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我們一起去績溪博物館,感受不一樣的徽派建築

績溪,從名字間似乎就可以感受到這裡詩情畫意的美。績溪是古徽州六縣之一、徽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素有“無徽不成鎮,無績不成街”的美譽。績溪的山水風光格外秀美,尤其是那一座座點綴在山野間的徽派古民居,遠遠的望去,猶如一幅迷人的畫卷,讓人留戀。

疫情過後,我們一起去績溪博物館,感受不一樣的徽派建築

績溪縣的旅遊景點比較豐富,其中又以績溪龍川、徽杭古道和績溪博物館最負盛名,前兩處地方之前曾去過數次,唯獨績溪博物館還未曾到過。有人說過,如果要了解一座城,就要了解這座城的歷史,而瞭解績溪這座古老縣城的最佳地就是“績溪博物館”。

疫情過後,我們一起去績溪博物館,感受不一樣的徽派建築

績溪博物館,坐落在縣城老城區的中心地段,最初時這裡是歷史上的縣衙和老縣政府所在地,後來縣政府搬遷到了新城區,這裡的房子也就閒置了下來,後來決定建立一座博物館以讓更多的人瞭解績溪、認識績溪。

績溪縣博物院始建於2010年,三年後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與很多城市中的博物院一樣,到這裡參觀不需要購買門票,憑身份證即可免費入館參觀。

疫情過後,我們一起去績溪博物館,感受不一樣的徽派建築

說到績溪博物館,暫且先說下蘇州博物館,相信很多人都曾去過蘇博,它是由世界華人建築大師貝津銘老爺子設計建成的,蘇博以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和充滿文藝範的幾何形態的建築風格,讓很多人讚譽為中國最美博物館之一,而績溪博物館,可以說是唯一一座可與蘇州博物館相媲美的博物館。

疫情過後,我們一起去績溪博物館,感受不一樣的徽派建築

績溪博物館,佔地約15畝,為安徽最大的縣級博物館,與蘇博新館相差約1畝。這座博物館的設計師也大有來頭,為中國建築設計院總建築師、國際知名的建築設計大師李興鋼,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文化中心、中國首個博物館小鎮安仁古鎮也是由他設計,績溪博物館可以說是他最得意的作品。

疫情過後,我們一起去績溪博物館,感受不一樣的徽派建築

整個場館結合了績溪的地理環境、徽派建築、聚居古村落及周邊的山水風景,置身其中,績溪的精華似乎都可以在這裡領略到。

與蘇州博物館一樣,整個博物館猶如一個大型的四合院,院落中心有一處水池,水池四周則是清一色的粉牆黛瓦的建築,建築造型也格外別緻,橫線豎線及斜線相結合,構成了一個個幾何形態的小景,倒映在水中,又形成了一個個不規則的形狀,展現了一幅“現代化”的徽派風貌,既有現代建築藝術風格,又有徽派元素的“高級灰”。

疫情過後,我們一起去績溪博物館,感受不一樣的徽派建築

在這片土地上,最初時就長有幾棵古樹,其中還有一棵700多年樹齡的古槐,這些樹木被全部保留了下來,為了凸顯這些古樹的古韻,還特地設置了多個庭院、天井及街巷,置身其中,彷彿走進了古徽州的某個古村之中,一步一景、移步換景,古樹、街巷、庭院、瓦窗、水岸等景觀歷歷在目,讓人感覺格外的舒適。

疫情過後,我們一起去績溪博物館,感受不一樣的徽派建築

在房屋的四周還設置有露天梯階,不僅可以從內部通往不同的空間,從外面的梯階上也可以去往不同的展覽室,關鍵在這裡還可以俯瞰整個院落中的景緻,小橋流水、古樹參天、假山奇石的精緻景觀確實讓人倍感文藝範十足。

疫情過後,我們一起去績溪博物館,感受不一樣的徽派建築

除了粉牆黛瓦外,這裡還有一處鋼架玻璃結構的天井,站在天井下抬頭望去,天空彷彿被那一塊塊的玻璃切成了一片片不同的形狀,白雲在玻璃上流動著,看著看著整個人都愣神了,像是盜夢空間,神秘而又新奇。

疫情過後,我們一起去績溪博物館,感受不一樣的徽派建築

走進博物館內部,一個個展廳映入眼簾,由績溪徽山、風土績溪、人文績溪、商道績溪、徽韻績溪、徽味績溪共6大部分組成,較為全面地展現了績溪的悠久歷史、風土人情、山水美景,對於遊人而言,這裡無疑是瞭解、認識績溪最佳的地方。

疫情過後,我們一起去績溪博物館,感受不一樣的徽派建築

對我來說,最鍾情的當屬徽派建築,徽派建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為構件,加上各種構架的組合,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我國古代建築工人的技藝之高超。在這裡就展示有徽派建築的結構,有門樓、格窗、立柱、梁託、爪柱、雀替、樑架等等。

疫情過後,我們一起去績溪博物館,感受不一樣的徽派建築

而那精美的木雕、磚雕或石雕更是一座徽派建築的靈魂所在,有徽派三雕之稱,尤其是那些精美的鏤空浮雕和圓雕,有的鏤空層次甚至多達十多層,亭臺樓榭、人物走獸、花鳥蟲魚集合在一幅雕刻之中,看起來錯落有致、層次分明且玲現剔透,而那人物走獸更是栩栩如生,讓人不得不驚歎古人的高超技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