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45萬趙軍深陷重圍,趙國名將廉頗為何不去救援呢?

shenwenyuan


廉頗即便想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一、廉頗已經被趙王撤換,就意味著趙王暫時不再信任廉頗的戰法

古代將軍領兵打戰,國君的信任與支持很重要。趙孝成王既然已經用趙括代替了廉頗,就因為著趙王更相信趙括的戰術或者說更相信趙括的能力。

此外,廉頗失去了軍權,無法率軍救援。

軍隊是國家的,可不是私人武裝。古代的將軍可不是隨時隨地都能率領軍隊的,調動軍隊需要虎符之類的印信。這也就需要國君的信任與授權。

沒有趙孝成王的命令,廉頗無法調兵,私自行動更是無疑於謀反。

《史記》記載“廉頗之免長平歸也,失勢之時,故客盡去”,廉頗便免職後,已經失勢,別說調動軍隊了,連門客都跑光了。

二、趙軍被圍後,趙王的確派人前去救援的,不過不是廉頗

趙軍在趙括的率領下主動出擊,結果被秦軍包圍。面對處於下風的戰局,趙括命令趙軍就地築壘,等待援兵。

趙軍被圍的消息傳到邯鄲,趙孝成王立刻向辦法救援。

他先向楚國魏國求救,但是由於之前趙國近乎愚蠢的外交策略,使得兩國不信任趙國,求救於外援之事告吹。。

趙孝成王只得派出自己的趙軍趕往長平前線支援。

領兵將軍並不是廉頗,估計趙王也不好意思找廉頗。

三、即便廉頗率軍救援也於事無補

即便廉頗以國事為重,不計前嫌,前去救援,也無濟於事。

因為秦國方面做的更好,從國君方面更是如此。

秦昭襄王得知圍困住趙軍主力的消息後,親自從咸陽趕到臨近前線的河內郡,命令郡內十五歲以上男丁出征前往支援長平前線,阻擊趙國的援軍。

最終趙括無法得到援助和補給,四十六天後,趙軍被秦軍殲滅,趙括也被射殺而亡。


微史春秋


首先,廉頗不是不想去救援,而是自己身份很尷尬,此時的廉頗已經被趙括替換了,說明廉頗在趙王心中的地位大不如從前,廉頗如果此時上詔請求前往救援,估計趙王不會準。

其次,就算能去救,作用不會很大,只是拖延點時間罷了。歷史的大流就是如此,結局必定是趙軍敗,唯一的區別就是怎麼敗,也許有廉頗在,會敗的光彩些,敗得更慢一些。

最後,廉頗年事已高,說實話,他心裡是沒有底氣的,如果去了還是輸,那還不如不去呢,問題是去了也改變不了結果。所以就當一回“傻子”吧!


歷史老茶館


廉頗被趙括替換以後,已經被貶了,手中無權無兵,如何去救別人。


濤聲依舊3833


當時的情況,就是十個廉頗也救不了長平被圍趙軍!

趙國總人口不過三百多萬,而長平趙軍就有四十五之多,也就是說趙國幾乎全部青壯年都被圍在長平,留在國內的盡是些老弱病殘婦,根本沒有戰鬥力。趙國國內已經無兵可派。名將廉頗,包括李牧、樂毅等,縱然有滿腹謀略,也無計可施。


白帝遊俠


我也說不好 畢竟當時的歷史時代 環境 背景之下 不好評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