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M16槍族可以說是當今世界除AK家族傳播最廣泛最成功的步槍,也是美國在二戰以後服役時間最長、型號最多、影響最大的一款輕武器了,甚至和AK一樣成了一種文化符號。伴隨著M16步槍的發展的同時,大量關於M16的“神話”和“謠傳”也一直在網上流傳,尤其是M16是如何擊敗M14成為美軍制式步槍的經過,網上有著太多的“同人”故事,今天噴火君就簡單介紹一下M16是如何成為美軍制式裝備的。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M16的人性化形象

故事的起點——齊射計劃

1948年美國陸軍成立了作戰研究辦公室(Operations Research Office)簡稱ORO,該部門的工作是通過研究士兵們在戰時的行為科學,來為軍隊提供參考意見。ORO通過研究一、二戰和朝鮮戰爭的大量戰例和走訪參戰老兵做的調查表得出了“步兵武器只有增加發射數量,才能提高命中率”的觀點,與當時美軍奉行的遠距離精確射擊觀點相左。

ORO的報告裡提到步兵造成的傷亡80%是在180米以內造成的,當距離超過274米(300碼)的時候步兵班組手裡的步槍和輕機槍的命中效果就會變的非常低,雖然這些武器的有效射程遠遠超過這個距離,但是因為地形狀況、戰場視線、目標運動、射手自己的身體心理情況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實際戰場上士兵大部分時候是在近距離進行概率性射擊,而不是按照訓練要求的那樣對遠距離目標展開瞄準射擊。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實戰中往往沒有仔細瞄準的機會

在報告的最後ORO提出將來的戰爭必將是一場雙方都高度機械化的戰爭,交戰距離會比二戰更近,士兵們的運動速度也會比之前更快,命中將成為一個”概率性“問題,長時間的精確瞄準在未來戰爭中對普通步兵而言是沒有意義的,需要給步兵提供一種高射速或是同時發射數發子彈的多管武器,來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彈丸發射數量,以此來彌補士兵們的射擊誤差來提高命中率。用人話來說就是誰發射的子彈數量多,誰命中的機會就多,誰就佔優勢。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瘋狂輸出才是王道

ORO的這份報告也獲得了美國陸軍軍械部輕武器司的認同,並以此報告為基礎展開射擊試驗,得出的結果是新槍械如果能連續將四發子彈射入.5米範圍內,那其實際命中率將是加蘭德步槍的2倍以上。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齊射比單發更有效

1953年美國陸軍開始”齊射計劃“(Project Salvo),旨在研發一種高初速、高射速、高命中率的的新型槍械,齊射計劃的範圍非常廣 腦洞也非常的大,其中許多計劃內容放到現在來看也是非常的“超前”,從多管武器到箭型彈到多頭彈到現在稱霸全球的小口徑高初速彈都在齊射計劃之中。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齊射計劃的部分腦洞產品

從AR10到AR15

阿瑪萊特公司創立於1954年是一家非常年輕的槍械公司,AR之父尤金·斯通納就是在該公司擔任主任工程師。一般來說資歷越老,市場佔有率越高的老牌公司就越傾向於保守傳統的設計,越是新生代公司越是敢於創新來彎道超車,(手機市場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AR10就是阿瑪萊特試圖彎道超車擊敗春田、柯爾特這些老牌公司的產品。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AR10的三款原型槍

AR10非常大膽的使用了大量鋁、鈦和塑料這些輕質材料。AR10的機匣由鋁材製造,槍管由鈦合金內襯管、外面包鋁管制造,槍托和護木則是用塑料和玻璃纖維製造。因為大量使用這些輕質材料,AR10的空重只有4.1kg。

在外形佈局上AR10也非常大膽的採用了槍托與槍管在同一水平直線上的設計,使抵肩點處在槍膛軸線上,以此降低槍口上跳,槍托內的復進裝置含有緩衝器,能進一步降低後坐力對射擊的影響。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AR10數據性能:

口徑:7.62×51mmNATO步槍彈

全長:1029 mm(不含刺刀)

重量:4.1kg(空槍重)

射速:700發/秒

初速:845m/s

AR10也參與了戰後美軍第一代新步槍的招標(輕型步槍計劃)。雖然AR10相比同臺競技的T44(即後來的M14)和T48(FN FAL)是最輕的也是最容易操控的,但是在一次射擊試驗中AR10因為過熱導致炸槍管開裂,導致AR10立即失去了繼續參與的資格。不過噴火君認為這個炸膛事故只是剛好給了陸軍淘汰AR10的藉口而已,陸軍老爺們早就內定春田兵工廠的T44是下一代制式步槍了,AR10和FN FAL都只是陪太子讀書而已,整個招標流程就是給T44不斷完善的過程,即使AR10沒有出現事故也註定會被淘汰。這個過程如果細講的話沒有四五千字說不清,噴火君將來有機會再介紹,今天就不再展開了,大家知道美軍槍械的招標過程有大量貓膩就行。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炸膛的AR10

AR10競標失敗後,阿瑪萊特公司開始把研究方向轉到了當時另一個熱門的課題——小口徑高速彈。1957年作為齊射計劃的一個分支計劃,威萊德·維曼(Willard G. Wyman)將軍要求各槍械公司研製.22口徑步槍。斯通納把AR10等比縮小以配套使用雷明頓.223 步槍彈(5.56×45mm槍彈),並把AR10的符合槍管改成了傳統純槍管,其成果便是AR15.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阿瑪萊特生產的AR15

1952年美國彈道研究實驗室就在著名的《步兵步槍有效性研究》裡提出了使用小口徑高速彈的子彈步槍的實際效果將比大威力的半自動步槍更好,但是美國陸軍內部保守派始終堅持全威力步槍彈,否定小口徑高速彈的價值。

1958年開始AR15開始參與美軍內部的各種實驗,其結果都證明AR15是一款輕便而且易於操控和拆解的武器,其在惡劣環境下的故障率也低於當時已經被選為制式步槍的M14步槍,在模擬惡劣沙地作戰的情況下的射擊實驗中 AR15的故障率為6.1發/千發,而M14卻高達16發/千發。

美國陸軍步兵局在1958年對AR的實驗報告裡承認:AR15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武器,相比M14更輕便也更容易操控,小口徑高速彈的侵徹和停止作用方面相比全威力彈也有著更好的表現,而且在同樣負重情況下使用小口徑步槍的士兵的攜帶的藥量是使用全威力彈的士兵的三倍(40公斤戰鬥負重下 M14步槍手可攜帶220發彈藥,AR15步槍手可攜帶650發彈藥).其最終觀點認為AR15雖然還有點小缺陷但是在繼續改進後完全能取代M14成為美軍下一代制式步槍。(雖然M14在1957年就被選定為制式步槍,但其大批量生產要到1959年才開始,而且生產進度不快,一直到1961年第三次柏林危機的時候柏林美軍還在用M1加蘭德步槍,可以說此時M14的地位並不穩固)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就在這局面大好的情況下一個重量級人物發話了,差點讓AR15和後來的M16槍族胎死腹中。美國陸軍參謀總長麥克斯韋·泰勒(Maxwell Taylor)將軍是全威力步槍彈的死忠,他在1959年2月宣佈陸軍只會採用M14作為制式武器,絕不會採購任何小口徑步槍。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麥克斯韋·泰勒(Maxwell Taylor)

柯爾特接盤,AR15逆襲成為M16

泰勒將軍的言論給了AR15和阿瑪萊特公司致命的一擊,小本經營的阿瑪萊特再也無力繼續推進AR15了,只得在1959年12月將AR15這個項目打包賣給了柯爾特公司。

財大氣粗的柯爾特公司接收AR15項目,開始兩手準備。一邊繼續改進AR15,一邊開始對美軍高層展開活動遊說。柯爾特作為百年軍火巨頭和美國政府和軍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其能量遠非小作坊一樣的阿瑪萊特可以比的。1960年6月美國空軍對AR15展開試驗,當時的空軍副參謀長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將軍對AR15的表現非常滿意,當即向柯爾特下了8500支AR15的訂單,用以裝備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的地面警衛部隊。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就是那個火燒東京的李梅

AR15最大的機遇還是在越南,1961年美國已經開始介入越南戰爭了,開始了出槍出顧問的所謂特種戰爭。當時美軍在越南雖然沒有大規模地面部隊,但是其軍事顧問已經普及到了南越軍隊的營連級單位中,而且特種部隊也已經在越南展開活動。笨重的M14在越南熱帶雨林的環境下很快就顯得水土不服了熱帶雨林情況下交戰情況往往會非常近,全自動掃射擊是最常見的射擊模式,但是M14在全自動射擊模式下難難以操控的缺點暴露無遺(其實也有可能這些部隊連M14都沒有還在裝備M1加蘭德步槍)。駐越美軍當時儘可能的收羅M3卡賓槍和各種衝鋒槍這些輕便的自動武器來裝備自己。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越南戰場上美軍的“老式裝備”

在柯爾特的運作下1961年8月越南軍援諮詢小組為南越軍隊購買了1000支AR15進行實戰檢驗,相比笨重的M14,AR15在射速和操控性上有絕對優勢,相比各種衝鋒槍,AR15的射程和侵徹力也有著絕對優勢。憑著這些優點,AR15很快就征服了在越美軍。駐紮在越南的美國特種部隊強烈要求增加AR15的裝備數量。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M14和AR15在越南的同臺競技是最客觀的試驗

這時候難題就擺到國防部長羅勃特·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面前了,一邊是陸軍高層要求繼續擴大M14的生產,並堅持認為M14比AR15優秀,另一邊是空軍和越南前線對AR15一邊倒的肯定。而且矛盾從軍隊也蔓延到了民間,媒體爆出了春田兵工廠在M14的競標過程中使用了不正當競爭手段,在民眾中產生了巨大輿論影響。(背後有沒有柯爾特的運作 噴火君就不知道了)

面對輿論麥克納馬拉決定讓陸軍監察部門介入,在陸軍監察部隊的調查下的確證實之前的一系列試驗存在不客觀因素,並重新開始進行AR15和M14之間的比較試驗。

這次試驗的結果則是證明裝備AR15在整體上更有優勢,除了前面說的全自動射擊優勢和操控性外,還更容易維護和訓練。AR15在成本上也更佔優勢,1963年採購一支M14需要114美元,而AR15只需要101美元,而且在擴大生產規模的情況下可以繼續下降,如果全面裝備AR15則可以讓美軍步兵擁有比同時期蘇聯步兵擁有更強的火力優勢。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在事實面前,陸軍高層不敢再力挺M14了,1963年麥克納馬拉宣佈停止M14的生產和採購,AR15獲得XM16的編號(X代表實驗性),並首次獲得十萬支的大額訂單。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不是結局的結局

M14的停產和XM16的大規模採購,並不代表M16就在陸軍內部站穩腳跟了,陸軍高層對於”強加“給他們的M16是牴觸狀態。陸軍高層寄希望於SPIW計劃(特種用途單兵武器Special Purpose lndividual Weapon)來取代M16.按計劃SPIW將是一支可以精確點射箭型彈,可以安裝榴彈,並且重量控制在4.3kg以下。按照設想SPIW的性能將全面超越M14、M16和AK47在內的同時代步槍。按照最初的設想SPIW將在1968年設計完成,陸軍認為現在庫存的M14和臨時採購的XM16已經足夠取代老式加蘭德,並可以撐到跨時代的SPIW服役。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SPIW

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SPIW的理念過於超前,要求的參數也太多,始終拿不出理想的產品,直到1967年美國陸軍已經不得不面對現事,放棄了SPIW計劃。轉而採購80萬支XM16E1,並給予其正式編號M16A1.自此AR15/M16才是正式在美軍內部站穩腳跟。

漫長的角逐——M16是如何取代M14的

總結

AR15/M16的入役過程可以說是充滿著曲折和偶然的,如果阿瑪萊特沒有將AR15項目出售給柯爾特而是堅持自己研發,那很有可能AR15都無法獲得後續和M14對標的資格。如果沒有越南戰爭,那AR15和小口徑高速彈的優勢和M14的缺點也沒法這麼快體現出來,美軍很有可能平穩的生產M14(像FNFAL那樣)。如果SPIW的目標訂的這麼高,美軍也真可能搞出一種更新的步槍來取代M14和M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