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規模斷供房貸會出現怎麼樣的危機?

美國的2008年次貸危機就是一種房貸斷供引發的金融性危機。


由於911以後美國經濟衰退壓力不斷增大,製造業還在逐步向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轉移,美國甚至以為可以撇開實體經濟,而只需要美元霸權下的金融經濟就可以讓美國長久強盛,作為金融產品的房地產更是成為了經濟推動力的領頭羊。

大量房地產推向了市場,在出現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於是開始向財務信用差的群體提高零首付的房產供應,並且還把這些不良貸款進行打包搖身一變成為了優質衍生品投放金融市場。可隨著美國經濟每況愈下,最終還是出現了嚴重的斷供危機。而這種斷供危機卻是帶來了房貸衍生品的金融性危機,導致了美國包括雷曼兄弟在內的數百家銀行的倒閉,以及房利美房地美的破產,引發了自1931年以來的美國最大的金融危機,並讓次貸危機向全球蔓延。

同樣,日本也出現過房貸危機。

日本在1985年簽署的廣場協議以後,日本在不到二年的時間裡從220日元兌1美元,增值到了110日元兌1美元,增值超過了一倍以上。全球資本不斷湧入日本,股市、房地產出現了大幅上漲,而且日本政府還在不斷地添油加柴,造成日本資產被嚴重高估。

到了1990年後,國際資本的賺得盆滿缽滿之後開始撤離,日本也意識到了資產泡沫的嚴重性。於是政府也開始對房地產進行了打壓,利率從1%上升到6%,還拒絕向房地產企業融資貸款,房地產市場也就頃刻垮塌,土地價格跌到了1/3的位置,而房價也是跌去了一半。雖然日本沒有向美國那樣出現大量的斷供,可是這種危機讓日本在此後的近20年裡都沒有緩過勁來,這也是日本衰退二十年的最重要原因。

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會出現大量斷供風險嗎?

從2003年推進房地產市場化以來,房地產一直成為了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支柱產業。在2014年出現經濟下滑的時期,再一次地讓房地產承擔重任,並通過貨幣安置推進房地產的火熱。從2014年的居民債務18萬億,到了2018年的債務50多萬億。成功地把40萬億債務從地方、銀行和開發商中化解。

可是,我國是一個高儲蓄國家,居民的存款總額如今高達70多萬億。還超過了50萬億的居民貸款總額。並且這些年政府也是做了一些金融防控措施,首套首付款超過30%,第二套更是高達50%以上。而且這種房價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中不可能會大面積出現高樓跳水。也就不存在大面積斷供的可能性。

我國房地產大幅下跌的危機不是居民大面積斷供的危機,而是居民財富縮水帶來的消費減少、投資減弱、房產銷售量冷卻的風險。一旦土地市場出現冷卻,地方債務、銀行債務、房地產企業債務就就會出現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