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那個娃娃夜裡會動”,寶媽不以為然,幾天後急忙就醫

"媽媽,那個娃娃夜裡會動",寶媽不以為然,幾天後急忙就醫

孩子的想象力豐富,所以孩子們時常會說一些看似"不正常"的話,很但是多家長們都會忽略孩子的話,總是以為孩子不懂所以亂說,也不放在心上,其實不然,孩子的每句話都是有因可循的。

“媽媽,那個娃娃夜裡會動”,寶媽不以為然,幾天後急忙就醫

孩子認為身邊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帶過孩子的應該都知道他們經常會假想出一些朋友的情。通常對於孩子所說的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家裡的老人都會歸咎於某些"髒東西",但這是老一輩的傳統思想,家長們要正視孩子們的行為,洞察孩子的變化。

“媽媽,那個娃娃夜裡會動”,寶媽不以為然,幾天後急忙就醫

米婭今年4歲了,昨天是她的生日,姥姥不惜花大價錢買了個300塊的洋娃娃,因為米婭長得就像一個洋娃娃一樣可愛。媽媽看到孩子姥姥這麼疼愛外孫女,就將娃娃放在孩子的床邊,想著孩子會很喜歡。

“媽媽,那個娃娃夜裡會動”,寶媽不以為然,幾天後急忙就醫

孩子第二天睡醒之後,哭著和媽媽說害怕那個娃娃,還說娃娃夜裡會動,媽媽覺得孩子應該是做噩夢了,安慰了下女兒,並不以為然。但是,接連幾天孩子都哭著和媽媽說很害怕,想和媽媽睡,還想扔掉那個娃娃。寶媽這時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覺得孩子是不是看到了什麼東西,吃完早餐後急忙帶著孩子就醫。

“媽媽,那個娃娃夜裡會動”,寶媽不以為然,幾天後急忙就醫

心理醫生看過孩子之後,問起家裡最近有沒有什麼新玩具,媽媽說姥姥買了個洋娃娃,給醫生看了照片之後,醫生瞬間明白了。心理醫生告訴寶媽,不是孩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而是你們買的這個玩具太逼真了,孩子產生了牴觸。後來,寶媽意識到孩子曾經說過要把娃娃扔掉,但是自己並沒有在意,想到這件事情,寶媽就很內疚,回家後,寶媽就把姥姥送的娃娃鎖在自己的房間,再沒敢讓孩子看見。

“媽媽,那個娃娃夜裡會動”,寶媽不以為然,幾天後急忙就醫

恐懼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感,無論如何去面對和克服,都沒有辦法徹底將恐懼感清除。恐怖谷理論指出,當機器人的外形和人非常接近的時候,人們就會產生恐懼的心理,而且越逼真,心裡就越害怕。當人對一個東西產生恐懼的感覺之後,就會變得極其反感,而且這樣東西在人們的眼裡會越刺眼。所以米婭的仿真娃娃就是因為過於真實,所以才導致了孩子的恐懼感。

家長們在為孩子挑選玩具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

1、 玩具切忌過於逼真

“媽媽,那個娃娃夜裡會動”,寶媽不以為然,幾天後急忙就醫

在孩子眼裡,過於逼真的玩具會給孩子帶來恐懼的情緒,不僅如此,還會導致孩子做噩夢,影響孩子的睡眠。所以家長在挑選玩具的時候,儘量不要購買此類玩具,特別是機器人和洋娃娃。

2、 不要購買有鋒刃的玩具

“媽媽,那個娃娃夜裡會動”,寶媽不以為然,幾天後急忙就醫

孩子的安全問題不僅會發生在戶外,就算在家裡也會發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故。玩具是孩子最好的玩伴,但是如果家長不注意,孩子就會被玩具所傷。很多玩具都會有鋒刃,這樣的玩具對孩子而言是非常危險的。就算是一張A4紙也有可能會刮傷孩子,家長們一定要避免這樣的玩具。

3、 不要購買材料不明的玩具

“媽媽,那個娃娃夜裡會動”,寶媽不以為然,幾天後急忙就醫

孩子在口欲期的時候什麼都往嘴裡送,所以無論孩子手裡拿著什麼東西,他們都想嘗一嘗。而如果購買一些材料不明的廉價玩具就很有可能導致孩子誤食不健康的東西,傷害到孩子的健康。

4、 帶有攻擊性的玩具

“媽媽,那個娃娃夜裡會動”,寶媽不以為然,幾天後急忙就醫

家長們很多時候都不會注意到這個問題,像玩具槍和彈弓之類的玩具很容易讓孩子學會攻擊別人,所以並不建議家長們給孩子購買。

作為家長,一定要多關注孩子的日常,當孩子出現一些不正常的反應,或者不喜歡某些玩具,一定要及時處理,孩子的每句話都代表著他們的心情。家長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行為,孩子的身體和心理不完全成熟,所以在行為方面很多時候都令家長疑惑,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只是童言無忌,就忽略孩子的言語,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更健康的環境,讓孩子的身心更加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