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出生底层的人,越安于现状,原因是:他们根本没有努力的方向

当下社会,有一个非常诡异的现象:那些出身卑微的人,往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真正努力拼搏、奋发图强的人往往都是富人的后代,正如那句刺痛无数底层人民的话: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无从努力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社会底层人士的这种欲望往往更加强烈。

但是,他们面临的问题不是不想努力,而是无从努力。

一档访谈类节目中,一位农民工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说道:“哪有啥子梦想,能活得好一点就是梦想。”


如今社会的现实是,少数富人掌握着绝大部分资源,包括金钱、人脉、教育与社会地位等,他们的后代有着足够高的发展空间,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与培训,能够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

因而富人的后代普遍拥有更高的个人竞争力。而穷人的后代则要困难得多,他们所拥有的资源限制了他们的眼界,也制约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底层家庭出身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欠缺与成长环境的限制,绝大部分人的眼光受到自身阶层的制约,而这种相对更狭隘的眼光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模式。

事实上,底层人士并非完全没有“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当下的社会在给人带来诸多压力与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机遇。可惜的是,许多人受到了“穷人思维”的限制,让一些本来可以把握的机会白白溜走。


由于本身物质的匮乏,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而那些“雄心壮志”与精神追求在他们看来都是不现实也没作用的,他们不想去改变、不敢去改变也不能去改变。对于富人而言,创业失败不过是损失一点投资罢了,而穷人如果创业失败,则是整个家庭的灾难。


因此,改变现有工作状况、创造新的财富对底层人士而言是一种风险极高的事情,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有那样的勇气与魄力的,如果他们有了家庭,擅自丢掉现在的饭碗也是对家庭成员的不负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