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如果在拥有时诸多盘算,我们注定将失去此刻

都说缘分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而如果你和一个异性在一起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时,那它可能就是爱情。但是爱情在来临的时候,它并不会告诉我们一声它就是爱情。

《年轻的时候》:如果在拥有时诸多盘算,我们注定将失去此刻

因此,许多相爱的人就会造成了一生的错过,而一些披着爱情外衣的骗子却阴差阳错地造就了一段斩不断理还乱的孽情。爱或不爱,只有经历了才知道,真爱或假爱,只有爱过了才明了。

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见,并不以为自己会爱上一个大了自己14岁的男子,而采花大盗胡兰成有备而来,他势必要得到这位文采令他倾心的女子。张爱玲看到了爱情的影子,不顾一切地迎了上去,但最后证明,那也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它会变形、会消散。

假的终究是假的,但假的情终会在另一个人的生命里留下爱过的伤痕。

而真爱呢?它会在一次次的克制下慢慢的靠近,却会在盛放的时候,徒然放手。要与不要,放手或抓紧,考验的就是一个人对爱情的态度。

你认为爱太过神圣,你就不太敢也不太会去破坏这份美好,这份爱就会在一种近乎哀伤的气氛里慢慢流走。你认为爱是抓住美好,你就会奋不顾身的折取,那这份爱就会渐渐失去生命的鲜活,变成一具红粉骷髅。

其实,爱情于我们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一种朦胧的情愫,它在我们心中有大致的轮廓,却从来不知道它明确的模样,不能把它清楚的描摩。我们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就像涉足一片危险的领域,不断被吸引,却又从不敢放下警惕。

《年轻的我们》是张爱玲一九四四年写成的短篇小说,初载于《杂志》,后收入《传奇》。这篇小说写于与胡兰成初识的一九四四年一月,讨厌俗气的家庭氛围、在子女众多的家庭中不被家人看重的潘汝良,总是神情忧郁的留连于学校,他的人生目标是做一个医生,逃离那个家庭,娶一个不像妈妈也不像姐姐们的那样一个女子,过着他想象中的纯粹生活。

《年轻的时候》:如果在拥有时诸多盘算,我们注定将失去此刻

潘汝良有个嗜好,就是在读书闲暇时,总会握着笔,在书上画小人儿。说是画小人儿,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只是随手勾勒的线条很像一个女人的侧脸,习惯而已。但是,很巧的是,他在不想呆在家里而逗留在夜校的时候,碰到了那个拥有这个侧面的女子沁西亚。

一、想象与实际的不同,让我们不肯打破爱情美好的幻想

年轻的时候,因不曾经历,我们总会把自己的梦看得过于美好,不肯给它染上现实的一点不堪。汝良对沁西亚心有所动,却拒绝承认那是爱情。

虽然沁西亚的确漂亮,但他兴冲冲地赶来见到沁西亚时,却发现他只是一个有几分姿色的平凡少女,头发是深一层浅一层的黄,近头皮的一部分还是油腻的栗色。因为吃了简便午餐的缘故,沁西亚与他说话时,还有面包屑黏在嘴唇膏上。甚至沁西亚还当着他一个还不算很熟悉的男子,把高跟鞋褪下来,露出只穿着肉色丝袜的脚。

这些并不符合潘汝良心目中理想妻子的形象。但是,在她教他学德文,他教她学中文时,有些情愫还是在他们当中流淌,他看她一本正经的学习、教授,却恨自己不能给她点柔情的暗示。

周国平说,爱是苛求的,因为苛求而短暂,而我却要说,爱是苛求的,因为苛求而永恒。

爱情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但这所有的想象皆是为美化对方。在我们想念时,对方的无理取闹变成了可爱,对方的暴躁变成了男子汉气概。而在我们相对时,对方的热烈也可能会是滥情,对方的纯洁也可能是寡味。

张爱玲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年轻的时候》:如果在拥有时诸多盘算,我们注定将失去此刻

爱情因苛求而变得美好,就像那颗没有得到的星星,它会永远闪耀在心海。潘汝良的坚守和佟振保的胡来不同,是因为潘汝良还年轻,还执着于自己内心的梦境,而佟振保,已经历过年轻,年轻的克制让他充满了饥饿感,在成年后,他娶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妻,但发现结果不过尔尔,于是打破了爱情美好幻想的佟振保来了个破罐子破摔,通过纵欲来发泄对自己年轻时克制的不满。

二、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我们不得不止步

初恋是美好的,也是青涩的。潘汝良也曾千百次地背着沁西亚练习:“沁西亚,我爱你。你愿意嫁给我么?”但每当这时他会想起了教科书般的正确,和他早已拟订好了的人生。

潘汝良期待的人生,是没有油炸花生下酒的父亲、没有听绍兴戏的母亲、没有庸脂俗粉的姐姐们、没有脏兮兮吵闹闹的弟妹们,他要做一个穿上纤尘不染的白大褂的医生。可是医科要读七年才毕业,他可不能与什么女孩子拉扯上了,把自己的人生计划打乱。

《年轻的时候》:如果在拥有时诸多盘算,我们注定将失去此刻

背着沉重枷锁的人,是不能说爱就爱的。否则,他们的人生会受到重创。没有可以兜底的父母,我们的人生都需要自己负责,剪破一点点小洞,或许用我们的一生都无法将他弥补,

《致青春》里的陈孝正说:“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大楼,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的差池。”潘汝良的父亲是个俗气的商人,母亲是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妇人,姐姐们是长得不怎么样却又不肯安分的女生,他要逃离那个家庭,他能靠的唯有他自己。

三、如果我们总盘算着将来,那么我们正在失去此刻

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总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虽然他们看似生活在一个比较好的阶层,但浑身好似被无数的绳索牵着、拽着,不能丝毫动弹,周围有无数双眼盯着、看着,不能行差步错毫厘。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本可以拥有更多选择,但是现实是,我们大多数人能得到的极少。我们想要得到一点点的恩惠,就必须付出我们的大部分或所有。这是每一个本就拥有得不多的、没有被父母爱着的孩子,不敢试错的。我们只能紧紧的护住我们仅有的那点东西,让我们的情况不至于太坏,可以卑微的生活下去。

所以,过于美好的东西,我们不敢奢望。而不敢奢望,又会让这份东西变得更加美好。当我们眼睁睁、无能为力地看着它逝去的时候,我们只能把它在我们的生命中舍弄。

人生的悲凉不过如此。承受不起意外,害怕接住天上掉下的馅饼,不过的卑微生命的集体特征。

潘汝良在盘算着不能为了恋爱而恋爱,可是却错过了沁西亚的爱情,让沁西亚不得不在世俗的礼教里,不得不为了结婚而结婚。潘汝良本可以拯救彼此,但他没有伸出手,让一切流逝就在他眼前发生。

《年轻的时候》:如果在拥有时诸多盘算,我们注定将失去此刻

沁西亚悄无声息地死了,潘汝良再也不在书头上画小人了,他的书现在总是干干净净。

潘汝良是一个忧郁孤独的灵魂,但又何尝不是我们大多数人,家于有些人,可能是温暖的港湾,但于我们,却是一个沉重的壳,父母只是把他们的不堪毫不愧疚地扔给我们,而且妄想我们能改变现状,带给他们幸福。

生来不被父母爱的孩子,注定要舍弃更多,才会拥有看起来还不错的人生。而我们为了这看起来的不错,究竟舍弃了多少正常的需要,又有谁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