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地區在“重農抑商”的背景之下為何能成為唐朝貿易支柱?

嶺南是我國的重要發展部分,鄰近海域,有利於與別的國家進行貿易往來。嶺南地區在歷史上也為中國的經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唐朝時期,嶺南地區的總體狀況是扶搖直上進步的,但是具體的情況仍然要放在當時的地理環境和時代背景中總體看待。

嶺南地區在經濟貿易的貢獻十分巨大,區域經濟的發展也高飛猛漲,但是從文化角度來說,仍然存在著不足。不過,嶺南文化在唐代努力向中原的觀念文化靠攏,朝廷也給予了嶺南地區許多十分寬容的政策和扶持政策,所以嶺南文化的發展在我國曆史上的地位也十分重要。

一、嶺南地區最早源於秦朝同一時期,到了唐朝,出現大量的詩歌對嶺南文化進行描寫,形成民族融合局面,嶺南文化在唐朝有了極大的發展

嶺南文化是中國嶺南地區的重要文化,大致包括廣東、桂林、海南等多處地方。嶺南文化在中國的文化發展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對於中國人數最多的漢民族,在它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嶺南文化也有著不可磨滅的推進作用。

嶺南地區在“重農抑商”的背景之下為何能成為唐朝貿易支柱?

嶺南文化收取中華平原地區的精粹,容納四海八方的新奇風采,是中國文化大觀園中一朵瑰麗的花朵,在中華文化中獨樹一幟,對於嶺南甚至全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推進作用。

嶺南文化起源於秦統一六國,自然也統一了嶺南地區,中原大規模的移民是促使嶺南開發的重要原因。而唐代是詩歌盛唐,文人的詩詞作品中自然少不了對自然景物和社會風俗景象的描寫,從文學角度來看唐朝的嶺南文化,唐代嶺南高度發展的封建商業文化給人留下深刻的、不可磨滅的印象。

嶺南不僅在國際貿易上勢頭驚人,在某一個地區區域的經濟發展也十分繁榮,並且,貿易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市場存在繁盛的多樣化,不管是流通的手段還是針對貿易管理的組織機構都呈現出與國際接軌的勢頭,並且越來越專業,越來越有針對性。

唐代詩人張祜曾有詩句是這樣寫道:“月上行虛市,風回望舶船。”嶺南那個時期不僅存在“虛市”還有“夜市”,但是在唐朝的律法和當時的政策來看,一般情況下並不允許“夜市”的存在,想來是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市民的生命安全。

但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嶺南時期卻存在著這種“夜市”,並且唐朝政府也沒有強制管理,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默許了“夜市”的存在。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嶺南地區貿易的特殊性,也感受到了嶺南商業貿易的繁華喧嚷。

嶺南地區在“重農抑商”的背景之下為何能成為唐朝貿易支柱?

嶺南文化雖然在唐代有了大跨越式的進步發展,但是具體情況也並不只是一派欣欣向榮的場面,仍然存在很多落後的方面,情況複雜,並不可以只從一方面來對此下結論。

這種民族匯合造成的複雜局面要從多個角度來看待,而不只是單從商業進步角度來看,具體情況應該放在唐朝嶺南所獨有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的背景中路來研究探討。

二、嶺南地區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與國外貿易的最大港口,成為唐朝時期重要的經濟支柱,有利於文化的交流與輸出,從政府對野蠻行為的包容足以看出嶺南地區的貿易地位

嶺南地區有大量的與國外貿易往來的港口,其中與中國貿易交往來往最多的是當時的波斯以及大食,這兩個地方也就是現在的伊朗和阿拉伯帝國,為了方便與別的國家的人民進行貿易往來,嶺南也用這些國家通用的貴金屬和金銀以此用來作為流通的貨幣,更是進一步推動了嶺南貿易的國際化。

而在別的地方用茶葉絲線等農業產品交換,並不適合國際貿易,因為有時外國商人並不需要這些,就會造成貿易的終止。

嶺南地區在“重農抑商”的背景之下為何能成為唐朝貿易支柱?

而嶺南地區採用貴金屬以及金銀,方便對外貿易,更是體現了嶺南貿易的過人之處,表現了嶺南經濟的突出,大大提高了嶺南經濟在國家經濟的重要地位,為中國當時的經濟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站在整個唐朝的角度來看,嶺南經濟確實是當時重要的經濟支柱,領先別的地區,有著高超的專業化和國際化,是中國國際貿易的典範,走在了整個國家經濟的前沿。

例如用貴金屬以及金銀,以此用來作為與別的國家的貿易商人交易的貨幣,這一點就大大提高了國際貿易的效率和成績,增加了貿易的成功率,擴大了港口的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文化的交流與輸出,對別的國家的先進技術的學習和引進。

但是在嶺南地區卻存在著十分粗鄙落後的人口買賣,在《南海異事》中曾經有這樣的記載:

“南海貧民妻方孕,則詣富室,指腹以賣之,俗謂指腹賣. 或己子未勝衣,鄰之子稍可賣,往貸取以鬻,折杖以識其短長,俟己子長與杖等,即償貸者,鬻男女如烘 壤,父子兩不慼慼。”

買賣人口是人們向來難以啟齒,以此為辱的行為,這種行為嚴重違背倫理道德,拆散家庭,使父母失去孩子,孩子失去至親,這種野蠻的行為居然出現在了嶺南地區。

唐朝當時朝政嚴格禁止買賣嶺南人口,而受到漢文化影響的新羅人口和突厥人口也受到這個政策的保護,不得已進行買賣,但是對於當時崑崙奴這種買賣人口,唐朝政府竟然沒有下達禁令。所以當時的人們會公然買賣崑崙奴,甚至會有人用奴僕來進貢當時的朝政官員。

嶺南地區在“重農抑商”的背景之下為何能成為唐朝貿易支柱?

雖然嶺南地區的經濟十分發達,甚至在整個國家都嶄露頭角,但是這種野蠻粗俗的落後習俗讓人十分不齒,當地的官員對此貿易的管理也無能為力。

同時,從另一角度來說,嶺南的確在當時的唐朝有著十分特別的地位,唐朝禁止的“夜市”頻頻在嶺南出現,國家禁止買賣人口,卻對崑崙奴視而不見。

嶺南地區的確在經濟方面出類拔萃,甚至在全國經濟上都勢如破竹,與別的國家的貿易往來也值得別的地區的學習,但是買賣人口這種野蠻的行為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嶺南地區繁盛貿易下的醜惡的一面。

三、嶺南文化具有本土性質的重商文化,同時嶺南地區的詩作逐漸表達當地的生活場景和習俗,加之政府的重視發展,嶺南地區在文化上逐漸向中原靠攏,最終在唐朝時期取得了十分巨大的發展成就

《投荒雜錄》中曾經記載過這樣的一種場景:

"振州民陳武振者,家累萬金,為海中 大豪,犀象玳瑁他庫數百.先是西域賈漂舶溺至者, 因而有焉.海中人善咒術,俗謂得牟法,凡賈舶經海 路,與海中五郡絕遠,不幸風漂失路,人振州境內,振 民即登山披髮以咒咀,起風揚波,舶不能去,必漂於 所咒之地而止.武振由是而富.招討使韋公幹,以 兄事武振,武振沒人,公幹之室亦竭矣."

由於嶺南地區與別的國家的海外貿易做得好,自然有人在利益的趨勢下做一些違法的事情,例如敲詐勒索等,嚴重危害了當時嶺南國際貿易的環境。

嶺南地區在“重農抑商”的背景之下為何能成為唐朝貿易支柱?

嶺南文化是有著本土性質的重商文化,包含著嶺南地區本土的落後習俗文化,還有畸形的商業,嶺南文化在商業貿易上所表現出來的場景和現象,它的優點和缺點都十分顯而易見。

在唐朝沒到來之前,嶺南地區是十分落後的奴隸制貿易,唐代之後,漸漸向封建制度所改變過度,雖然還有部分野蠻落後習俗的殘留,但是在很多方面很多程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嶺南的詩人文化也在逐漸表達當地的生活場景和習俗,商業和文化兩相滲透,受到唐代文化的影響,嶺南的文化也在逐步進步,這表明了嶺南商業和文化的巨大進步。

在唐朝中原地區有著重農輕商的風氣,所以許多嶺南文人並不願意在自己的詩文作品中寫一些關於被“輕賤”的商業的內容,但是,唐朝的朝廷成員給予了嶺南許許多多的特例和優待,無論是經濟方式還是政策寬帶,都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了嶺南的貿易發展。

例如默許嶺南地區的“虛市”和“夜市”的發展,也允許嶺南地區用貴金屬及其金銀與別的國家的商人進行貿易,再及崑崙奴的買賣,都對嶺南地區採取了十分寬容的扶持政策。

雖然嶺南的觀念文化一直是中原文化的附屬產品,並且在一定程度上略微落後,但是嶺南文化努力追趕唐朝中原觀念文化的腳步,努力壯大自己,終於扶搖直上,還是在唐代取得了十分巨大的發展成就。

嶺南地區在“重農抑商”的背景之下為何能成為唐朝貿易支柱?

筆者認為,嶺南是我國唐朝時期一個不可忽視的地區,當地的文化雖然在遺留殘存了一些野蠻的落後習俗,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在唐朝發展時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向中原的觀念靠攏。

同時,嶺南的經濟不容小窺,它在唐朝時期作為全國領先的一枝獨秀,為當時的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進步,與外國貿易發展的模式也十分值得學習。

參考歷史文獻:

《新唐書》

《舊唐書》

《投荒雜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