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撿小石頭是天性,盲目喝止才是真愚蠢

疫情當前,大寶幼兒園無法開園,恰逢二寶也到了作天作地的年齡,一個人帶他們倆,連吃飯都不是易事,所以很多時候,上午我會帶兩個孩子去住在同一小區的奶奶家吃午飯,下午再把他們倆帶回。就是這短短的二百米路程,倆娃就表現出了一個明顯的現象,大寶喜歡摘不同的樹葉,二寶一定要撿地上的小石頭,甚至在看到一個比手裡那個更大更好的還會哈哈笑。現在是特殊時期,我也阻止過,然而並沒有什麼效果,孩子還是樂此不疲地把這些"可愛的小東西"撿回家。

孩子愛撿小石頭是天性,盲目喝止才是真愚蠢

樂此不疲撿“小東西”的孩子

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家長會立馬大聲喝止孩子,將孩子撿的"垃圾"扔的遠遠的,並且趕緊拿出溼巾給孩子擦手。如果孩子"屢教不改",有些父母甚至會懷疑孩子是不是心理上出現了什麼"特異"。

其實,孩子出現這種行為就表明他們的細節敏感期到了。關於"細節敏感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概念,當然也是因為它在孩子早期的成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簡單介紹一下,當孩子對周圍的微小事物表現出的敏感和執著,就意味著孩子進入了"細節敏感期",一般出現在1歲到4歲的孩子身上,在2歲左右尤為突出。

孩子愛撿小石頭是天性,盲目喝止才是真愚蠢

細節敏感期的孩子像總在用放大鏡觀察這個世界

蒙特梭利指出:

敏感期並不是一時的好奇,也絕非偶然發生的現象,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本能的渴望。

家長們一定要明確一點:敏感期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因為這是他一生中最輕易、最準確地獲得某種特定能力的時期。如果在孩子敏感期爆發的時間裡,他沒能遵照內心的真實想法獲得滿足,那麼,這個孩子以後恐怕很難甚至永遠地失去獲得某種特定能力的機會了。

面對孩子的"撿垃圾"行為,父母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回應呢?

1.理解—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的偏見認知,理解孩子行為產生的根源

站在小孩子的立場上,用孩子的眼光考慮,其實大人眼中的"特異"行為並不奇怪。

孩子愛撿小石頭是天性,盲目喝止才是真愚蠢

家長改變偏見,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孩子個子小,視野低,他們理所當然更容易看到地面上的、花壇裡的小玩意兒。另外,小孩子不像大人,他們更純粹,內心並不存在價值的概念,只有喜惡。大人看著就是髒髒的垃圾,孩子可能覺得小石頭上面的紋路很漂亮,玻璃亮閃閃很神奇,簡單來說就一句"好玩兒就拿著"。

2.放手—尊重孩子的喜好,給予他們自由探索的機會和空間

孩子愛撿小石頭是天性,盲目喝止才是真愚蠢

靜靜地陪伴,給予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和機會

帶孩子戶外活動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形,孩子抓草嫌有味道,孩子靠牆嫌弄髒衣服,孩子觸地嫌有土,自己忙活不停累得要命,孩子也懵圈。經常看育兒書籍或者和正能量寶媽交流的家長往往不會這樣,他們往往更平靜,做父母的沒有必要過於較真,家長一定要學會放鬆心態,適當放手,這樣孩子才有機會學會自己習得許多技能,同時也解放了家長。

臺灣神經科專家洪蘭教授指出:兒童教育應該秉承"順其天性"的覺醒。

孩子愛撿小石頭是天性,盲目喝止才是真愚蠢

兒童教育應該“順其天性”,尊重先行

孩子的大腦不必要花大錢去開發,不要給孩子太多限制,允許他們自由探索,他的大腦就可以發展的很好。

洪蘭教授通過腦科學研究告訴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因為他們的大腦對所有的細節都會產生反應。比如說,童年時期的重創,哪怕是一個恐怖的畫面,都不容易遺忘,即便長大以後理解了,這種感覺仍然無法消除。

孩子愛撿小石頭是天性,盲目喝止才是真愚蠢

家長對孩子的暴力行為和語言,會對孩子產生長遠的影響

所以說,家長的暴力阻止,即使是不經意的斥責和埋怨,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尊重孩子的喜好,只要孩子在安全的範圍內,給予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孩子定會給你更加震撼的表現。

3.引導—充分發揮大人的作用,引導孩子去創造,帶給孩子藝術的啟蒙

一種教科書式的做法就是父母只需要在旁邊陪著孩子,偶爾對著樂此不疲的孩子點點頭、笑一笑,協助孩子做好衛生防護,其他什麼都不需要做。

孩子愛撿小石頭是天性,盲目喝止才是真愚蠢

充分發揮大人的作用,給孩子指引一條探索之路

另一種更令人膜拜的做法就是父母藉機發揮一下,引導孩子玩的更"精",給孩子藝術的啟蒙。比如樹葉畫、石頭藝術等等。

曾經在網上看到,有個叫大衛的男孩,他在父親的鼓勵和引導下,給石頭賦予了新的生命和色彩,讓這些入不得大人眼的小石子煥發出了生機和魅力,同樣出彩的還有大衛的創造力和對生活的熱情。

孩子愛撿小石頭是天性,盲目喝止才是真愚蠢

大人引導孩子玩的更“精”,獲得藝術的啟蒙

在第一次看到兒子把石頭撿回家的時候,大衛的爸爸沒有訓斥和阻止,他啟發兒子去進一步挖掘這些石頭的可愛之處,發揮想象力,大膽去創作。就這樣,兒子的熱情被一點點點燃,創造力被激發出來,父子倆合作完成了一幅又一幅令人驚歎的藝術創作。

不可否認,大衛以後一定會有特別出色的藝術修養和欣賞水平。

充分了解並認可這麼做的好處可以幫助父母在心生焦慮的時候說服自己,更好的保護孩子童年的樣子。那麼,我們來看看為什麼家長應該努力保護好孩子的敏感期呢?

1.可以幫助孩子放飛想象力,種下善於思考和創造的種子

老話說:世界上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當孩子對某件事產生興趣時,明智的父母會順應孩子的精神需求,幫助孩子將探索的觸角進一步縱向延伸、橫向拓展,發掘更多更有趣的元素,延展出更多的可能。

孩子愛撿小石頭是天性,盲目喝止才是真愚蠢

引導孩子放飛想象力

有些家長會推脫自己能力有限,我想說,引導孩子並不需要父母一定要有多高水平。引導而非教導,父母只需要幫助孩子找到一片沃土,種下發現和創作的種子,讓它慢慢地生根、發芽,萌生出對生活的熱愛,如此簡單卻又意義非凡,何樂而不為。

殊不知,父母的一個疏忽,錯失的可能就是孩子內心一個七彩的美麗世界。

2.盲目阻止孩子會嚴重破壞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

大多數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大庭廣眾之下"撿破爛",都會覺得臉上無光,好像透露出是自己教導無方,才讓孩子成了"撿垃圾"的髒孩子。這種心理促使家長們不由分說地大聲喝止孩子,搞得自己要麼暴跳如雷,要麼憂心忡忡,孩子卻往往一臉無辜,甚至嚇得赫赫發抖。

孩子愛撿小石頭是天性,盲目喝止才是真愚蠢

大聲呵斥甚至暴力阻止是大多數家長最常見的反應

這種類型家長是最常見的,卻也是最愚蠢的。

生硬地呵斥甚至粗暴地打掉孩子手中的"垃圾",會慢慢扼殺掉孩子好奇的天性。手髒了、衣服髒了,洗乾淨就是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觀察力一旦破壞掉,那是再也找不回來的。

孩子愛撿小石頭是天性,盲目喝止才是真愚蠢

弄髒可以洗乾淨,孩子天性才是無法找回來的

一直以來陪寫作業都是令父母抓狂的一件事,很大一個原因是孩子專注力差,坐不住,馬虎出錯。小時候專注力被破壞,大一點以後做題就容易犯馬虎的毛病。

孩子愛撿小石頭是天性,盲目喝止才是真愚蠢

孩子專注力差很大一部分源於細節敏感期間專注力被破壞

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說過:

任憑怎麼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有所成就。

對孩子專注力的保護,是父母應該自始至終都有意識去做的事情。

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眼神會變得越來越犀利,他們總能發現大人注意不到的小細節,總能捕捉到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驚喜。我找東西的時候就經常向女兒"求助",而她基本上不會讓我失望,並且總會跟一句"媽媽,我是找東西小能手"。

孩子愛撿小石頭是天性,盲目喝止才是真愚蠢

觀察力和專注力是孩子失不可得的天性,父母應該自始至終好好呵護

3.父母引導孩子的過程可以成為增進親子感情的好機會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家長好像越來越不知道怎麼陪孩子,或者說除了完成學校作業、幼兒園親子活動之外不知道還能陪孩子幹什麼。比如我家袁先生陪孩子最常用的一招就是手機或電腦看視頻、聽音樂,再無其他。

孩子愛撿小石頭是天性,盲目喝止才是真愚蠢

父母和孩子合作完成創意作品是增進親子感情的好機會

任何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親人對自己永遠是溫聲細語的,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如果你時間不趕的話,遵從孩子的需求,陪他一起走進他的新奇小世界裡,以一種靜待花開的耐心去陪伴他、引導他,真正用心享受一下屬於你們的親子時光。

處在細節敏感期的孩子,細小的事物在他們的眼裡無比新奇,總能引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再不起眼、再廢棄無用的東西都能帶給他們無窮的樂趣。他們眼睛裡就像自帶"顯微鏡",總能看到入不了大人眼的"微觀"世界,發現事物之間的細小差異,發現更多的生活之美。

孩子愛撿小石頭是天性,盲目喝止才是真愚蠢

用心陪伴,守護孩子天性

毫無疑問,這是值得父母用心守護的天性,盲目喝止甚至因此而焦慮不安的家長才是真正被矇蔽了雙眼,識不得孩子最需要呵護的童真。希望每位父母都能正確認識孩子的細節敏感期,做好孩子的"伯樂",讓孩子的天性在今後的一生中爆發出強大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