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煤機廠的歷史

雞西煤礦機械廠,簡稱雞西煤機廠,始建於1936年,是我國第一臺採煤機誕生的地方,被譽為我國採煤機的搖籃。目前是國內最大的採煤機生產廠家和最大的採煤機研發中心,至今還保留著多項“中國紀錄”,與美國JOY和德同Eickhoff等強手公司躋身世界三強。

雞西煤機廠的歷史

雞西煤礦機械廠前身為滿炭礦機、密山炭礦株式會社雞寧機械製作所,始建於 1936年。

1945年抗戰勝利後,雞寧機械製作所回到了人民手中,稱為東北工礦雞西辦事處機械製造所

1946年春,開始恢復廠房,修復設備,招收工人和收集材料工作,僅用一年的時間就修復了三棟廠房,新建一棟廠房,修復全部設備,招收一些機械工人,職工人數達200餘名,設備發展到92臺。

雞西煤機廠的歷史

1947年秋,為支援礦井儘快恢復生產,當年生產煤車零件,同時還恢復製造了礦山急需的水泵、絞車、通風機和礦車等,生產水平已超過日偽時期。

雞西煤機廠的歷史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工業基礎薄弱,建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技術方面多數依靠、學習蘇聯。世界上第一臺採煤機是蘇聯於1952年生產並開始使用的,我國於1952年引進並使用。

1953年由東北煤礦管理局和中央燃料工業部雙重領導,改稱雞西礦山機械廠,是新中國最早的三個煤礦專業設備製造廠之一,曾經亞洲第一,煤炭工業部直屬骨幹大型企業。

雞西煤機廠的歷史

1953年,根據燃料工業部的要求,雞西煤礦機械廠開始研究仿製工作,經過工程技術人和老工人消化吸收,技術攻關,於1953年12月製成了樣機頓巴斯-1型康拜因聯合採煤機,填補了我國採煤機生產歷史空白。樣機在雞西城子河、滴道等礦進行了工業性試驗,經井下試驗和性能鑑定,達到了設計性能要求。

1954年,雞西煤機廠年產能力達到200臺,成為我國第一個採煤機專業生產基地。

雞西煤機廠的歷史

1954年製造出我國第一臺聯合採煤機,實現了截煤、落煤、裝煤機械化,每小時可採煤60-100噸,實現了截煤、落煤、裝煤機械化,減輕了工人的體力勞動,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在頓巴斯-1型聯合採煤機基礎上,經過研究、改進和完善,設計製造了多種型式的採煤機,這一時期的採煤機稱為中國第一代採煤機

1959年改稱雞西煤礦機械廠。

雞西煤機廠的歷史

20世紀60年代初,在頓巴斯-1型聯合採煤機基礎上,自行研製生產採煤機械,1964年生產出MLQ-64型採煤機,1968年生產出MLQ-80型淺截式單滾筒採煤機,成為中國第二代採煤機

雞西煤機廠的歷史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開始研究中國第三代採煤機,即雙滾筒採煤機。

珍寶島事件以後,考慮內遷,雞西煤機廠援建了遼源煤機、西安煤機、無錫煤機,上海煤科院當時主抓煤機的研發,改革開放後,上海煤科院組建了上海天地煤機。

雞西煤機廠的歷史

1975年生產的MLS3一170型採煤機適於開採傾角小於30°、厚1.6~3米的煤層綜合機械化工作面。實現了滾筒採煤機由單滾筒向雙滾筒的飛躍。此後西安煤礦機械廠研製生產出大功率無鏈牽引雙滾筒MAX-300型系列採煤機,泰山建能公司、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新汶礦業集團聯合研製MG132∕320-W新型液壓牽引採煤機等。

雞西煤機廠的歷史


雞西煤機廠的歷史

MLS3一170型採煤機

1976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臺具有國際水平的採煤機。

1986年被行業確定為“中國採煤機研製中心”,被譽為“中國採煤機的搖籃”,曾經名列“亞洲第一”。1988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支持改造的大型骨幹企業。

20世紀90年代,雞西煤機廠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達到我國頂級水平,高居亞洲第一。

進入新世紀,平均每年投放市場3種新產品,創下采煤機品種最全、功率最大、煤層最廣的中國之最。國內市場佔有率一度達60%,一直穩居全國同行業之首。

雞西煤機廠的歷史

雞西煤機廠北廠廠房

2003年,企業被確定為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004年,產品首次實現出口。2005年,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大的MG800/2040-WD型大功率電牽引採煤機。

雞西煤機廠的歷史

雞西煤機廠北門


雞西煤機廠的歷史

2006年,機械煤機廠被美國IMM國際煤機集團收購(後IMM併入美國久益環球,JOY Global),2011年12月國際煤機集團被美國久益環球公司(JOY)收購,成為集採煤機系列產品開發、製造、營銷為一體的外商獨資企業,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採煤機生產廠家之一。

2015年雞西煤機廠的超大功率採煤機的研發成功。

雞西煤機廠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國家先後從這裡選派4000多名業內精英和技術骨幹,充實到祖國各地採煤機制造企業,分佈在全國18個省、市,被譽為中國煤機制造業的“黃埔軍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