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1億隻,還是買不到:口罩去哪兒了?

| 徐藝婷

3月2日,國家發改委宣佈,中國口罩日產量達到1.16億隻。

儘管供應增加,買到口罩卻依然不易。

3月6日,公開參考詢問多家藥店,對方均表示目前沒有口罩,至少四天以後才有可能新到一批。

“一罩難求”的狀況,看來還得繼續。

全民造口罩

口罩產量得以快速提升,一方面是因為原有的口罩企業基本都已復工復產,另一方面各行各業都跨界加入了口罩生產大軍。

2月以來,三槍集團、報喜鳥、奧康等紛紛轉產口罩。浙江絲綢企業萬事利將旗下的服飾生產線改成口罩生產線後,以往做衣服的縫紉工們也縫起了口罩,日產100萬隻。

同在2月,富士康旗下的工業富聯導入了口罩生產線,目前日產口罩200萬隻。

日產1億隻,還是買不到:口罩去哪兒了?

做服飾的來了,造手機的來了,造車的也來了:比亞迪日產口罩已達500萬隻,上汽通用五菱200萬隻,廣汽達到100萬隻。

“兼職”產口罩的還有美的、格力、康佳等電器企業。

一週前,美的騰出了淨水器生產空間,啟動口罩生產。格力斥資2000萬元成立醫療科技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醫用防護口罩。康佳則搭建了一次性平面口罩生產線,日產10萬隻。

日產1億隻,還是買不到:口罩去哪兒了?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1月1日以來,全國已有3萬家企業的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等業務。而在此前,全國專營口罩的企業約為1000家。

全民造口罩,有了口罩產能和產量的“一天一個樣”。

多少口罩才算夠?

問題是,為啥供應翻了幾番,口罩還是不夠用?

先看看口罩的去處。

首先必須確保一線醫護人員的防護。中國有1230萬名醫護人員,在強感染風險的環境下,每人每天需要2.5個口罩,日需口罩3075萬隻。

其次是復工復產人員的防護需求。據路透社3月2日報道,中國已有近3億人重返工作崗位。

僅僅是這兩部分人群,每天就需要3.3億隻口罩。

可見,當前日產1億隻距離“滿足需求”還很遙遠。

更何況,口罩需求還在增加。

去年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第二、第三產業從業人數高達5.3億。當前平均每天有1580萬名旅客返崗復工。

這意味著不久之後,5.3億人將全部上崗。那時,口罩的缺口或許將被再次拉大。

口罩“心臟”噴熔布,一噸漲價25倍

疫情前中國口罩最大日產量為2000萬隻,如今已經突破1億隻。如果轉產口罩的企業繼續增加,產量有沒有可能再翻幾倍?

一隻完整的口罩,至少有三層:裡外層都是無紡布,中間層是熔噴布——因為對防治飛沫、顆粒物、微生物等起到了關鍵阻隔作用,熔噴布也被稱為口罩的“心臟”。

日產1億隻,還是買不到:口罩去哪兒了?

口罩的誕生,要求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嚴絲合縫。

上游企業主要提供聚丙烯、聚酯等原材料,中游企業主要生產無紡布、熔噴布、鼻樑條、耳戴等產品,下游企業則包括兩類,一類是進行組合的生產商,另一類則負責口罩的市場流通。

疫情期間“兼職”口罩生產的企業,更多屬於下游企業,主要負責把無紡布、熔噴布、鼻樑條等組合起來。然而目前最緊缺的不在於組合式的企業,而在於熔噴布製造商。

日產1億隻,還是買不到:口罩去哪兒了?

製造熔噴布的熔噴料

國內熔噴布產量較低。企查查顯示,目前國內經營熔噴布的企業僅為100家。

企業原本就少,短時間內要增加也難。

一位轉產口罩的浙江企業負責人表示,熔噴布的機器構造複雜,上一條熔噴布生產線快則三個月,慢則六個月。不僅時間長,價格也高:單層熔噴設備260萬元,三層熔噴設備720萬元。

因為緊缺,熔噴布的價格已從疫情前的2萬元每噸漲到了現在50萬元每噸。即便這樣,也還是一布難求。

沒有熔噴布,下游企業無論多麼積極,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產能自然會遭遇瓶頸。

市場的需求很快傳導至了資本市場。

日產1億隻,還是買不到:口罩去哪兒了?

位於山東煙臺的高分子材料製造商道恩股份,是熔噴料國家標準的相關制定者之一,也是熔噴料的生產大戶,產銷佔據全國口罩業的40%。

2月3日鼠年第一個交易日,道恩股份開盤即漲停。隨後,漲停成了常態。3月6日,道恩股份迎來第16個漲停,股價漲至53.64元,較節前增長368%,總市值218億元。

全球口罩需求迅猛增長,這家疫情發生前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成了資本追捧的香餑餑。

疫情過後,口罩怎麼辦?

疫情之下生產口罩,有人平價出售,講的是義;有人投機主義,抬價賺快錢,講的是利。

不論哪種,都需要考慮:疫情過後,口罩企業何去何從?

首先,產能勢必出現過剩。儘管在此次新冠肺炎後,中國人的健康意識有所提升,戴口罩會成為部分人的衛生習慣,但需求必定不像疫情這般強烈。隨著口罩從“供不應求”到“供大於求”,市場會淘汰一部分企業。

這已有先例。2003年非典期間,不少企業生產口罩,但非典過後,機器不是閒置就是轉賣。

疫情後口罩企業想要生存,必須在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上做文章。諸如綠盾和穩健,儘管不敵3M和霍尼韋爾,但也已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在中國口罩市場上有一席之地。

國際市場也是口罩企業的一大出口。

日產1億隻,還是買不到:口罩去哪兒了?

韓國仁川市民排隊購買口罩

中國疫情形勢趨緩之際,國際疫情正在爆發。

截止3月6日15時,韓國確診人數已達6593例。意大利確診病例高達3858例,死亡超100人。日本確診人數1056例,死亡12人。美國確診232例,死亡11人。

於是,全球掀起了新一輪的口罩搶購大戰。

也許用不了多久,外國友人就會戴上中國口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