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口才要練什麼?原來是在練這三個人體器官(每日觀察0198)

今天我就來講一講這個常識性的話題,練習口才究竟要練習什麼?我的結論是,要練人體的三個器官。但是首先要強調,練這三個器官,解決的是不同的問題,千萬不可混淆,也不可以認為練一得三。

第一,練嘴。

口才,毫無疑問跟嘴有關係。狹義的口才,指的就是口齒伶俐。周星馳有部經典電影《九品芝麻官》,候補縣令包龍星目睹妓院老闆娘的罵街吵架功夫了得,便暗中苦練能讓死人活過來的鬥嘴功夫。雖然情節誇張,但是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口齒伶俐是練出來的。

因此,我對所有學生都有一個要求,自己在課堂之外堅持一段時間的朗讀朗誦練習,而且一定要有抑揚頓挫,而且最好是快讀,只要堅持三個月或者半年,必有奇效。

畢竟,我們身邊許多人,從中學之後就把讀書變看書,於是乎許多詞彙聽得懂、看得懂,可是說起來卻不利索,做不到意到口到、脫口而出。

讓嘴巴變得利索,朗讀朗誦是唯一的辦法。

第二,練心。

練心也可稱為練膽,心與膽都是人體重要器官,強調的是練習增強我們膽量和自信心。自信這個東西,有時候挺玄乎,弄得許多人搞不清楚來歷。一方面,演講需要自信;另一方面,演講又能夠增強自信。那麼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

對於演講而言,自信與其是互為因果、滾動提升的關係。當你演講的時候,不率是練習還是真實的演講,只要給自己一點正面心理暗示(就是虛假、盲目的自信),你就可能有超乎尋常的表現,獲得超出預想的回報,從而增加一點自信;當你多了一點自信之後,你就會給自己更多的演講練習與表現的機會,下一次的演講你就會又有新的收穫與提升。

自信從來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兩個途徑而不斷強化的:不斷地體驗演講的恐懼和不斷地堅持練習演講套路。

第三,練腦。

練腦就是練思維,就是練習提升思考能力,就是練習提升激發思路、組織語言的能力。

有的演講培訓老師告訴學生,如果你感到緊張,你就把臺下的人視為一群動物、看成一棵棵白菜……諸如此類說法純屬瞎扯。我們如果害怕緊張恐懼,除了不斷地體驗恐懼之外,就是要練習我們的大腦,讓自己的思路受控,不再思路混亂、跑題偏題。

如何訓練思維,讓大腦受控,讓自己拿到一個話題就能迅速打開思路,並且有條理、有邏輯、有重點地展開陳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鑽石法則”。古人說“大道至簡”,練習演講也沒有那麼複雜,只是我們以前沒有這樣的訓練罷了。

鑽石法則就是的一個話題當成一個或多個疑問,然後進行回答。當我們按照鑽石法則練習10個話題、100個話題、1000個話題之後,思路絕對變得清晰受控,而不會在演講時信口開河、信馬由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