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排雷一定要人工排雷,用科技手段或者直接轟炸不可以嗎?

風雲一點通


地雷這種武器在二戰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通過大面積的佈設雷區可以對敵人的進攻產生極大的障礙,使其進攻行動變得緩慢,進而遭到防守方重型火力的猛烈打擊,損失很大。實踐證明,假使雷區擁有良好的火炮和機槍進行掩護,靠工兵進行排雷是極其危險而且效能低下的,會遭到對方火力嚴重的殺傷,尋求更加高效、安全的排雷辦法是必然的趨勢。



在東線的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就曾投入新式的排雷武器,即半履帶式遙控炸藥車,先由工兵利用夜間隱蔽開闢出一條安全通道供炸藥車進入(一般在進攻前一天),等到進攻發起時在炮兵掩護下由德軍士兵駕駛炸藥車進入通道然後迅速撤離,遠處的裝有控制裝置的三號坦克啟動爆炸,進而轟出可供坦克通過的寬闊通道,實現裝甲部隊的快速突破,極大的提高了排雷效率。


戰爭後期隨著蘇軍轉入全面的戰略進攻,處於防禦作戰的德軍開始部署大量雷區以阻止蘇軍的進攻,蘇軍也開始考慮新式的排雷方式。通過為先頭的坦克安裝一種滾筒式掃雷器,直接駛入雷區利用巨大的滾筒壓力壓爆地雷,從而迅速開闢出一條安全通道。

雖然出現許多高效的、大範圍的排雷武器,但是仍舊不能完全替代工兵排雷,只有對那種預先探明的雷區使用坦克排雷器或火箭彈排雷器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而實際作戰中敵人經常會佈設第二道甚至第三道雷區,即在自己陣地的後方佈雷(會預留出守軍撤退通道,但是進攻方是無法知道),經常是坦克部隊在駛入雷區並遭到損傷後才會發現這些雷區,這時就只能依靠工兵進行緊急排雷了,一般進攻部隊都會配屬工兵單位,以便在進攻中對突然遭遇的雷場實施緊急的排雷。此外在山地等複雜地形的作戰中,採用大範圍的爆破排雷方式效果並不理想,仍需要工兵實施排雷。至於飛機轟炸和遠程炮兵射擊進攻排雷一般不會使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精準度太差,而且形成的巨大彈坑反而阻礙了己方進攻部隊的前進,進攻部隊只需要幾條可以滿足所有裝備通過的安全通道即可,大範圍的排雷顯得浪費時間而且毫無必要。


戰略論


有用科技手段或者暴力手段排雷的,比如使用排雷坦克直接碾壓過去排雷,或者直接用排雷火箭對目標雷區進行地毯式轟炸排雷,再有就是用排雷機器人,那麼,既然有各種各樣的現代化排雷手段,為什麼還要用人工排雷呢?這個其實是有多種因素在裡面的,首先,現代化手段並不能保證百分百把雷區的地雷排乾淨,因為有些地雷並是依靠撞擊、爆炸或者高溫等手段就能引爆的,只能通過雷管或者起爆藥等引信來激發,比如現在的地雷主裝藥一般是成本較低的TNT(特屈兒等裝藥的也有),這是一種典型的鈍感炸藥,僅僅依靠撞擊甚至是直接用火燒都難以引爆!

所以,使用機械排雷的方法或者是直接用火箭排雷車轟炸根本做不到百分百把雷區清理乾淨,除此之外,排雷的地點也是個很大的問題,比如在一些崎嶇的山地、叢林等地方,這些地方排雷車根本連進都進不去,更不要說是排雷了,就算用排雷火箭,你也要考慮到使用的後果,比如在山林的話,總不能把山給燒了吧,再說了,由於地形崎嶇,排雷火箭的排雷成功率也會更低,可能在事後仍然需要人工複查排雷,效率更低,而如果在雷區的附近有平民聚居地,那麼這片雷區的排雷的成功率的要求也會更加嚴格,基本上要做到百分百清理乾淨!

因此,即使是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想要保證排雷的成功率,人工排雷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不管是哪種排雷手段,都有一定的限制,排雷車、排雷火箭對雷區的地形是有要求的,並不是所有的地形都能使用這兩種排雷方法,至於排雷機器人,先不說可靠程度有多高,單單是成本就不是一般的國家能承受的,而且,對於特定的雷區來講,真的只有經過人工多次排查後,才敢保證這篇雷區已經百分百沒有威脅了,不然,即使你把這裡地毯式轟炸了一遍,你也不敢保證就沒有被遺漏沒引爆的地雷。

▲排雷英雄杜富國

前面說的是戰後排雷,其實還有一種是叫戰時快速排雷,顧名思義,就是在戰爭條件下,對雷區的進行快速排雷,以便保證部隊的行進。戰時快速排雷要求的是排雷速度,對排雷的成功率沒那麼嚴格,使用的基本上都是機械排雷手段,但是排雷的效果就不能百分百保證了,即使是知道此時的雷區可能還存在未引爆的地雷,但是為了不耽誤戰機,也是要強行通過的,所以啊,地雷真的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一旦埋到了地下,帶來的後續隱患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最後,在這裡向所有工作在一線的排雷英雄致敬,謝謝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我們築起了一道安前線!


哨兵ZH


可以

現代化的掃雷技術不是沒有,早期就出現了工兵就是為了對付地雷,而工兵的任務就是為了保證地面部隊遇到地雷阻礙的時候,工兵能夠迅速打開通道以便地面部隊快速推進,所以為了這個任務工兵很早就配備了一些掃雷車。

有的掃雷車利用裝甲車前方增加一個可以旋轉的軲轆,軲轆上纏繞著一些鐵鏈或者其他的東西,當軲轆旋轉起來的時候這些軟質物品就有了動能,如果通過調整軲轆的高度讓這些軟質物品對地面施壓,當然軲轆離車身有一定的距離而軟質物品排打在地面上造成的壓力引爆地雷,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

下面這種就類似於你說的轟炸的方式,掃雷車會發射很長的一段爆破索,然後爆破索落地之後引爆產生的對地面的壓力引爆地雷,然後爆破索引爆過的地方就是一條通路。

至於你說的轟炸出一條路那個太浪費時間也浪費錢,掃雷車攜帶爆破索不僅成本遠低於飛機帶炸彈,而且作戰更高效因為掃雷車是伴隨裝甲部隊後方的,自然來的更快更猛烈。


李曉偉


從世界範圍內,包括美軍在內的發達國家軍隊,在掃雷排爆時應付複雜的情況,也只能更多地依賴人工搜排的辦法。現在多數地形相對較好的地域一般採用機器排雷,而地形複雜的地域機械排雷無法展開作業,人工排雷會比較有優勢。比如:中越邊境地形非常複雜,山高坡陡林密,機器排雷根本派不上用場,即使用上了也不能確保全部排除了雷患,周邊的人民生命安全仍留有隱患。用人工排雷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地形非常複雜,不適合科技化機器作業。中越邊境掃雷作業,是在亞熱帶山嶽叢林地帶進行,有些地方根本沒有路,這裡山高坡陡林密,很多地方地勢險峻,有的地方腳下就是陡峭的崖壁,有的地方根本沒有路,科技機械化的排雷裝備在很多地方根本派不上用場,堪稱靈活的掃雷機器人也在這些陡坡和密林前寸步難行。第二個原因:混合型雷場情況複雜,科技機械化、爆破作業無法徹底清除雷患。埋設在中越邊境上的地雷不僅有中式、越式地雷,因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中蘇聯和美國的介入,蘇式、美式地雷也不少見。
地雷種類更是有防坦克雷、防步兵雷、松發雷、絆發雷、跳雷、詭計雷等至少數十種。在現有的技術水平下,掃雷機器人、機械化掃雷、爆破排雷等方式都很難確保百分百清排徹底,無法解決深埋在土裡的地雷,一些犄角旮旯很可能會被漏掉,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危險。為何要人工排雷?當然採用非人工作業的方式排雷可以很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的可能性。但中越邊境排雷的特殊性,卻讓我們的掃雷兵們必須挺身而出。要確保我們的國土上,沒有一寸土地遺留有地雷,必須“百分之百”安全。我們要確保移交給百姓的土地上,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潛在危險,必須“百分之百”安全。
在掃雷行動中,掃雷兵將根據不同的地形條件和雷場情況,採取人工搜排、火箭彈爆破掃雷、掃雷彈爆破排雷、縱火毀雷、機械掃雷和機器人排雷等方法,並非只是用探雷針、探雷器。雖然掃雷機器人等設備的加入能降低掃雷兵的危險,但這仍然是一個危險的任務。要確保中國軍人承擔的使命裡,不能打一丁點兒折扣,必須“百分之百”完成。 為了這些“百分之百”,中國掃雷兵選擇了讓一些國人難以理解的方式,把危險留給了自己。
當然,這絕不是不愛惜戰友的生命,而是軍人的責任與擔當。


飛雲正傳


首先,炸藥是存在撞擊感度、衝擊感度等各種不同的參數的,所以有的絆發雷和壓發雷用的是起爆管也就是雷管來引爆猛炸藥,最後來實現地雷的爆炸。所以不是所有的地雷都是能利用撞擊引爆的,最特殊的就是現在民用的銨油炸藥ANFO,只能用雷管和起爆藥包起爆,無論是加熱還是撞擊都不能起爆,也就是撞擊感度和熱感度均為零。那麼用炸藥來起爆行不行呢,答案是可行的,但是不知道題主有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人工掃雷的地方一般都是高山地區或者說是地形比較崎嶇的地方。這種地方不用說掃雷車掃雷,就是掃雷索都很難鋪設。那麼能不能用掃雷用的火箭炮呢,首先是造價過於高昂,其次它的附帶有害效應不可控,比如山火,衝擊波等等,而且這也不能保證地雷全部排光,還是需要人工排雷確認,整體時間更長。最後我說一下我的看法,其實很久之前駐伊美軍就開始訓練排雷犬和排雷鼠用來排雷,尤其是排雷鼠靈敏度高而且自身輕不會引爆地雷操作也輕微不會像有的掃雷犬一樣毛手毛腳的。如果我軍早日訓練出排雷動物,人工掃雷可能就會快的多而且安全性也會大幅度增強。


龍行天下617444833641


排雷是一項十分危險的工作,現在各個國家都是採用各種手段一起來排除一塊地方的地雷,並不是單純的採取人工排雷這一種手段。


重型車輛發射導爆索先把雷區炸一遍。

利用人工安裝爆破筒,去炸雷區。

通常如果發現對方的雷場,首先是使用爆破的辦法把地雷引爆,具體就是用導爆索炸,或者用爆破筒一段一段的在雷場中炸開一條通路,隨後是安裝了掃雷器材的坦克碾一遍,俄國人的坦克掃雷具就是兩個大碾子,西方國家也差不多,西方國家還喜歡用鐵塊抽地,或者用犁刀推,如果在戰時這樣的通路已經打開了,剩下的地雷場做好標記就完了,有功夫在慢慢排除。

用大碾子碾一遍。

最後在上人去探雷。

不過,這些排雷的手段都是在戰時可以,因為就算用了這些辦法,對於地雷並不能100%的掃除,在戰時不是100%沒有關係,但是在和平時期,由於生產生活的需要必須要100%的掃除地雷,這個時候就是十分困難了。象中國在中越邊境進行的幾次大規模的掃雷行動就是必須把地雷掃除乾淨才行。

中國的工兵對於這種地方,採取的套路和戰時差不多,不過首先進行的是防火,這種辦法利用中越邊境植被茂盛,可燃物多的優勢,首先用火焰產生的高溫引爆地雷,地雷的確都有防殉爆的功能,但是對於長時間的燃燒也還是經受不住,燒完了再用炸藥炸,就是一開始說的用導爆索炸,這一遍炸完了,再用人工探測的辦法用探雷器慢慢清掃,這一遍是最細緻的一遍,這一遍掃乾淨了整個雷場就乾淨了,但是這個也是最危險的一步,出現人員傷亡都是在這個階段。


現在排爆機器人用的越來越多了。

這種連燒帶炸的辦法,對於一些缺乏植被覆蓋的地區就很麻煩,當地沒有可以供給燃燒的燃料,原來看到過資料是可以利用噴火器冷噴,先把燃料噴到雷區上,然後再點火。當然,使用空氣燃燒武器也可以引爆地雷,不過目前的實際掃雷中並沒有看到這樣做。

使用炮火或者航彈對於雷區進行爆破的辦法,理論上也是可行的,但是在實際的掃雷作業中很少這麼幹,原因是,炮彈和炸彈產生的彈坑會極大的妨礙通過雷區的行動,等於是排除了地雷但是又給自己挖了一堆坑。


掃除雷區以後的驗收典禮,不過這張照片應該是補拍的,畢竟誰有膽子站在雷區裡邊,就算是記者有膽子,部隊也沒有這個膽子。

現在在小規模的治安戰中,對於地雷就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了,由於這種地雷的雷場小,而且雷場的位置並不清楚,目前這種小塊的雷場多數是依靠人工發現和排除,還有部分是通過軍犬發現,而根據美軍在越南戰爭的經驗,這種雷場大部分都是被人員觀察發現的,包括在伊拉克的土炸彈也可以看作是土製的地雷,美軍對付這種地雷倒是採取了一些科技手段,主要是通過干擾起爆的手機信號來不讓炸彈引爆,最後的排除也是可以通過排爆機器人來完成,不過在大規模戰爭中,還是少見一些,不過使用排爆機器人的確是可以減少人員的傷殘,也會是以後的方向,不過現在探測地雷還是一個技術難題,尤其是現在地雷中金屬材料越來越少,當然好像有條約要求地雷中的金屬含量必須超過1克,但是這種條約到時候是不是遵守,只能看當事國的心情了。


紅色手電筒


地雷作為一種埋於地表之下的小範圍殺傷性武器,在戰爭中特別是一些防禦工事中多有采用。一旦踩上單兵即使不會死亡也會立即喪失作戰能力,在以前的眾多戰役常常見到它的身影。也正是因為地雷的隱蔽性太高了,以至於若是要排雷沒有專業的設備根本無處下手,而工兵的一點失誤可能就會釀成大禍。在科技迅速發展的如今,掃雷竟然大部分還是得依靠人工。掃雷危險係數這麼大,難道就不能借助科學手段去完全排雷?專家表示:存在這一條件限制了機器排雷,那就是在複雜地形下佈置的雷區。

地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時期,宋軍就是藉助它在金軍攻打陝州時給金軍造成重創。近代隨著炸藥質量和引爆方式的優化,地雷變得款式眾多,而且廉價。作為便宜還能高效發揮作用的武器,在很多戰役都用應用,目的是為了妨礙敵人進攻和拉扯敵人,以等待援軍幫助,主要側重防禦功能。從殺敵的角度,它是極好的利器,可從人道主義方面來看,它為平民帶來的傷害更是不可估量的。

地雷有一個可怕的特性,那就是埋下50年後依然能夠觸發,並且極具威力。所以在戰爭結束後,比如越戰,它遺留下的地雷則永遠的留在了戰場上,即使戰場已不再是戰場。這些隱患在50年後的今天依然存在,並且時刻都在威脅著平民的生命,現在世界上還存在數百萬顆地雷需要去清理,而清理的代價則是十分巨大的。所以這也是國際公約禁止使用地雷的原因。

那麼想辦法去排除這些存在巨大威脅的“死神”是如今唯一的搶救方式。雖然現在有機械排雷等方式,可因為一些地形的複雜地勢,有的地方是懸崖峭壁,有的則是崇山峻嶺,還有的地方根本沒有路,人都難走,更別說用機械排除了。

這時,也只能依靠人工。並且大多數時候人工一寸一寸的排雷要比科技排雷精確的多,所以人工排雷還是如今排雷的主要手段,就算是先進的美國部隊也不例外。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混合類雷區中,因為地雷的大小和引爆方式都不同,即使機械排雷也無法做到徹底排除隱患。

但是也並非所有的場合都無法使用機械科技排雷,在平坦的,較為單一的雷區中,機械排雷還是能發揮較大的作用的。不過為了保守起見,大多數情況還是要進行人工排雷以完全排除隱患。除了地雷外,還有好多戰爭遺留物時時刻刻的威脅著平民老百姓的生活,比如生化武器和未爆炸的炸彈等。可戰爭又何嘗不是無奈之舉呢?


諸葛小徹


當然可以,只是有時候條件不允許罷了,人工總會是在不得已的時候才為之的。在正面戰場上,排雷的方式可以有n種。

戰機轟炸排雷,一般執行這個任務的是戰鬥轟炸機,這種戰機直接掛載集束炸彈排雷,一發集束炸彈下去一大片雷場都會被引爆,這是大型裝甲部隊出擊時的排雷方式;

機炮開路掃雷,執行這個任務的是攻擊機或者武裝直升機,利用攜帶的機炮對區域內的雷區進行拋射開炮,在雷區中央炸開一條通道,這是裝甲集群快速行軍時候的排雷方式;

掃雷車掃雷,執行這個任務的往往是由坦克掛載掃雷器,然後壓爆這些地雷。在雷區裡開出一條道路來,這是混成軍隊行軍時採用的排雷方式;

而人工掃雷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一般來說只會是在滲透部隊才採用,由於滲透部隊不能攜帶各種重型裝備,沒有那麼多排雷手段,才不得不借助於人工來排雷。而且作為滲透部隊,人工排雷的方式還能防止地雷被引爆洩露身份。很多地方被佈置地雷只是為了警示作用,引爆了地雷人家也就知道了。


優己


如果只是進攻路上需要快速通過雷場那麼辦法很多,爆破桶爆破索炸開一條路或幾條路就行;即使沒炸乾淨出現傷亡也是可以忍受的~但是現在雲南廣西邊境的排雷是為了百姓的用地安全,那麼必須保證排乾淨,所以即使爆破了也得人工再排


張亮kkk


錯的離譜,科學技術根本排除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