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裂走向統一,中華文明六大文化系統的源流拼圖

導言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在其綿延近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地繁衍生息。從各自發展到兼容幷包,從一域之地到分久必合,演繹了無數文化與地域的傳承與孕育。最終得以匯聚成浩瀚厚重的“中華文明”。

上古時代的中國還不能叫做中國。著名的考古專家蘇秉琦教授匯聚近代以來的考古學研究成果分析後提出,在距今大約三千至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區域內曾存在六個主要的文化系統。通過對不同地域的文化淵源、形態特徵、發展演進等三個維度的梳理,逐步形成了中華文明早期的源流拼圖。

從分裂走向統一,中華文明六大文化系統的源流拼圖

遠古神話時代

東方新石器文化系統

上古時期的東夷故地。對應中國東部山東地區出現的早期文明存在形態。以山東半島為中心,從地域上又可以分為魯西南、膠東二個形態特徵。尤其以膠東地區考古發掘的商代和周代的青銅禮器數量和水平為最。表明此地的文明形態和文化水平都是相當高的。

西周後期乃至春秋時期齊、魯文化的大放異彩,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從分裂走向統一,中華文明六大文化系統的源流拼圖

膠東商代青銅器考古

西南新石器文化系統

中國最早的西南文明形態是圍繞著四川盆地和兩湖地區的江漢平原兩個地域展開的。連接湖南湖北的洞庭湖區域成為西南文化系統的其中一箇中心點,逐步發展出了“荊楚”文化;而另一箇中心點的四川盆地則又分別孕育出了巴、蜀兩個系統分支。

從分裂走向統一,中華文明六大文化系統的源流拼圖

信陽楚墓考古

荊楚文化的代表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楚國。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荊楚文化基本上覆蓋了南方中國長達八百餘年的歷史。而發端於六千年前的廣漢三星堆底層文化遺蹟則是巴、蜀文化肇端的源頭。時至今日,四川的上古文化其內涵外延,依然受到不斷的挖掘和擴展。

從分裂走向統一,中華文明六大文化系統的源流拼圖

三星堆文物

東南新石器文化系統

位於中國東南一帶的早期文明形態,是以太湖為核心向外展開的,相當於現在的江蘇、浙江等地區。由於本地河網密佈,湖泊縱橫,地形地貌以及氣候生態自成一體,所以人們主要以捕獵水產、栽種稻米等方式生產、生活。

良渚文化以及河姆渡文化都是這一文化系統的高級形態。同時期出土的玉器禮器也代表了非常高的文明特徵和水平。其強勁的文化演進能力為春秋時期吳、越爭霸以及戰國初期的北上爭霸中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積蓄。

從分裂走向統一,中華文明六大文化系統的源流拼圖

良渚文化文物

南方新石器文化系統

從鄱陽湖到珠江三角洲順勢而南下,構成了中國南方早期的文明生態圈。其典型的海洋形態特徵,覆蓋了湖南、江西、廣東、福建、臺灣等區域。相對人口密度較大,此文化圈為幾何形印紋陶的核心產地。

由北向南,正是這一條經鄱陽湖平原而入廣東的通道,貫通了南北兩個文化區域的關係。中原與華南的連接,乃至華南與南洋以及南海地區的聯繫,都是源自這一文化系統的演進。由於高山和海洋的阻隔,福建的閩北和閩南以及臺灣又孕育出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分支。成為既發端於同一文化系統圈,又逐步受到海洋文化影響而具備獨特形態特徵。

是中國文化與海洋文化最先接觸碰撞的最前沿。也慢慢的演進成為太平洋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分裂走向統一,中華文明六大文化系統的源流拼圖

良渚文化文物

北方新石器文化系統

中國北方最早期的文明生態圈。地域上涵蓋了內蒙古赤峰、遼寧西部、河北張家口、北京和天津地區等四個部分。內蒙古中南部和遼寧西部為主要核心區,主要以燕山山脈和長城一線為分界。

自古以來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碰撞和融合大多發生在這裡。多少歷史重要時刻都是從這裡開始上演,所謂的北伐和南下莫不跨越這傷痕累累的文明生態,每一次衝擊都會帶來文化系統的擴張與收縮。

從分裂走向統一,中華文明六大文化系統的源流拼圖

牛梁河考古

中原新石器文化系統

中國主體文化系統最早的生態圈,也被稱為孕育了華夏民族的母體文化系統。地域上包含了關中平原、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在內的核心區,處於上古天下的中心區域,此即為“中國”的最早溯源。

整個黃河流域中下游在內的地區都在這個文化系統圈內。隴山以西原為周人和秦人的發源地。曾經赫赫有名的仰韶文化位於寶雞和鄭州一帶,就是中原文化系統的重要代表。

中原大地形成的文明生態承載了華夏民族聚落、形成、凝聚的重要文化使命。這裡就如同一個大熔爐,上古大地上的聚散離合最終演進成了中華民族的主體內核。

從分裂走向統一,中華文明六大文化系統的源流拼圖

仰韶文化

意義

六個不同地域構成的生態區域,逐步發展形成的六種文化系統,組成了上古時代的六個文明演進的圈子。它們彼此間有密切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彼時何以中國?唯有天下的概念可以涵蓋了六大文化系統圈。

從分裂走向統一,中華文明六大文化系統的源流拼圖

紅山文化遺址

在這一幅宏偉的拼圖中,大約在距今四千年左右,地處北方文化系統的紅山文化與中原文化系統內關中地區的仰韶文化在山西襄汾的陶寺遺址聚合,從而形成合力推動了夏商周三代的發展成型。

從分裂走向統一,中華文明六大文化系統的源流拼圖

陶寺遺址,最早的中國

而在距今大約三千年前,以西周立國為開始,中原與東方兩大文化系統的融合最終完成了黃河流域主流文化系統的誕生。差不多前後腳,以荊楚文化為代表的西南文化系統與南方文化系統也匯聚成為長江主流文化系統。作為最晚以吳越文化為代表的東南文化系統,也在碰撞中逐步融入了華夏文明的主體文化系統中了。

從分裂走向統一,中華文明六大文化系統的源流拼圖

秦統一六國

隨著秦始皇的軍隊吹響了統一的號角,地處中原的秦國以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劃時代的創舉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統一。原本各自發展的六大文化系統在地域和文化形態上徹底融為了一體。從此中華文明才真正作為一個整體而開始了新的演進。

從矇昧時代的碎片化到上古時代的部落聚合;從文明生態的演進到文化系統的融合;從地域的分裂走向天下的統一,中華文明完成了一次次從拼圖到版圖的奮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