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如下這張圖中的“字”,你看到是什麼?

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圖一

  • 我們可能會說是13,但又好像看起來可以是其他的。
  • 可能也會有些人說是B,但也不太確定。

如果是如下這張圖呢?

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圖二

此時,我們可能會非常肯定的說,是B。

因為這個時候我們看到的世界多了一個相關信息:AC。這個信息跟我們頭腦裡面字母的信息匹配上了。

但是,如果是對一個沒學過字母小孩來說,不管你提供什麼信息,他永遠不知道是什麼,假如你頭腦裡沒有AC這個信息,你永遠讀不出B,即使圖二這個世界,已經完整向你展示B。

我們再來看一張圖:

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圖三

這時,我們估計會改變主意說是13。

此時我們看到的世界的另外一些信息是12和14。12和14決定了我們能非常肯定的說是13,因為這跟我們頭腦裡面的背景知識匹配上了。

此時,面對圖三這個世界,假如有一個人跟你說是B,而你又從來沒有接觸過字母,你一定會說這個人胡說八道。

最後,看到如下這張圖,你會說啥:

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圖四

此時,你一定會說是13或B。這個世界把2面都展現給我們,而我們頭腦裡剛好都有對應的背景知識,於是我們可以很好的讀出這兩個世界。

假如一個從來沒有學過字母或者數字的人,面對圖四,他永遠讀不懂這張圖。

我們能看到什麼,不是由眼前的客觀世界決定的,而是由我們頭腦裡面事先已經存儲的知識決定的,也就是,我們永遠看不到客觀的真實的世界,我們看到的,都是自己經驗裡的世界。

背景知識決定我們看到什麼

  1. 當你背景知識是0時,也就是不認識該信息的任何相關知識時,你看不出圖一是什麼,比如你讓一個幼兒來看,他一定看不出什麼,我們大人能看出什麼,那是因為你頭腦裡面有相應的背景知識,比如,如果一個小孩剛學過數字,他就知道是13,反過來他如果學過字母沒學過數字,那麼他就只能讀出B。
  2. 圖二,把AC放出來,你就能非常肯定是B,因為AC這個背景知識跟你頭腦裡面原先已經存儲的AC對上了,所以你能100%肯定是B。
  3. 圖三,看到12,14時,你又非常肯定是13了,此時僅僅是因為你頭腦裡的背景知識,跟你看到的一致,因此,你非常肯定就是13。
  4. 圖四,如果你頭腦裡同時擁有12,14及AC這兩種知識,你就能同時讀出B和13。

這就是人的認識邊界,背景知識就是我們的認知邊界,上面從第1步到第4步,背景知識是逐步放大的,眼界是逐步放大的。

我們能看到什麼 ,不是真實世界決定的,而是我們自己的經驗決定的。

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圖五

比如這張圖五,你看見了什麼?

只要是一個正常的人,一定就先看到了大海和樹,人,因為這些是最常見的場景,每個人大腦裡面事先都有這些背景知識。

我們每個人,都最容易看到自己熟悉的那個世界,對於不熟悉的世界的另一面,那就不一定看得到,比如上圖中的嬰兒,當然,嬰兒可能還是一個比較熟悉的場景,也就是我們頭腦裡面嬰兒的背景知識,大多數人也是有的,因此,也可以很容易看到與之相關的世界。

假如是如下這張圖,你估計就看不出是什麼了,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張圖就是一些黑斑,看不出任何東西,因為此時,我們大腦裡面沒有任何對應的背景知識,因此,我們看不出眼前的世界是什麼。

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此圖的答案在文章最後一張圖

佛陀說,這個世界的本質是一個大空境,也就是佛陀說一切皆空,如果這個世界一切皆空,那麼我們眼前看到的這個世界是什麼?佛陀說那是我們作業派生的,善業派生一個善的世界以及與之相關的連環世界,惡業派生一個惡的世界以及與之相關的系列世界。

因此,佛陀說,每個人所說的世界,都是每個人自己作業派生的世界,一切都是因緣和合則生,因緣消散則滅。

因此,信佛信什麼?信業力因果報應,佛陀說業力是真實的力,因果一旦成熟,那麼果報是一定會呈現的,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這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作業的結果。

佛陀實在是太高明瞭,我們永遠看不到真實的世界是怎樣的,我們所說的世界都是自己的世界,我們看到的世界都是自己大腦裡面的世界。

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對一個商人來說,世界就是利益與市場,他所看到的世界都被他商業的眼光所解讀。

對一個官員來說,世界就是官場權力的鬥爭。

對一個學者來說,世界就是一系列的概念。

對一個數學家來說,世界就是公式,所有的一切都被詮釋成數學方程式。

世界就在那裡,但每個人都只會看到自己需要的世界,我們都是被禁錮在自己的世界裡。

看到一個世界,意味著看不到另外一個世界

看如下面這張圖六,你覺得是什麼?

這裡的背景知識每個人大腦裡都有,但大多數人看不出來是什麼。

這裡存在一個障眼法,也就是我們的注意力,我們的焦距力,全部在眼睛看到的東西上,我們忽略了眼睛看不到的世界。

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圖六

這張圖,我們可能永遠都看不出是什麼,因為我們眼睛死死的盯著那些能看到的黑色圖形,我們忽略了黑色圖形以外的東西,如果我們一直只看到【黑色圖形】,我們永遠看不到世界的另一面。

如果你此時不再那麼固執了,把注意力放在【黑色圖形】以外的地方,你會突然間恍然大悟,那是一隻“手”。

如果我們一直只執意我們的某一個觀點,堅定的說,那就是我看到的【黑色圖形】的世界,我們永遠看不到世界的另一面【手】。

當我們認定一個認知時,我們隨即被這個認識所禁錮,被禁錮在這個認知的邊界以內,而看不到認知以外的世界。

這就是認知障礙。

如下這張圖七,當你看到一個漂亮的少女時,你隨即不可能看到一個老巫婆;當你看到一個老巫婆時,你隨即不可能看到一個漂亮的少女。

  • 看到漂亮的少女所需要的背景知識決定著我們不可能看到一個老巫婆。
  • 看到一個老巫婆時所需要的背景知道決定著我們不可能看到一個漂亮的少女。
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圖七

這就是我們人的認識,它被牢牢的禁錮在我們自己的世界裡面,我們能看見什麼,不是由真實的世界決定的,而是由我們大腦裡面的背景知識決定的。

  • 我們看見世界的一面時,意味著我們同時看不見世界的另一面。
  • 看到另外一個世界時,又意味著我們同時看不到當下這個世界。
  • 我們永遠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面,而世界卻有無數多面。

我們經驗了什麼,就在大腦裡面存儲了什麼背景知識,這個背景知識反過來又決定了我們能看到什麼樣的世界。

當我們相信我們的經驗,相信我們的大腦,堅信那就是我們看到的世界時,我們隨即被關進了一口井裡,永遠只看到一片天。除此以外,確實什麼都沒有了。

如果我們願意,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換一套背景知識,我們會發現,我們立即看到另外一個世界。

因此,我們必須非常清楚意識到,角度一變,世界隨即發生變化。

我們永遠同時只能看到一個世界,看到了世界A時意味著A會遮蔽掉世界B,看到世界B時意味著B會遮蔽掉A。

因此,我們必須非常清楚,當我們專注在當下某件事時,當我們得意時,當我們為某件事感到自豪時,我們將為此失去看到另外一個世界的機會。

當下的每一個成功,意味著他屏蔽掉另外一個世界,除非我們願意放下對這個成功的執著,我們才有可能看到那個對立面,否則我們永遠被禁錮在成功裡。

我們被牢牢禁錮在經驗裡

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我們的每一個經驗都會成為我們大腦裡的背景知識,背景知識決定我們能看到什麼,因此,每一個人都是過去經驗的總和,過去的所有的經驗,成就了我們大腦裡的背景知識,造成了現在的我,決定著現在的我能看到一個什麼 樣的世界。

  • 因此,有什麼樣的經驗,決定著我們能看到什麼樣的世界。
  • 經驗越多,我們能看到的世界就越多。
  • 經驗越有效,看到的對應世界越清晰,同時意味著我們越堅信這個世界,從而遮蔽其他世界。
  • 不同人,經驗不一樣,因此看到不同的世界是正常不過,因此,意見分歧是正常現象,沒必要過於糾結。

這種活在每個人自己的世界,首先卻是必須的,是生存之規定。

為什麼每個人都必須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我們會發現,面對同一個世界,每個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世界,我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為什麼會是這樣?我們到底被什麼東西規定著?

作為人,相對於無限的宇宙,有限的人只需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即可以活得很好,或者這樣說,只有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才能活得好,因為萬物都在求存。

如果我們只需要感知世界的一面即可以存活,那麼為什麼要去感知世界的其他面呢?

要知道世界有千千萬萬無數的面,因為這個宇宙已經分化了137億年,對一個有限人體來說,這是一個天文數字,這是不可企及的,宇宙的量級,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比如:人正常走路速度是1.4米每秒,一個訓練有素的業餘跑者跑步速度大概是3米每秒,一個頂尖馬拉松運動員的速度大概是6米每妙,時速100公里汽車的速度大概是30米每秒,300米每秒大概是頂尖戰鬥機的速度,7.9公里每秒是第一宇宙速度。


30公里每秒是地球公轉的速度,而光速是30萬公里每秒。

這就是人類的速度與宇宙速度的對比,在宇宙面前,人類是何其渺小。

我們的眼睛佔我們獲取世界信息量的80%,也就是我們的一生所獲取的信息80%來自眼睛,但是眼睛的本質是什麼?

現代物理學已經明確指出,所謂的光,是光量子,是一份能量的最小單元,這份能量打在任何一個東西上,都不展現為明亮,而我們眼睛把他扭曲為明亮。這個所謂的明亮,就是光波的波長,我們眼睛只能看到400納米-700納米的波長的光波,這個不同波長的光打在我們視網膜上,被視網膜轉化為生物電,然後在我們視中樞被扭曲成明亮,被扭曲成150種不同的顏色。

對於400-700納米以外的光波,我們的眼睛看不到,而這個可見光波佔宇宙光波只有不到十萬分之一,也就是我們只看到這個宇宙的十萬份這一,而且這個被我們看到的,還是被扭曲的了。

這就是宇宙的量級,我們不需要也不可能看到宇宙的所有面才能存活,相反,我們只有看到有限的面,才能存活

我們感官的構建原則是達到生存的最小作用量即可。什麼意思?

也就是我們的知覺體系,達到滿足生存那條線時,即不再去提升能力,不再去奢求多看世界一面,為什麼?

我們必須從幾個方面來理解這個問題:

  • 宇宙的本質是能量,而能量的基本特質,就是能量的兩大定律,我們直接簡單理解就是,能量是單向流動的,能量是衰變的,一切都是從有序向無序轉變,一切都不足以自在的存在,一切都在求存,這是萬物都在演化的根本原因。
  • 因為萬物存在度都在下降,萬物都通過進化與分化來提升能力以應對惡化的生存形勢。
  • 正因為存在度不斷下降,因此,進化的基本原則就是能量的最小作用量原理。
  • 因此達到了滿足生存形勢的進化時,即不再提升能力,因為只要一提升,存在度又進一步下降,這又反過來促使我們必須進一步提升能力,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因此,如果只需要看世界的一面,就可以滿足生存,那麼萬物絕不願意再多看世界一面,因為看多世界的一面,意味著生存形勢又進一步惡化,於是又必須繼續看更多的面,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也就是,形勢惡化,萬物才進化,否則,一定不進化;因為進化又進一步加劇惡化的生存形勢。

因此,一切的演化都必須滿足最小作用量原理。

從這幾個方向出發,再作如下詳細說明:

世界的本質:熵增定律,不斷惡化的生存形勢

現在宇宙論講這個世界是由一個能量奇點轉化而來,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所有一切,本質都是能量,而能量的一條基本定律,就是【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我們簡單的這樣理解:

比如我們往一杯清水滴一滴墨,那麼墨會不斷的擴散,直至均勻地充滿整杯水,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如果我們拿手機把這個過程錄成視頻,然後把視頻倒著放,我們會看到墨從耗散狀態集中到一點,也就是我們剛滴進去時的那一滴。

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這就是能量的耗散狀態的一個不太準確的形象例子,也就是我們的熵增定律。唯一一個不同的就是這個能量耗散是不可逆的,也就是上面視頻導倒著放是不可能發生的,

能量永遠從有序向無序耗散

比如自然狀態下,能量永遠是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流動,如果沒有外力的作用,能量不會從低溫物體流向高溫物體。

一壺燒開的水,100度,放置一段時間,這壺水最終的溫度會跟周圍空氣溫度一致,你要讓這壺水再升高到100度,你必須對他做功,不做功,這壺水永遠不會自動升到100度,他會一直與周圍的空氣保持一樣的溫度。

所有高溫的東西都會向低溫的東西看齊,好比水一定只會從高往低流一樣,所有有序的東西都會向無序的東西轉變,所有高度結構化的東西都會向無結構轉化

這就是能量的核心特質,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熵增現象,能量自發狀態永遠只會單向流動,從有序向無序耗散,只要沒外力作用,這個過程就不可逆。

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既然一切都是能量轉化過來的,那麼這個熵增定律的過程,就可以描述一切過程。

比如,如果沒有外力的作用,那麼,所有結構都會向無結構自發轉化,人這個高度有序的結構,如果沒有不斷的能量輸入,人這個結構,會自動分散成分子,所有的生物結構都一樣,沒有能量輸入,結構就無法維持,用我們人類的話,叫死亡。

而這個從高度有序的結構向無結構轉化的過程,是不可逆的,除非有能量輸入,能量輸入,結構就能保持,甚至能形成。

能量的這種狀態能描述一切結構,包括實體的有形狀的結構和虛的看不見的結構

比如,你購買了一部車,能量輸入【錢的本質是能量】,你與車形成一個結構,要維護這個結構,你必須源源不斷輸入能量,表達為各種費用花在這部車上,比如加油,停車費,維護費,保險等等,如果停止能量輸入,這個結構即無法保持,會消散掉

存在度單向下降是一切的驅動力

宇宙從能量奇點爆發後到今天已經演化了137億年,我們把這種演化描述為不斷的分化與結構化過程,表達為信息是一個不斷增量的過程,而且是指數級遞增,這個過程,也是生存形勢惡化的同一過程,因此,也可以說我們的生存形勢也是指數級惡化的。

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上圖橫軸表示時間,堅軸表示存在度,奇點的的存在度是最高的,甚至是圓滿的,但既然他也不得不分化求存,說明他也不是絕對的,他只是相對圓滿,相對所有後演物。

圖中隨著時間單向向右流動,存在度指數級下降,就是那條拋物線,同時結構不斷緻密化,即能力與屬性不斷豐化,就是圖中的代償效價。

我們現今的人類社會,大體就存在於那條拋物線的未端,這也是我們當下面臨的最大的難題,我們的存在度已經極度惡化。

能量只從高溫流向低溫,時間的單向流動,結構的不斷緻密,我們社會的節奏越來越快,社會越來越緻密,分工越來越細,都是演化單向惡化的現象級證據。

這就是我們的存在度,他是單向惡化的,而我們人類,就處在這條惡化線的末端

為什麼分化必須符合最小作用量原理?

存在度不斷惡化規定著一切都必須分化,且分化必須符合最小作用量原理。

宇宙不斷在分化著,信息每分每秒都在增長,在每一個新惡化了的生存形勢下,不分化面臨淘汰危險,而分化卻是大部分要被淘汰的,

只有一類能留存下來,那就是符合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分化,能夠留存下來。

因此,熵增定律規定一切必須不斷分化,最小作用量定理規定一切必須按他的原則進行,否則要被淘汰。

信息量指數級遞增,導致每一個結構體,都無法單獨很好的處理這麼宏大的信息量,於是就必須大家分工來分別處理不同的信息,然後合作起來,大家都希望找到最佳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也希望找到最佳的你,這樣一個最佳組合,這個組合所形成的新結構,耗能就是最低的,因為彼此都是最佳。

我們每個人時刻都在尋找那個最佳的對方,對方也在尋找最佳的我們,這就是一種最省能的結構,這種結構就是宇宙所有結構的構建原則,因為只有這樣的方式,才能卻滿足能力的提升,又滿足不過度消耗能量。

  • 如果你不把依存點的最佳狀態給對方,對方即不會依存你,結構就不成立。
  • 如果你時刻把對方要的那個點的最佳狀態給對方,依存成立,結構成立。

這就是萬物演化的本質,形勢一如既往的惡化,只有分化達成分工合作的最佳結構,才能共存

比如光在空氣中只走直線,因為兩點的距離最近,所以最省能。

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但是光從空氣進入水會發生折射,走由A到O,再從O到B這條路線,而不是直接走AB線路,為什麼?也是因為走AOB更快更省能,因為光在空氣中傳播比在水的快,所以光要在空氣中多走一會,在水中少走一會,結果加起來的時間就比AB快。

自然界天生也懂得最小作用量原理,所有符合最小作用量原理的結構才能存活下來。

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上圖中,有一人掉水裡了,施救者一定走路徑2,也就是先跑到C點,然後從C店跳進水裡,游過去,任何正常的人都會不自覺的這樣做,在快的地方跑多一點,在慢的地方跑少一點,加起來路徑2的時間就會比路徑1快,這跟光折射的原理一模一樣。

表現看,我們似乎有得選擇,而實際上,我們沒有選擇,只有一條路徑,就是這條最小作用量的路徑,違背這條路徑 ,是要被淘汰的。

這就是自然選擇最底層的規則性,我們也可以說是這個最小作用量,當然,如果我們往下追究,底層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人類社會無處不在貫徹這條法則,我們的分工社會,就是這條法則的一個結果,只有每個人專注在一個細小分支上,效率才是最高的,才是最省能的。

滿足生存即不再進化,即不再多看世界一面

宇宙的單向流動,決定一切都不足以自在存在,一切都必須演化才能生存。

這表達在結構上就是,當世界惡化到該結構無法單獨生存時,因為每一個結構能力都是有限的,隨便生存形勢的惡化,結構必須進化提升能力才能生存,也就是必須與其他結構形成一個共同體,分工合作,這樣子就能以最小代價最低能力最大限度提升能力。

但結構進化結構變得複雜,從另一個層面又意味著存在度又進一步下降,也就是新的更強大的結構,同時也意味著這個結構更不穩定了,更動盪了,因此,除非迫不得以,萬物不會隨便去提升能力。

也就是如果能滿足生存,我們只需要看到世界的一面卻可,如果形勢惡化了,必須看到世界的兩面了,那麼繼續進化結構,進化到可以看到世界的兩面即可,但此時,我絕不再進化去貪圖看到世界的三面。

因為如果我貪圖看世界的三面而去提升能力 ,那麼世界惡化的步驟會來得更快,於是我們反而會被迫更快的需要去看到世界的更多面,才能存活下來,這就是惡性循環。

也就是,看到世界的一面即可生存,那麼我絕不願意再想著去看到世界的兩面。因為,這會加速我的生存形勢的惡化。

因此,對於有限的人來說,只看自己的世界,這首先是生存的規定,它把我們限定在人體可接受的範圍內,這是有利於我們生存的。

但是這種符合生存卻是有時間範疇的,因為這個世界是變化的,在生存形勢還不足以惡化到那個點之前,專注在一個世界,有利於我們生存。

當生存形勢惡化到我們不足以生存時,專注在一個世界,卻會導致我們看不到這個世界以外的東西,而此時我們卻必須看到外面的世界才能生存,但此時,我們卻被遮蔽住了,這就是所知障產生的原因。

我們因此被牢牢的禁錮在文化裡。

我們被牢牢禁錮在文化裡

我們人終其一生追求建立一個強大的自我,這個自我越強大,我們越成功,促成我們成功的信念就越被我們堅守,堅守信念使得我們更成功,更成功的同時,意味著我們更看不到這個世界以外的任何其他世界。

這就是文化的遮蔽性。

文化能成其為文化,在於他持續數年能維護我們的生存,因此我們堅信這些文化,嚴格堅守它們,比如我們農業時代的文化,如多子多富文化,如學以致用文化,如等級制度文化。這些文化成功在農業時代維護我們生存達2000年之久,因此它被我們奉為真理,被我們牢牢固守著,1840年到1919年,從鴉片戰爭開始被武力打開大門,到我們突然發現舊文化的戕害作用時,時間達80年之久,我們才意識到這個文化不行了,而此時已經接近亡國。

這就是認知的力量,它一方面成就我們,一方面牢牢禁錮我們,使得我們永遠只看到一片固定的天,我們的一切是因為看到這片天,因此我們堅信這片天,從而也使得我們永遠也看不到另外的那些天。

我們堅信農業文化時,意識我們永遠看不到工商業文化,只有打破農業文明,才意味著工商業文化的可能性。

我們今天全盤西化,全面工商業化,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們在工商業化的驅動下,實現了高速的發展,我們今天比西方更西方,比西方更積極,這個工商業文化成就了我們,我們因此也極為堅信他,這意味著,我們也已經在工商業文明的遮蔽下了,我們當下看到的一切,都是工商業的東西。

這是一個危險信號,文化常常是成了蕭何,敗也蕭何,因此,我們有必須保持一個彈性的眼光,我們可以堅信一種文化,但我們決不迷信任何文化,不存在永恆的文化,因為這個世界是變化的,不存在永恆的真理。

因此,我們可以堅信目前這個文化,但我們也必須保持對他的警惕性。

文明是架構在思想家鋪墊的思想通道上的

我們就如一隻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的那片天,這片天的大小,是被井口的大小給決定的,我們可以選擇跳出這個小井,進入一個更大的井,即能看到一片更大的天,即使如此,此時的天,也僅僅只是比剛剛那個小井大一些,叫“蓋天說”。

人類在“蓋天說”的主導下,生活了數萬千年,此時,我們的眼界就如被天給蓋住似的,生活在叢林中與動物進行體力搏鬥的採集狩獵,到看天吃飯的農業時代的地心說,我們此時的井口又變大了,眼界也變廣了,開始能站在地球以外來看地球了。

人類文明的發展,是跟人類的眼界是緊密相關的。

地心說統治了人類1000多年,前前後後有無數哲人已經站到太陽系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地球與太陽了,但日心說直到中世紀才不得不被接受,地心說的建立伴隨著我們第一次工作革命的到來。

眼界一變大,人類我的力量隨之變大,人類的世界隨即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沒錯,人類的力量,是隨著我們井口不斷的放大而逐步變強的,這就是認知的力量。

人類文明進程,不是架構在客觀世界上的,而是架構在思想家鋪墊的思想通道上的。思想家的眼光,決定著我們能看到世界的哪一面,看到什麼樣的世界決定著我們能調動什麼樣的能力。

因此,文明的進程,不是客觀世界決定的,而是人類的眼界決定的。

認知遮蔽是壟斷性的

我們看到A世界意味我們一定得使得A背景知識,A背景知識一定就意味著他一定否定掉B世界。

如圖七,看見少女所需要的背景知識,一定意味著我們同時看不到一個老巫婆。

  • 農業文明的眼光,一定把我們牢牢鎖定在農業世界裡面;
  • 工商業文明的背景知識,一定把我們牢牢鎖定在工商業文明裡面;

我們做成A事業,促成A事業背後的A信念,一定被我們奉為真理,A信念的背景知識也因此決定我們了我們不可能看到B事業,因為B事業需要B信念,而B信念需要首先放下A信念,我們人永遠不會放下當下信念,這是遮蔽得以強勢存在的原因。

任何一個事情所對應的背景知識,都只會把我們牢牢鎖定在當下這個事情,從而使得我們看不到另外一些事情。

我們越成功,越堅信,我們越被遮蔽。

一旦傲慢,你即停止進步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求建立一個強大的自我,我們無時不刻不在學習認知這個世界,我們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都是在學習知識,我們說一個人成年了,或者說畢業了,言外之意,就是他把這個世界看明白了,已經不再是個青瓜蛋了,不再對這個世界充滿疑問了。

一旦我們認為我們已經對這個世界瞭解得清清楚楚了,我們立即給自己構造了一口井,這口井隨即成為了我們認知的邊界,我們只看得見井口的那片天,只看到見邊界內的東西,看不見邊界外的信息。

正如如果你沒有AC的背景知識,你永遠看不到B。如果你的邊界內只有12,14,你永遠只會看到13,而且你是100%確定就是13,這個結論是沒錯的,也正因為他是對的,也使得你就認定是13,於是它成了你的邊界。

即使某一天,你接觸到了AC這個新信息,你也會堅定認為就是13,看不見B,即使B就在你眼前,也因為你過於相信13而被你否認掉。

這就是傲慢,你認為你有知了,你不再對一切保持懷疑精神了,你認為天就是井口那麼大了,於是,我們被禁錮在這口井內,被禁錮在這個認知的邊界內。

任何被我們認定的信息,將成為我們的邊界,我們也將被它禁錮住,除非我們時刻保持對它的警惕。

我們被禁錮的同時,意味著看不到邊界外的任何其他世界。

除非,我們願意跳出這口井。

停止傲慢,跳出井口

要跳出井口,第一核心步驟就是不要被某個認知禁錮,也就是不要被上面12,14禁錮,一旦我們堅信這個13的認知,我們立即給自己建構了一個認知邊界,這個邊界就會把我們矇蔽在13之內。

除非我們時刻保持一個信念,就是沒有永恆的真理,只是暫時的正確。

也就是我們知道13現在是正確的,那是因為此刻我大腦裡只有12,14的背景知識,但我們知道,一旦我擁有更多背景知識,13有可能就不一定是對的,因此我時刻保持對他的警惕,為未來的B預留空間,為未來更多的其他可能性預留空間。

這也是為什麼喬布斯會不斷的強調一句話:“Stay Hungry,Stay Foolish”,意思就是永遠保持求知慾,永遠也不要認為自己有知。

蘇格拉底最有名的一句話:“我知道我一無所知”,正是這種極為謙虛的求知精神,促使一代又一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踏上探究宇宙奧秘之路,從而奠定了人類文明的基礎。

不堅定某個認知,不固執某個認知,這是跳出井口的第一關鍵步驟,也是看到後續更多世界的關鍵。

擴大背景知識,跳出井口

不給自己設限,保持對一切的求知慾望,保持對一切的懷疑探索精神,擴大我們的背景知識,我們隨即會看到一片更大的天。

也就是,我知道13是正確的,但我也知道他可能還是其他的,只是此時,我還沒有相應的背景知識,所以我暫時不知道其他是什麼,一旦我不斷探索,接觸到了AC,我立即恍然大悟,立刻反應過來,這個其他就是B。

即使到了此時,我們已經知道是13和B,但我依舊保持一個意識,那就是他仍然可能還是其他的,目前我不知道是什麼,是因為我目前還沒有對應的背景知識,或者說相應的信息還沒出來,因此我時刻保持對他的審視。

邊界外還有邊界,山外還有山,世界外還有世界,這個世界是一直增量世界,這意味著,他可以一直擴展下去,這意味著,我們也必須一直追問下去。

這就是哲學追問精神,我們將一如既往的追問下去。

彙總

  1. 世界的本能是能量,而能量最核心的物質就是熵增定律,萬物存在度都在下降,萬物都在求存。
  2. 世界一刻不停變化著,時刻有新信息出現,這是我們存在度不斷下降的現象證據。
  3. 因此,世界的邊界不斷的擴大,沒有永遠的真理,只有暫時的正確。
  4. 面對現行的世界,有限的人類,只需要看見自己的那個世界,滿足生存即可,這是當下生存之規定。
  5. 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看見的只是自己的世界,同時,這也意味著,我們看不見另外那個世界。
  6. 當世界變化從量變到質變時,專注在自己的世界隨即會變成戕害作用。而我們往往深受其害而不知道,直到與之共滅。
  7. 正因為長期的有效性,使得我們堅信自己看到的這個世界,結果形成強烈的認知遮蔽。
  8. 因此,認知遮蔽早期是維護生存的,晚期卻一定是起戕害作用的。
  9. 此外,我們看到的永遠是自己經驗與認知裡的世界,因此,專注當下之時,專注在自己的世界裡時,保持對自己以外世界的探求,是確保當所知障形成戕害時,我們能有的放矢,能從容對應。
  10. 這個世界永遠存在著C世界,D世界,F世界…可以一直延續下去,要看到對應的世界,必須擁有對應那個世界的背景知識。
  11. 因此,時刻保持一顆求知的心,保持懷疑一切的精神,是確保我們必須被遮蔽但又能在對的時候跳出被遮蔽的有效方法。
認知障礙:我們永遠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世界

人類的認知存在先天的規定性,他不是客觀真理的通道,他有他自己的生存需求,他只能看到與自己生存息息相關的當下的世界,至於遠方的更多世界,他似乎先天性屏蔽。

當然,這首先是一種保護作用,首先是維護生存的。

因此,我們專注當下的同時,我們也要保留一個基本意識,也就是一旦我們過於專注當下,有可能會被當下那個世界給遮蔽。

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必然被遮蔽,因為當下的長期有效性,使得我們堅信他,這是作為人所無法跨域的障礙,但是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能使用理性反過來拷問它,時刻保持對他的警惕,以便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不至於被它完全遮蔽,可以跳出來。

本篇唯一目的,希望家建立一個基本意識,即我們的認識是有缺陷的,我們永遠不可能真知世界,因此,有必要時刻保持對認知的警惕性,這是唯一一個有效的,不被認知禁錮的方法。

這就是西方哲學的基本精神:懷疑一切,不斷追問下去。

如果我們發自內心具有這樣的精神,那麼當下的一切執著隨即變得沒有任何意義。

這或許就是佛陀所說的看破一切吧。

這個世界將一直展開下去。

給大家提供一個感知認識障礙的形而下體驗方式,如果你平時都是使用右手做事,那麼請從此刻開始,使用左手來做這些事情,你將體驗到另外一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