皇后在建文帝即位後也沒死,那麼朱棣根本不可能造反成功,甚至連造反的膽量都沒有。反過來,在馬皇后的輔助下,建文帝還很可能會逐漸成長為一代明君。

事實上,馬皇后建文帝祖孫倆,和孝莊康熙祖孫倆是有不少相似之處的。尤其是孝莊和馬皇后,兩者都是見證王朝統一的女性政治人物,其在自己所在的時代,都具有相當巨大的政治影響力。

言歸正傳,我們別看康熙少年天子君臨天下,在翦除權臣鰲拜後,又取得了一系列文治武功的成就。然而,康熙在其親政初期,也犯了不少嚴重的政治錯誤,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和建文帝一樣,對於削藩操之過急,而且毫無準備。

現在,說到康熙的歷史成就,就不得不說平定三藩之亂,鞏固清王朝的統治。其實,嚴格來說,造成三藩之亂爆發,本身就是康熙的責任。康熙12年,當時年僅20歲的康熙,借平南王尚可喜告老隱退之機,開展削藩。然而,他太低估吳三桂的膽量和力量了,自以為吳三桂真的會乖乖就範,結果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推行削藩行動。

最終的結果則是引發了長達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亂,吳三桂叛軍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內便佔據滇、黔、湘、桂、閩、川六省,兵鋒直卷江浙,清朝半壁江山淪為戰場,百姓再度飽受戰禍之苦。

三藩之亂可以說是清朝入關以來,所遇到的最大危機,一下子就將清朝推到了敗亡的邊緣。而這一切,其實都源於康熙操之過急的削藩之舉。如果當初他能聽取孝莊等反對大臣的建議,在削藩問題上做好詳細的安排和準備,就不會造成如此可怕的局面了。

同理,建文帝少年登基,在削藩問題上,他也和康熙一樣操之過急。他聽信腐儒大臣齊泰、方孝孺等人的意見,在沒有詳細規劃和準備的情況下,對遍佈天下的各位明初藩王開展削藩行動,而且手段十分粗暴,這才最終導致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

而如果,在建文初年,馬皇后尚在,她必定會對建文帝的施政進行輔助,斷然不會讓建文帝對藩王採取如此粗暴的削藩行為。同時,有馬皇后在朝中壓陣,各地藩王即便再怎麼跋扈,也斷然不敢胡來。

畢竟馬皇后可是連明太祖朱元璋都要敬重三分的偉大女性政治人物,她的政治素養和影響力,斷然不會比孝莊差。



這些歷史要讀


馬皇后沒有死,如果建文帝還是那套做法,朱棣該反還得反。


其實,我們簡單的回顧一下朱棣為什麼會反,建文帝登基後,他的重要舉動,甚至國策居然是削藩,而且他的削藩手段和目的非常明確,先是好言相勸,讓他的叔叔們主動撤藩,再就是使用法律手段,說你違法,進行司法迫害以達到目的,最後就是直接刀兵相見了。

那麼作為朱棣來說,自己從十多歲就就藩燕地北平,一直乾的就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入侵中原的苦力活兒,不但吹風吃沙很多年,更重要的是他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北平人,自己手握重兵,雖然乾的都是刀口舔血的工作,但自己好歹是個自由自在的藩王,而且是個實權藩王。

朱允炆登基稱帝后,不但沒有好言犒勞自己幾個在邊關給他站崗的叔叔,反而是想學他爺爺那一套,把重要的人換掉(不敢說殺),別的沒有學會,那點疑心病倒是祖傳的。

從朱允炆削的那幾個叔叔看來,朱棣是肯定跑不掉的,而且作為大明朝最重要的藩王,按照建文帝的搞法,朱棣輕則重就封地,重則入獄要命的。

朱棣只能反,這關乎到自己的身家性命。

那麼回到題目,如果馬皇后在世呢,朱棣還反嗎?馬皇后是誰,是個怎麼樣的人,本題的很多回答都做了詳細的闡述了,我就不多敘,總之,馬皇后就是一個非常善良,而且在皇室家族影響力很大的女人,包括朱元璋都會對馬皇后尊重有加的,關於那個愛情故事,我就不多講了。

直接說馬皇后的威信是可以影響很多決策的,但她絕不算是政治家,或者說有什麼手腕,馬皇后唯一的本事是——善良。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朱棣反,馬皇后會阻止嗎?肯定會,畢竟是親兒子反親孫子,作為母親和祖母肯定心裡難受,肯定會從中斡旋的。

那麼朱棣會聽嗎?肯定不會的,馬皇后雖然威信高,資歷老,但畢竟不是朱棣的親媽,再說了,就算是親媽,有人要我的命,我還不反抗?

其實如果馬皇后在世,很有可能她會規勸朱允炆不要那麼操之過急,畢竟建文帝沒有朱元璋的本事和鐵血手腕,他搞不定他那些叔叔的。


沉墨I方之城


朱棣造反能不能成功並不取決是否有馬皇后,馬皇后在歷史上是一位賢良淑德的皇后,歷史上對其評價便重於“德”,而非“謀”。其一生對於朱家政權的貢獻在於內助,以及生死關頭對於朱元璋的支持,雖然她對朱元璋眾多義子視如己出,但尚不能形成勢力派別,所以也談不上對於朱棣的節制。加之朱棣的生世在歷史上依舊留有疑問,馬皇后是否為朱棣親生母親也未得定論。


朱棣生世

“按今玉牒雲:第四子今上,第五子周王,高後所生也。”——《國史考異》

《明史》中記載了朱棣為朱元璋的嫡四子,所以朱標是朱棣同父同母的大哥,馬皇后是朱棣的親孃。所以如果馬皇后尚在,也許朱棣還能聽她的話。但根據明末歷史學家潘檉章的研究定論來看,朱棣卻是孝慈高皇后所生。他研究的依據也比較有說服力,即明代藏書家郎瑛在《七修類稿》中所說的“魯府玉牒”,這裡的玉牒類似於我們說的皇族族譜。


當然也有《廣陽雜記》中記載了朱棣生母是蒙古人甕氏,即元順帝的后妃,這種說法我個人覺得不可信,畢竟根據朱棣年齡推測,朱元璋早期想睡到元妃的可能性並不大,這應該是清人為了汙衊明朝正宗的一種手段。但朱棣畢竟是奪了侄子朱允文的皇位,為了名正言順的繼承大統,偽造自己的嫡出身份還是有可能的,據傳朱棣七歲時才被朱元璋起名,也能看出朱元璋對這個兒子不怎麼喜愛,朱棣慢慢長大後表現出來的才能才贏得朱元璋青睞,那麼這就有可能是出身問題造成的。所以有可能是朱棣稱帝后編造自己是馬皇后所生,以嫡子身份繼承大統更具說服力,因為他要說明自己是“清君側”而來,不是造反,只是朱允文自焚了,自己又是嫡子,不得不延續朱氏王朝。



如果真是如潘檉章所說,朱棣又非馬皇后的親兒子,那麼即使馬皇后在世,恐怕對朱棣的影響也並不大,加之朱允文削藩時,周定王朱橚被貶庶人後囚禁於南京,如果按照《明史》的說法,朱橚是朱元璋嫡五子,馬皇后親兒子,同樣是朱允文的親叔叔都被這樣對待了,還管什麼親情?如果按照《國史考異》的說法,朱橚又是高皇后所生,與朱棣為同父同母,自己親兄弟受到這樣的對待,下一個就是自己了,為什麼還要顧及馬皇后的干涉呢?

馬皇后

“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後勤於內治,暇則講求古訓。母儀天下,慈德昭彰。”——《明史》

馬皇后在歷史上評價幾乎沒有瑕疵,如果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位賢良淑德的賢內助。自元末大亂時成為孤兒,嫁給朱元璋白手起家,多次為朱元璋化險為夷,為朱元璋打理好家務事,使其安心征戰,她“懷餅救夫”的典故也成為千古佳話。


而當上皇后以後,她依舊尚簡如初,自己作為後宮表率,親自做女工,省吃儉用。對於皇子的教育問題,曾反駁朱元璋“烏有以聖人之道訓吾子,顧怒之耶”!朱元璋便沒有追究打了皇子的李希顏,並提拔他為左春坊右贊善;周定王去往封地開封時,馬皇后擔心其玩心未泯,便令江貴妃持木棍和舊衣一件隨同監督,並言“定王有過,可披衣杖責。若有違,馳報朝廷”。

朱元璋是剛毅之人,殺伐果敢,而馬皇后卻宅心仁厚,常常勸阻朱元璋定下的殺戮和刑罰。在馬皇后的勸說下,李文忠、宋濂等功臣都躲過嚴厲的懲罰。她還建議朱元璋大赦囚犯、儲備賑災糧、供養貧窮學生,這等等善舉也都體現了馬皇后的仁義之心。但在史書中從未記載馬皇后的善舉是為了拉攏人心,其善為真善,心繫百姓,寬容別人的過失,並且在國政上從未插手,真正做到“後宮不得干政”。



由此看來,馬皇后若真能活到朱棣起兵,也未必能動員起來一批勢力對抗朱棣。朝中朱元璋留給朱允文的輔佐大臣諸如李景隆、方孝孺、齊泰、黃子澄都是朱允文能鎮的住的,恰恰也都是一幫“酒囊飯袋”,即使馬皇后在世,又能做些什麼呢?在朱允文削藩的時候,諸多親王都已經受到懲治,朱棣被推上了清君側的舞臺,馬皇后如果能夠說服朱允文不要搞什麼削藩,並能夠使齊、黃二人安安分分,那麼局面也許會穩定一些。但朱元璋留下的“體制”問題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時風平浪靜,不代表一世風平浪靜,馬皇后沒有這個政治頭腦,也沒有政治手段來解決這個體制問題,那麼靖難之役的爆發就只是時間問題。

朱棣造反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明太祖實錄》

上邊說到了朱元璋留下的體制問題,也就是親王分封到地方後的兵權問題,明初的北方重鎮直接受到蒙元勢力的威脅,因此朱元璋將能征善戰的親王分封至邊疆,史稱“九塞親王”,實行“親王守國門”的策略。親王於外開府設官,招募兵馬,打造裝備,確實對北元造成不小的打擊,特別是朱棣,因為多次伐元的戰功,被朱元璋賜“節制沿邊士馬”的特權,燕王朱棣在最鼎盛的時候號稱帶甲十萬,寧王朱權也有八萬精兵。鑑於歷史上漢時“七王之亂”和晉時“八王之亂”,朱元璋也想了一個節制親王的辦法,那就是諸王之間不得私自聯繫,入京也不得一同前往,這個辦法可以說是“沒任何卵用”。以至於造成“內不能制外”的局面。


“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皇明祖訓》

這還不夠,朱元璋心裡只相信朱家後人,因此在祖訓中加上了“靖難”條款,這也是後來朱棣起兵的一個理論依據。本來節制藩王都沒有良好的策略,朱元璋還為藩王造反提供了理論支持。所以齊泰、黃子澄如漢時晁錯一樣,蠱惑朱允文搞削藩,那就成為“清君側”的對象。

建文帝本來就是柔弱的性格,在即位之初就大動干戈的革叔叔們的命,也太沒把這些叔叔們放在眼裡。隨著周、齊、湘、代、岷五位親王相繼被廢,宋忠屯兵開平,調走燕王府精兵,朱棣就明白了朝廷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加上姚廣孝的一次又一次勸反,朱棣也就走上了“靖難”之路。



朱元璋給孫子留下的一批人中,練子寧、黃觀如“廢物”一般,親信李景隆又是“寡謀而驕,色厲而餒”的紈絝子弟,徐增壽又在關鍵時刻成了“內奸”,朱允文伐燕居然只能動用年近60的開國老將耿炳文。而反觀燕王,長期的抗元戰爭中,培養了一大批青年才俊,諸如朱能、張玉、譚淵、邱福等,再加之虎父無犬子的朱高熾、朱高熙,再有寧王朵顏三衛這種特種部隊的支持。這樣外強中乾的局面下,加上燕王朱棣人品爆發多次化險為夷,朱允文註定是要失敗的。

綜上所述,馬皇后的存在與否幾乎決定不了整個局勢的走向,她既不能阻止年輕氣盛的朱允文大幹事業的決心,也不能抵擋諸王強勢的外鎮之兵,更無法改變朱元璋親自定下的《皇明祖訓》和藩鎮格局。也許他能做的只是在朱棣破城時,為孫子朱允文乞求一條活路。


棍哥觀史



馬皇后原名馬秀英,是朱元璋的結髮夫妻,唯一皇后。朱元璋1352年參加郭子興的農民起義,因為能力出眾,被元帥郭子興看中,馬上就將朱元璋選為親兵,並將養女馬秀英嫁給朱元璋。這一年,朱元璋24歲,馬秀英20歲。馬秀英對朱元璋可謂是相當好,朱元璋被郭子興錯誤關押的時候,馬秀英偷偷把熱餅藏在懷裡送給朱元璋吃。後來,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馬皇后都扮演了賢內助的角色,該管的一定要管,不改管的絕不亂插嘴,為朱元璋糾正了許多錯誤,也避免了許多錯誤,朱元璋對馬皇后有情有義。

1368年明朝建立,朱元璋封馬秀英為皇后,統領後宮,母儀天下。1382年,50歲的馬皇后去世,54歲的明太祖朱元璋悲痛欲絕,後來再也不立皇后。可以說,馬皇后的過早去世,是明朝不可估量的損失,馬皇后從小見多識廣,經歷了無數刀光劍影,鬥爭經驗豐富,政治鑑別了強,是明初難得的女政治家。

只是因為朱元璋對後宮干政管的比較嚴,所以才沒有發揮更大的作用。朱元璋去世後,如果馬皇后還活著,一來建文帝朱允炆不可能削藩,皇祖母馬秀英不會同意。既然不削藩,哪些藩王也不會造反,造反也沒有藉口,沒有理由,沒有人支持。

即便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藩王造反,有馬秀英坐鎮,朝廷的向心力會很大,幾乎不會有人支持造反的藩王。馬秀英就是朝廷的一一面旗幟,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這就是旗幟的力量。

所以說,假如馬秀英活到建文帝時期,沒有哪個藩王敢造反,以馬皇后的手段和威望,沒有人是對手。


坐看東南了


如果馬皇后沒有死,朱棣依舊會造反,這是必然的。



【一】朱棣覬覦皇位已久,不可能因為馬皇后活著而影響自己的目標。作為朱元璋的四子,朱棣跟隨父親爭戰南北,立下功勞不少,但是因為太子要立嫡長子,所以朱棣沒有辦法,但太子朱標死後,這讓朱棣再一次看到了希望,但是朱元璋將帝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這應該是激發朱棣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所以,想當皇帝不是一天兩天的時間了,再說唐代的李世民就是通過發動政變奪取政權獲得天下,而且開創了貞觀之治,所以,前輩已作出榜樣,朱棣有雄心和信心奪得政權,治理好大明王朝。所以,馬皇后活著不影響朱棣野心的增長。



【二】朱允炆上臺後實施的削藩工作。朱允炆上臺之後,面對著不斷壯大的各地藩鎮實力,以及中央集權的不斷被削弱的事實,採取削藩政策,隨之國內幾個勢力較小的藩鎮被剷除,幾個藩王也沒有得到好結果。當然實力較大的幾個藩王沒有得到觸動,這其中就包括朱棣,雖然暫時未被削藩,但最終的歸路就是被撤藩,所以,朱允炆推動削藩工作進一步刺激了朱棣的敏感神經,堅定了其反叛的決心。

影視劇中的朱棣



【三】馬皇后如果活著,她對朱棣的影響估計僅限於對朱允炆的處理上。馬皇后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以其勤勞善良和大度而文明,她幫助朱元璋料理後宮,在關鍵事情上能夠及時勸誡,如在處理功臣上馬皇后就給過朱元璋很好的建議。面對朱棣的反叛,她想以母親對兒子說教式的勸諫,估計效果不會改變什麼,只是在處理朱允炆上,看在母親的份上,會對朱允炆有所保留,估計只能暫時留著朱允炆的性命,但早晚會找個理由處死朱允炆以絕後患。

所以,馬皇后即便活著,但朱棣依舊會反叛,她改變不了什麼。



大明朝終其一朝都未曾出現後宮干政的,所以馬皇后在與不在,朱棣都是必反,因為朱棣沒得選擇,因為朱棣有這個能耐!

朱棣在眾多皇子之中,應該說是最像朱元璋,早年也是金戈鐵馬,算得上是朱元璋的一個翻版。


他不像朱標那般寬厚待人,更不像朱標那樣飽讀聖賢之言,他信奉的乃是殺伐果決之道,正是朱元璋和他使得明朝變成殘暴之朝。

士大夫與君主共治天下乃是封建制度最好的選擇,朱元璋知道這個道理,所以讓朱標讀聖賢之言,學仁義之道。

但是他自己不能用這一套,因為他要靠鐵血才能鎮住這新生的明朝,才能快速恢復生產生活。

所以朱元璋殺了許許多多貪官,殺了許許多多了無作為的官員,在朱元璋眼裡,只有這樣才能讓官員辦事。

所以明初短短十年,天下便是一派富庶之景,昔日堵塞的河道、荒廢的田園,都變為了一處處良田。

一升米降到了宋仁宗時期的最低水平,這是朱元璋殘暴換來的,天下百姓都受此恩澤。


可這一套朱棣學了去,由於常年隨著朱元璋征戰,朱棣可謂是將朱元璋的那一套給學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正因為如此,朱棣才會強硬到不允許削藩,毅然而然的出兵靖難,將朱允炆從皇位上打了下來,然後繼續殘暴下去。

如此來看,朱棣的性格使得其必會造反,因為朱標死了,朱元璋死了。朱棣認定這皇位本該屬於他,所以他不會坐以待斃。

加之朱棣正是雄才大略之人,他有基業在,怎能不收死一搏?所以無論馬皇后在不在,朱棣都是會造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