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冰《好嗎 好的》有感(一)

讀大冰《好嗎 好的》有感(一)

今天讀到大冰的:“一切不負責的窮遊都是對自己有限的青春耍流氓懂不懂…。”抄錄了這句話,心裡默默背。

到新單位半年,記得剛換新單位,開始滿心期待。第一次在新單位開會,就知道完了,上面的講話的人風格和講的內容我就感受到和原來的工作單位類同的生態,相似的對心靈的束縛,相似對底層的壓迫,當時內心絕望是筆墨難以形容。

“我已經這樣的過了七年了。”難道還要這樣過下去嗎?我內心不斷盤旋著同樣的糾結。

我列出了,辭職和不辭職的利弊對比。我把打算和我幾個可以交心的朋友做了深刻的探討。對比後,大部分朋友都是不認可的,我列出辭職後的可行項也只是我自己的主觀臆測。

然而,我並沒有遏制自己那時洶湧苦惱,我太他媽不想這樣幹了。如果生命只有一次,這樣不是太無趣了嗎?

還是傾向辭職,我都想好辭職的時間,就是三個月試用期的前一天。相逢就是有緣,我默默找機會和自己管理的學生拍合照,留個念想,那幾天我的心都開朗起來,好像我真的逃脫出了牢籠。

其間經常叨嘮幾個據我所知有點人脈關係的朋友,希望他們能幫助我,我想找個和寫作有關工作這樣的,有點收入能保證生存又能提高寫作,就像我寫作老師現在開的文化公司。

寫作老師的公司,我現在當然進不了,一是水平,一是我和老師也只是比萍水相逢熟悉些。

一位自己開廣告公司的朋友,這樣告訴我:你以為你出去就有時間讓你寫作,你會發現你連現在有的時間都沒有了,你要拿別人那份工資就要創造相應價值回報給對方。

有一個朋友告訴我,她原來在外做的體育項目策劃,已經做到項目副總監。她用自己親身經歷告訴我,外面真的不好混,像她這樣有一技之長並且人際能力比我強的,最後都選擇要一份安穩工作做保障。何況我這樣條件和家庭背景的普通人,留下來,再謀求一份出路才是正途。

我以為我自己能逃出牢籠,可是我知道我不行啊!她們說的都是對啊!我只是不願承認的自欺自人。還能有誰比我更瞭解我自己,辭職後只會更糟糕,沒有其他可能。

《他們最幸福》寫道:若你還算年輕,若身旁這個世界不是你想要的,你敢不敢沸騰一下血液,可不可以綁緊鞋帶重新上路,敢不敢像他們一樣,去尋覓那些能讓自己內心強大的力量?

到現在,我都知道我身旁的世界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生活不是這樣的,“剩下生命每天都和一天一樣”,關於物質沒有安全感,關於靈魂只是苟且,幹得最多獲得最少,做的最多功勞最少責任最大。簡而言之,我不快樂,生活裡面找不到生命太多的意義!

讀大冰《好嗎 好的》有感(一)

想要改變要有前提!

大冰在《好嗎 好的》問:想過缺的是什麼嗎,是目標還是前提?

目標我有:財務自由,浪跡天涯。

生活的安全感,對家人的保護,真的需要物質基礎,財務自由。書中的鐵成故事,27歲就給父母安置好了一切。前提是27歲前,苦哈哈的奮鬥出來的。

浪跡天涯,我歸納出兩種前提:內心強大幾乎不憂物質;有錢有閒並且喜歡這種生活。

我顯然不是內心強大,熱血沸騰的類型,因此我只能過通過修行讓自己有錢有閒來獲得自己想要的快樂生活。


“若你選了,請一定要明白:每一種理想生活都有其前提。和找到目標同等重要的,是認知前提。目標一詞是多選題,前提二字是必選題。”

到這裡,就清楚了,我要首先解決財富自由。大冰,浪跡天涯生存靠的是手藝,他會畫能唱,後來還長出了寫這個技能,可能一直都有隻是沒表現。那我要做的就是,錘鍊起碼一項能夠賴以謀生的技能,自由職業者都是有一技之長甚至多項技能者。

現在我錘鍊是寫作技能,當然我不僅把它當做我的生活技能,還把它當做我修行的功課。修技亦修心。

最後,還是以冰哥的話結尾:越是追求多項選擇式的平衡生活,越要完備並善後你的前提。若漠視前提,並妄圖僥倖越過…就別去扯什麼有夢為馬隨處可棲!

讀大冰《好嗎 好的》有感(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