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農民救星”還是“殺人魔君”?淺談張獻忠在四川的大西政權

張獻忠是明末清初的農民起義軍將領之一,他在四川建立的大西政權既是推翻明王朝的農民救星,也是抵抗清軍南下的堅固堡壘。然而,在四川民間曾流傳著他的許多傳說,最為聞名的是他在四川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出現了“

丁戶稀若晨星”的局面。關於這一傳說的合理性歷來被人們激烈的討論。現在,筆者便簡明扼要地談一談張獻忠和他的大西政權。

張獻忠建立大西政權的經過

張獻忠發於行伍之中,年少時飽受官紳之辱,於崇禎三年憤而起義,自稱八大王。其人陰險難測,變化無常,曾幾度被官軍追趕至絕路後詐降,待時機一成又起兵作亂。又與李自成協同作戰,震盪中原。後李自成威望日盛,幾奪河北,張獻忠不願鬱郁久居人下,便欲另謀出路,自立門戶。四川偏居西南一隅,遠離中原三方會戰的前線,且四川歷來是天府之國,富饒之地。更加可貴的是,四川地區易攻難守,如果能以四川為根據地便能伺機再逐鹿中原。於是張獻忠便果斷揮師南下。

是“農民救星”還是“殺人魔君”?淺談張獻忠在四川的大西政權

張獻忠起義路線圖

當時四川的最高長官是巡撫陳士奇,他本是一個督學政,對於軍事方面可謂是一竅不通,整日只知道吟詩作對,據史料記載“軍政皆廢弛”。並且有人還建議陳士奇在楚蜀之間的重要關口設重兵把守,這也被陳士奇拒絕。對於張獻忠手下作戰經驗豐富的農民軍來說,入蜀真的是比過凌晨四點的馬路還容易。張獻忠長驅直入,從重慶進軍,一路上並沒有得到激烈的反抗。據《蜀龜鑑》中記載,張獻忠的部隊“健鬥者十餘萬,....橫四十餘里,左步右騎,翼舟而上。”可見其軍容之浩大兵臨重慶後,陳士奇親自督陣抵禦。然而張獻忠的部隊找到了城池的弱點,在重慶城牆之中挖開洞穴,埋入火藥,點火引爆,重慶城牆應聲而倒,重慶遂克,陳士奇戰死。

重慶山城既克,四川平原便無天險可守。張獻忠派部將留守重慶,自己率大隊人馬殺向成都。成都兵馬本就缺乏。當時的蜀王朱至澍家資甚厚但為人十分吝嗇,四川巡按劉之渤勸他出錢募兵卻遭到拒絕。直到張獻忠兵臨城下時才答應出錢募兵,可當時人心惶惶,無人敢應。只有一支三千人的軍隊從川北開來,但在農民軍面前實屬不堪一擊。於是,張獻忠輕而易舉地拿下了四川第一重鎮成都,並且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攻陷四川其他的州縣。

崇禎十七年十月,張獻忠只用了九個月的時間便佔領了整個四川。他在成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稱帝,國號大西,年號沿用的李自成的大順,開啟了三年多的統治。

張獻忠建設大西政權的方式

張獻忠建立政權後,立刻開始了對大西國的封建化建設。顧誠先生在其扛鼎之作《南明史》中總結過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快速敗亡的原因:

沒有及時地從農民戰爭階段過渡到封建化的建設階段。

要知道,在封建社會,國家的主體便是封建的地主階級,所以說,在建立政權之後應該首當其衝地拉攏地主階級,使其承認政權的合法性。可是李自成桎梏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一味地對官僚地主們進行“追贓助餉”,即抄沒他們的家產用以建設軍隊,這便招致了大量地主階級的不滿。

地主鄉紳在地方還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不停地起兵反抗大順政權的統治。最能說明問題的便是吳三桂的起兵反叛:吳三桂本來已經與李自成達成了和議,願臣服於李自成。可吳三桂的家屬在北京遭到了李自成的追贓助餉,而且吳三桂最心愛的陳圓圓也被李自成的部將劉文秀所擄掠,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投靠了皇太極的後金國。在一片石,吳三桂與李自成展開決戰,結果是兩敗俱傷,滿清順勢入關,李自成屁股還沒坐熱便被逐出了北京城。同為農民軍的領袖的張獻忠則眼光比李自成高得多,一稱帝便迅速著手大西國的封建化建設。由於現在流傳下來的文史資料不多,我們無法全方面地一探究竟。但筆者將現存資料所記載的大西國的建設措施略敘一二。

  • 一、設立職官

張獻忠正式稱帝后,將蜀地藩王的府邸改為承天殿,作為自己的宮廷,並以成都作為西京;設置東西兩府;封自己的四位養子,也是自己的四員大將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分別為平東將軍、安西將軍、撫南將軍、定北將軍,都封王,號千歲,他們在大西國覆滅以後在反抗清軍南下時的民族鬥爭中建立了赫赫功勳。張獻忠又封王尚禮為中軍府都督,白文選為前軍府都督,王自奇為後軍府都督。又設置了六部,左右丞相等官職。封建政權的官僚制度初具規模。

是“農民救星”還是“殺人魔君”?淺談張獻忠在四川的大西政權

張獻忠養子之一李定國部隊行軍圖

  • 二、對境內居民實行嚴格的控制

對於控制境內居民一事,張獻忠一直採取的是一剛一柔兩種手段。比如說,當張獻忠攻破重慶後,將俘虜的數萬明軍的右手全部斬了下來,隨即便釋放,目的便是威懾其他軍民,不準與起義軍作對。然後,又將帶有自己印信的“西朝順民”的證件發給當地居民,聲稱只要出示這一證件,起義軍便會秋毫無犯,不與平民為難。通過這一剛一柔的手段,四川軍民迅速地順從於了大西政權。

對於地主官紳,張獻忠也沒有采取像李自成那樣只知道追贓助餉的殘酷手段。張獻忠深知地主官紳在當地的影響力,只要能夠爭取拉攏他們接納大西政權,那麼控制地主官紳所在的那片轄區的難度將會大大地減少;同時,地主官紳們通常都有做官的經驗,如果能將他們拉攏到大西國做官的話,其對於國家的建設的效果也會遠遠高於泥腿子出身的農民軍的官僚。所以,張獻忠在建國初期一直在爭取與地主官紳的合作。不少地主官紳看到了大西國已經完成對四川的佔領,明王朝已經覆滅的事實,願意與張獻忠合作以保證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利益前途,他們也被委派到各個官職上去。對於那些歧視農民軍的,不肯合作的,張獻忠則採取了殘酷的屠戮。

據《蜀難敘略》中記載,有一戶鄉紳不願意和張獻忠合作,於是張獻忠便“皆殺之,又案籍誅其妻孥,無得免者。”

同時,瞭解民間對大西國政權的接納情況,張獻忠還吸取了明朝採用特務的經驗,這一手段在西京成都的執行尤為嚴格。每天五更的時候,提督衙門便會派出數千名特務,打扮成乞丐,僧道,商販的形象,出入於大街小巷,偷聽民間的議論;晚上則潛入平民的住宅或者是房頂上,偷聽談論的話語,如果有人言語中犯了忌諱,那麼將會受到嚴厲地懲罰,並且左鄰右舍也將受到連坐。為了加強治安防範,防止間諜,凡是要出城的人必須去兵馬司登記身份信息,出行的地方,還要有人作保。如果到了約定的時間沒有回來登記的話,那麼他的左鄰右舍以及親屬統統都要被殺。如果當日往返,出城者臉上還要蓋一枚圖章,如果圖章有損毀或者是被汗水沖掉了的話,也要被殺。

張獻忠採取簡單暴力的統治措施,一時間人心惶惶,瀰漫著恐怖的氣息。

  • 三、開科取士,爭取知識分子

張獻忠對於大西政權的建設有著明確的思路,到了建設時期,他手下的武將便沒有多大的作用了,所以他要爭取儘量多的知識分子參與到大西國的建設之中。於是他在成都稱帝后便迅速舉辦考試,設立科舉與武科。他還親自寫了一篇萬言策,評價古今的帝王,他認為西楚霸王項羽為天下第一,頗有英雄相惜之情。

但他爭取知識分子的措施也有用力過猛,效果適得其反。他強迫所有的讀書人必須來參與考試,如果有違抗者,便又是滅門連坐,只能使得知識分子們更加怨恨大西政權。

  • 四、整頓吏治

張獻忠在建國之初任用了大量的明朝官吏,但張獻忠始終對他們有著戒備的心理。同時,為了防止他們將明朝晚期腐朽的作風帶到大西國政權中,張獻忠也是採取了很多嚴酷的手段。如平東將軍孫可望從漢中班師成都時,朝廷中很多的官吏為討好拉攏張獻忠的這位養子兼愛將,便出城迎接並且舉辦了豐盛的酒席。這便是犯了張獻忠的忌諱,當即下令用棍棒打死了二百多人,其打擊如此風氣的嚴厲可見一斑。

張獻忠是否真的是殺人魔君?

由上文可以看出,張獻忠為建設大西政權在各方面都作出了努力,但操作有些用力過猛,矯枉過正,終究是瑕不掩瑜。他的政策有過於嚴厲之處,但在那非常時期不用嚴厲的政策怎能保證大西政權的安全?儘管他殺了很多人,但他也不是一味地無休止地濫殺,而殺的是那些違背了他的法令或者腐朽的官僚。然而,為什麼四川流傳著張獻忠屠盡了四川的傳說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二:

  1. 張獻忠在窮途陌路時曾發動過對蜀地的報復,確實是屠殺了大量的人口;
  2. 明清史官對他的故意抹黑。

雖然張獻忠對前明的地主官紳嚴防死守,但由於他的措施過於嚴苛,對於不肯與他合作的地主官紳便動輒滅門,最終適得其反引起了他們的反抗。他們用自己的影響力,廣泛召集不滿於大西政權的人,起兵反抗。其中,有一隻由前明的參將楊展組織起來的兩千多人的起義軍更是大敗大西軍,一時間威名大振。四川的反抗大西統治的鬥爭遍地開花,讓張獻忠難以應對,最終他決定放棄四川,在陝西老家重新建立根據地。

在臨走之前,他對蜀地人的無情感到怨恨,自己盡心盡力地治理蜀地,卻落得個這個下場,所以他兇殘暴戾的本性便無可壓抑地爆發了。可是張獻忠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反抗他的是部分地主官紳,他卻將復仇的矛頭指向了整個蜀地的平民。他聽從了部下的建議,藉口舉辦科舉,開科取士,將數千名紳士貢監生集中在一起後分批帶到一座橋上進行殺害,屍體順著河流消失不見。隨後命令各州縣的部隊“據要處處殘滅,節節搜殺”殺害無辜的平民百姓。不僅如此,毫無人性的張獻忠就是對陪自己的出生入死的部隊也開始了殘忍地屠殺。他認為,他起兵的時候僅用五百人便能橫行天下,如今他的軍隊數十萬,卻連前明的反抗都無法鎮壓,於是便說:“非為將者習富貴,不用命,即為兵者貪戀懷二心。”以此為藉口宣洩自己戰敗的羞恥。他離開成都時便殺了十多萬人,後還覺意猶未盡一般,命令部隊排列前行,每過三個便抽出一個倒黴鬼殺了;後來,又以完成不了藉口殺害了數萬人,他下達命令,每個軍士外出打糧必須打滿六鬥細米,凡是沒達標的便一一殺戮。

是“農民救星”還是“殺人魔君”?淺談張獻忠在四川的大西政權

乾隆時期書籍記錄張獻忠屠殺一事

張獻忠究竟是殺了多少人呢?這個數據也是眾說紛紜。部分前明的史官出於對張獻忠的仇恨於是對於他的屠殺便大肆誇張地記錄:

《紀事略》中記載,張獻忠一次便屠殺了五百多萬的人口;

《續編綏寇紀略》中記載,張獻忠殺人總數一共是六億七千八百多萬。

當時全國的人口還不滿六千萬人,如此巨大的數據,很明顯地便是史官憑空捏造的。並且清朝史官也採取了明代遺民史官的記錄,他們是真的沒看出來數據是假的,亦或是他們在有意隱瞞著什麼所以順水推舟嫁禍給了張獻忠?這些由於史料的缺乏,我們現在也不得而知。

結語

張獻忠建國的初期,採取了許多符合歷史潮流的改革,符合了大多數農民階級的利益。但是,他在晚年的錯誤是無法洗白的。他對於部分明朝地主官僚的反叛卻錯誤地上升到了對整個蜀地人民的仇恨,導致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的實行,給整個蜀地帶來了恐怖的災難。歷史人物是豐滿的,對於張獻忠的評價只是停留在殺人魔君和農民軍領袖的兩個層面是遠遠不夠的,這是現代人犯了歷史研究中的形而上學的錯誤。依筆者之愚見,張獻忠早年參與農民起義軍顛覆了明王朝的統治,解救了萬千受壓迫的農民階級;但是在晚年的時候倒行逆施,對於蜀地人民的殺戮也是無法原諒的,所以,張獻忠早年的時候便是農民的救星,晚年的時候卻一步步淪落為了殺人的魔君。


參考文獻:

《明史》

《紀事略》

《明史紀事本末》

《續編綏寇紀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