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喪父,拉扯6個弟妹生活22歲嫁豪門

01 苦難的童年,成就了林海音和她的《城南舊事》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如果一個人的童年幸福快樂,那麼長大後多半也會活潑開朗、自信灑脫;相反,那些童年遭遇不幸的孩子們,成人後很難向別人打開內心世界,然而林海音卻是一個例外。

林海音,1918年出生,臺灣著名作家,童年是在老北京的衚衕里長大。父親在她13歲時病逝,年幼的她扛起家庭的重擔。生活雖苦,她並沒有為此多愁善感,在家人和朋友眼中,她是一個性格活潑,陽光明媚的女孩子。

22歲時,林海音嫁給書香門第的世家公子夏承楹。她一生筆耕不輟,晚年已是寶島祖母級作家,為臺灣文壇培養了大量新人。

13歲喪父,拉扯6個弟妹生活22歲嫁豪門 | 林海音:不喜歡受人恩惠

晚年林海音


說起林海音,不得不提到她的經典作品《城南舊事》。《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一部自傳體長篇小說,以童年她在北京的所見所聞為素材,變成小說裡的英子,從兒童的角度切入,用孩子的眼光觀察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當我再一次翻看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時,那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時時在我眼前浮現。

《城南舊事》由五個小故事組成,有惠安館的瘋女人秀珍,躲在草叢裡的小偷朋友,出身貧苦的傭人宋媽,活潑俏麗的蘭姨娘,雖然半個世紀過去,書中的故事讀來仍然讓人感動。

13歲喪父,拉扯6個弟妹生活22歲嫁豪門 | 林海音:不喜歡受人恩惠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最後一篇章節《爸爸的花兒落了》,小說中的英子已經十三歲,在小學畢業典禮的儀式中,她沒有看到父親的身影。

原來父親因為叔叔被日本人害死,氣得舊病復發,無法及時參加英子的畢業典禮。感到時日不多的父親,在臨死時反覆叮囑英子,幫著媽媽照顧好弟弟妹妹,一定要多闖練。

英子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是一個小孩子了。家裡兄弟姐妹眾多,母親為了照顧他們,已是身心俱疲。身為大姐的她,應該擔起家庭的責任。

小說中有個細節,讓我過目難忘。父親病重,無法外出。他交代英子到郵局去給在日本留學的叔叔寄錢。英子小小年紀,從來沒有自己寄過錢,而且是到日本人的郵局,她不敢。

父親則鼓勵她說,“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事,只要硬著頭皮做,就闖過去了”。受到父親鼓勵的英子,不願讓他失望,於是硬著頭皮到郵局寄錢。一回生,二回熟,有了多次的磨鍊後,英子做事越來越順。

13歲喪父,拉扯6個弟妹生活22歲嫁豪門 | 林海音:不喜歡受人恩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按理來說,一個13歲就失去父親的孩子,在那個兵慌馬亂的年代,孤兒寡母的生活艱難可想而知。但英子始終忘不了父親再三交代她“闖練,闖練”,這個詞,在林海音身上得到完美體現,甚至影響了她一生。

“在別人還需要照管的年齡,我已負起許多父親的責任了。父親去世後,我童年的美夢從此破滅。”林海音後來在一篇文章中回憶道。

02 幸福的童年一去不復返,13歲的小英子一夜之間長大了

林海音的父親林煥文,祖籍廣東蕉嶺,後來隨家人到了臺灣頭份地區。林煥文從小讀四書五經長大,特別喜歡中國古代詩詞。

後來中日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從此進入日據時代。日本在臺灣推行皇民化,教授學生日文,並且規定在校學生不能隨意做事、不能讀自己喜歡的漢書。

青年時期的林煥文,對此感到非常苦悶,他決定帶著妻子到日本經商,尋一方天地。1918年,林海音在日本大阪出生,當時父親給她取名林含英,海音這個名字是她多年以後,寫文章用的筆名。她3歲跟著父母回到臺灣,5歲又輾轉來到北平,從此隨父母定居在北平城南。

13歲喪父,拉扯6個弟妹生活22歲嫁豪門 | 林海音:不喜歡受人恩惠

幼年時的林海音


從5歲到13歲這段時間,林海音的童年是幸福甜蜜的。在她的印象中,父親每天下班回來,抱起弟弟,哼著歌兒來到後院,仔細地給他養的那些美麗的花兒澆水。

童年記憶中,家裡的傭人宋媽在房前大樹下給弟弟妹妹講故事,林海音則坐在對面的窗前,寫字做功課。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美好,多少年以後林海音也忘不了當時的場景。

就在她小學畢業的那天,父親卻一病不起,沒多久便去世了。林海音幸福的童年生活也截然而止。在同鄉的幫助下,為父親辦了簡單的葬禮,林海音要重新思考今後的路該如何走了。

這時祖父來信,要接她回臺灣唸書,但年少的林海音不同意回去,想到叔叔是被日本人害死,父親因此舊病復發,她小小年紀竟有硬硬的骨氣。她在信中說:我不願去唸日本書,不想讓弟弟妹妹接受日式教育。

13歲喪父,拉扯6個弟妹生活22歲嫁豪門 | 林海音:不喜歡受人恩惠

父親走後,家裡的經濟條件一落千丈,每月只能靠著父親的撫卹金生活,捉襟見肘。母親是個傳統的中國婦女,沒有什麼主見,所以林海音讀書上學的事兒,需要她自己拿主意。

“我們努力渡過難關,羞於向人伸出求援的手。每一個進步,都靠自己的力量,我以受人憐憫為恥。我也不喜歡受人恩惠,因為報答是負擔。父親的死,給我造成這一串倔強,細細想來,這些性格又何嘗不是承受於我那好強的父親呢?林海音在一篇回憶中這樣寫道。

03 青年的林海音從不自怨自艾,她努力上進,贏得美好愛情

後來,她進入福州人辦的私立春明女中就讀。進入春明,除了住在南城方便外,還有就是這裡特別優待福建學生,一般學生學費二十五元,福建學生十八元。當時英子登記的籍貫是福建。

林海音的家鄉是臺灣,但她卻不能寫故鄉的名字,為了節省學費,她把所有的委屈與不甘埋在心底。

時間過得很快,林海音中學畢業了,是繼續上大學,還是早點參加工作補貼家裡?林海音選擇了後者。從春明女中畢業後,她進入北平新聞專科學校就讀,因為這裡不收學費,畢業後還能進入《世界日報》工作。

在北平新專讀書時,林海音是學校排球隊的隊員,常在體育館練球。當時在《世界日報》工作的年輕人也喜歡到北平新專打球。當時就有同學指著一個英俊瀟灑的年輕人,羨慕地說:那個人就是夏承楹,溜冰健將。

夏承楹來自書香門第,父親夏仁虎,年輕時考中舉人,從此在北平紮下了根。夏家有九個孩子,夏承楹排行老六,家裡傭人稱六少爺,一大家人三四十口人,這是個標準的中國式大家庭。

林海音常常在北平新專球場看到夏承楹的矯健身手,大她八歲的六少爺卻沒注意到這個小女生,直到她也進入《世界日報》,兩人成為同事。

此時的林海音已經出落成一個落落大方的窈窕淑女。她繼承了母親的白皮膚、大眼睛,父親的高鼻樑,長得美麗動人。當時也有幾個青年追求她,但海音有她的理想,不像一般女孩那麼羅曼蒂克,容易墜入情網。

13歲喪父,拉扯6個弟妹生活22歲嫁豪門 | 林海音:不喜歡受人恩惠

青年時的林海音


那時她學習興致非常高。老師成舍我先生,要求學生從檢字、排字、校對、編輯、採訪、印刷,每一步驟都要學。林海音因為寫作成績好,唸完一年級就被分派到報館採訪部門實習,她白天上課,晚上就到《世界日報》上班、寫稿,結識了當時主編《學生生活》的夏承楹。

西長安街《世界日報》的辦公室不大,編輯部擺了一長排桌子,為了節省空間,上晚班的和上白天班的共用一張辦公桌。林海音被分配到和夏承楹共用一張辦公桌,共有一個抽屜,這張桌子也種下了他倆日後的情緣。

夏承楹起初對林海音沒有什麼印象,只是覺得她長得好看,為人開朗熱情。後來,夏承楹聽說了林海音的成長經歷,對眼前這個美麗聰慧的女孩便多了幾分好感。他有時會在辦公桌的抽屜裡,偷偷給她留下女孩子愛吃的零食。林海音心領神會,笑而不語。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一個女孩子,自小失去父親引導,卻堅持唸書、並且以優秀的成績畢業,她認真工作,賺錢養家,自立自強。林海音不向困難生活低頭的姿態,是她人生路上成長的護身符。

1939年5月13日,林海音和夏承楹在北平協和醫院禮堂結婚。那年她22歲,夏承楹30歲。他們的婚禮是當時北平文化界的盛事。

夏家老太爺、老太太對這門婚事非常滿意,尤其是夏仁虎,對這個最年輕的六媳婦很重視,一方面是她會寫文章;另一方面他知道海音自幼失怙,卻勇於負起照顧寡母弟妹的責任,心底無比讚賞。

13歲喪父,拉扯6個弟妹生活22歲嫁豪門 | 林海音:不喜歡受人恩惠

新婚時的林海音和夏承楹


林海音最重要的人生時期都是在北平度過的。童年富足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滋養了她豐富的心靈。自幼失去父親,比同齡的孩子成熟早慧,但她沒有林黛玉似的多愁善感、期期艾艾,整日以淚洗面,而是挑起生活的重擔,一路勇往直前。這樣有氣度、有骨氣的女子,值得讓人稱讚。

《城南舊事》:林海音

《她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傳》:夏祖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