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爬期很重要,怎麼才能引導他自己爬呢?

羊舍妞


讓育兒更科學!今天回答網友的問題!

中國古話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好,這是對新生兒發展現象的總結,但是很多時候這個時間不一定準確,有的寶寶要晚一些!

爬行,是嬰兒發育的一個重要特徵,這是探索未知世界的願望,也是自理能力發育的表現!

一,嬰兒探索未知世界的願望。人類的靈性在於發現,尤其沒有觸及過得事物比較好奇,這個時候嬰兒也開始具備這個素質,爬行是他們唯一的方法!這個時候家長要注意引導,完成孩子的想法!

1家長模仿演示引導。一般情況下,這個時候的寶寶通過觀察家長的動作完成對陌生的探索,家長示範爬行動作,這樣教學簡單實用。

2藉助其他教具引導。網絡或者實體中有一些寶寶爬行的玩具,買回來放在包包身旁,寶寶逐漸學習這個姿勢,學會爬行!

二,寶寶爬行,是身體發育好和興趣培養的體徵,逐漸學會自理完成任務!

1興趣玩具引導。一般通過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一端,寶寶就希望得到他,進而爬行獲取!

2家長話語引導。家長在希望爬行的路徑的一端等待寶寶,用語言吸引寶寶到達目的地,這個時候,只能通過爬行的方式到達,通過言語,鼓勵的方式讓寶寶鍛鍊爬行!

總之,寶寶爬行其實很容易訓練,這是人類本能階段的體現,家長不用刻意為之,只是尋求“陪伴好玩的心態”就可以達到效果!

如果認同請貢獻你的想法,同時轉發給需要的家長!別忘記關注我喲!


盛蛋囧爸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每個孩子學爬的時間和方式都是不一樣,和家人的引導有很大關係,我家老大在一歲之前一直沒有學會爬,我們也沒有刻意的引導他學爬。

當時我們在我單位的家屬院裡租的房子,地面是水泥的沒有貼瓷磚,看著不乾淨。本來是到了孩子學爬的月份,看著地面那麼髒就不想把他往地上放,同事家的孩子和我們的一樣大,她家孩子是直接放地上讓他自己學爬,一兩個月下來褲子都磨破了兩條,等兩個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有明顯的差異,人家孩子是挪凳子拿東西爬高上低的啥都幹,我家孩子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有心去和人家搶東西,沒有那麼大的力氣,連挪步都有點害怕。我當時真有點後悔,還是讓孩子學爬比較好,孩子在每個階段該做什麼事情一定有他的成長規律,我們不能因為外在的一些因素而打破這些規律。

老二就不一樣了,雖然現在只有十個月,爬的已經很溜了,八個月之前的變化不明顯,八個月之後能明顯感覺到孩子的進步,一天一個樣。八個月的時候把他放到墊子上,他坐的還不穩大人還得在後面扶著他,生怕一不小心他摔倒了磕著碰著。

九個月的時候坐的就比較穩當了,每天看著哥哥在玩各種玩具他著急呀,時不時的伸手去拿,有時候還差點摔倒,從身子往前傾去拿東西到直接從坐位變成爬位,孩子學會爬了,我當時特別興奮。

剛開始孩子爬的並不好,爬一會兒累了就不動了,寶媽可以拿著他喜歡的玩具放到離他手上面一點的距離,慢慢的把距離拉大些,孩子的學習能力特別強,差不多一週的時間就能爬的很溜了。

八個月的孩子不會爬是比較正常的,從坐位到會爬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過程,家長耐心引導就好!




山園靜梅


很高興在這能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經驗!現在我家小寶6個月18天了,她是20十幾天的時候會抬頭,然後大概三個月的時候就喜歡扭動著身體要翻身,孩他爸經常教她在床上翻滾,到了4,5個月的時候腰總打挺,喜歡大人抱著她胳肢窩站著蹦跳,雖然這樣對她腿部骨骼發育不好,容易成輪圈腿,她就是喜歡這樣玩,後來我們就儘量不給她那樣蹦了!現在能獨立坐在爬爬墊上拿個玩具自己在那玩了,嘴裡邊嘟囔著,時常還笑出聲!最近特別喜歡觸摸各種東西,尤其喜歡撕紙,我們有時候把她趴在墊子上,距離她前方放一一包抽紙,讓她自己去夠,這樣順便練習她爬行了[我想靜靜][害羞][可愛][玫瑰]





紅茶心飛揚


現在跟多人都糾結孩子不喜歡爬,,或者是不爬,老話都說七坐八爬的,8個月的寶寶就是要開始學爬的

想著讓孩子爬首先要學會放手,我鄰居家個寶寶比我家寶寶大幾天,八個月了還不會翻身,我家的已經到處爬了。她每次說起都說“你家的會翻身啦,會坐啦,會爬啦”各種羨慕。我跟她說你家的不是不會,是你沒有給她發揮的空間。因為天氣冷,孩子不是抱著就是揹著,我讓她把爬行墊子拿出來,她說天太冷了,天氣熱點在說,我就想問這是孩子不會爬嗎?是你跟本就沒有給他爬的機會。

想讓孩子爬,就要有足夠吸引他爬的動力,所以絕對不能給他玩具,(我的意思是他手上不能有玩具,他手能觸到的地方什麼都不能有)我家女兒是手上只要有張紙巾都能玩半個小時的。然後把他的玩具放在他輕輕一挪就能拿到的地方。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只有一個拳頭的距離,然後慢慢的拉長距離。

我家寶寶剛剛開始的時候,也只是在爬行墊上爬,那天我搞衛生的時候找出一包結婚剩下的一包氣球,然後我就吹了一個給他玩,我上個洗手間的功夫,他去抓那個氣球,從客廳追到了廚房。


舒心媽媽


1.8個月不會爬也很正常,每個孩子有自己發展的階段,也許今天還不會,明天就會了呢。 我家孩子差不多8個半月的時候會爬的,剛開始8個月的時候不會爬,我也就開始著急了,著急還沒幾天,就會了。覺得自己白著急了, 哈哈,當媽媽後,好多這樣的情況,有木有?

2.有意識的引導也很重要,把玩具放在孩子前面,引誘娃來拿,爸爸媽媽做示範,我們為了娃啥都做得出來的,趴在地上爬算個啥,哈哈。

3.會爬之後,為了保持濃厚的爬行興趣,可以入手爬行筒,宜家淘寶都有賣哦,我們入手了,使用率很高,讓娃多爬了不少,大人也爬,每次都卡的嗷嗷叫,孩子笑的嘎嘎響。


淘氣媽


家裡有爬爬墊的話平時把寶寶放在爬爬墊上面玩,把玩具放在周圍,特別是有聲音的玩具,寶寶會很喜歡,這個時候正是寶寶好奇的階段,對聲音很敏感,聽到聲音就總想去尋找。

家裡老人說“三翻六坐九爬”,其實這個對於每個寶寶來說,也不太合適,我家寶寶三個月的時候完全不會翻身,當時生第一個,一點經驗也沒有,有時候也愁的很,結果慢慢到了六個月,才發現他直接越過了翻身,自己坐起來了。

真的嚇一跳,仔細觀察才知道是因為冬天穿太厚了,真的是難為寶寶了,因為我家寶是九月份出生的,到第二年三月份湖北都還挺冷,天天穿的跟小包子似的。

不知樓主座標哪裡也有可能是冬天穿太厚的原因,小寶爬不動,伸展不開手腳,只要不是太大的問題,這個不需要太大的憂慮。

我們家寶九個月出了八顆牙後,到一歲半其他牙齒就跟被定住了,左盼右盼咋都不出,結果一過了一歲半,都跟春筍一樣,全部一下子都冒了出來。

小寶寶有自己的成長軌跡,在帶孩子方便,可以借鑑別人寶寶成長過程,但千萬不要焦慮,小寶寶雖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但他是很聰明的。


月中山


爬行是寶寶成長髮育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大動作。爬行的過程,有助於寶寶骨骼、肌肉的鍛鍊,為日後的行走跑跳奠定堅實的基礎,也有助於大腦的發育,提高身體各部分的協調性。

寶寶爬行能力發展階

供爸媽們參考

寶寶7~8個月匍蔔爬行

寶寶的小肚子貼在地面,葡蔔著爬,這時,兩條腿拖在後面還不起作用,只靠手時的挪動來葡匐前進。

由於此時的身體的協調性還不夠,因此經常爬會出現向後退或向旁邊爬的情況。

第9~10個月手膝爬行

寶寶的小肚子不再貼著地面,會用手和膝蓋撐著地面爬行。

這個階段,主要引導寶寶:雙手和雙腿交替移動,當在爬行中遇到障礙時,能變化方向爬行。

請以寶寶的視角來看一看你的家。

如果寶寶在爬行中遇到“危險",他很可能就不會再進行第二次的"冒險"行動。所以,父母不妨在寶寶爬行地方也爬一次,做一次安全檢查:

1)地板上是否有零碎的小東西,如硬幣、掉落的耳環、回形針等。

2)地板是否有毛刺、地磚否有破口、沙發底部是否有突出的小釘子。

如果發現上述情況,請及時處理,以保證寶寶爬行的環境安全。

對寶寶胖寶寶和懶寶寶,應該怎樣鼓勵他爬行呢?

可以在寶寶面前放上玩具,用玩具吸引寶寶爬,也可以在寶寶面前拍手,用誇張的表情和語言鼓勵寶寶爬,寶寶努力了就要給他表揚,抱抱他、親親他。

冬天了天氣較冷,寶寶不愛動,怎麼幫寶寶練習爬行?冬天天氣較冷時,寶寶穿的衣服多,不利於四肢活動,在家時可以開空調、暖氣,保持合適的室溫,寶寶的衣服穿得少一點,也就方便做各種活動了。





我是蒙氏教師


我是林媽悠媽、非常高興回答問題

我家大寶沒有學會爬直接學會走、當時還感覺孩子厲害,現在看來後期運動的協調確實不太優秀,所以小寶這會、我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她爬、不過現在是到處爬、控制不住了。

爬行,是寶寶動作發展“生涯”中的第一個重要里程碑,每個人最早主動向前移動的運動就是爬行。

如果寶寶沒有爬行的慾望,家長可以用毛巾把肚子兜起來,離開地面,寶寶就能更快學會爬行。

也可以讓寶寶做一些幫助小肚子離開床面的訓練。將寶寶的小肚子托起,把兩條小腿交替性的在腹部下一推一出,每次練習可反覆進行6-8次,每天定時訓練數次。在寶寶兩條小腿具備了一定的交替運動能力後,在他的前面放一個玩具吸引他,促使寶寶使出全身的勁向前匍匐地爬。但在這一階段,寶寶容易出現的情況是不但沒有前進,反而後退了,或是開始爬不動或很吃力。出現這種情況時,媽咪可用雙手稍用力頂住寶寶的腳掌,給寶寶一點支持力,促使他往前爬。這樣,寶寶很快就會學會用手和膝蓋向前爬。

或者在家裡可以用被子和靠墊搭成一個斜坡讓寶寶面朝下趴著,用玩具逗引寶寶往下挪動取玩具,斜坡的慣性也能起到助推的效果。比起平地,趴在軟軟的墊子上寶寶更難保持平衡,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呢。

爬的好處特別多、可以增強體質、可以有助於協調性發展、可以促進大運動和精細動作發展、可以促進感統能力、可以促進語言發展~~

快來爬吧!



林媽悠媽


“爬”對孩子是非常有意義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需要提醒的是:在實現孩子“爬”這個培育目的時最好使孩子處於自覺、主動實現協調訓練的角色中。因為單一的通過器械或者口令讓孩子被動的完成“爬”的訓練過程,會大大消減孩子“學習”的興趣度。

寶寶會獨坐之後他們不甘於原地活動,大概糾正7個月的寶寶就開始嘗試體位的轉換,他們會從直腿坐轉換成盤腿坐,繼而轉換成一腿外展外旋,一腿內收內收,準備從坐位轉換成俯臥位,7個月寶寶要適應俯臥位肘支撐才能使胸部離開地面,相繼也才能出現腹爬,8個半到9個月的小寶們要能完成手支撐和雙膝支撐才能轉變成四點支撐位,要想寶寶動起來就需要寶寶全方位的引導練習了。

一般小兒爬行有兩個階段,首先會匍匐向前

然後是手和膝蓋支撐起來爬。匍匐爬的益處很多,俯臥位移動有助於加強雙臂及雙腿的力量,為小兒將來手膝爬行時臂——腿協調運動做準備。

匍匐爬的要求:

小兒以腹部為支點,前臂觸地,將軀體向前拉。雙腿也可以交替或一起運動。要進行此項訓練的前提條件是小兒不抗拒俯臥位,抬頭90°,胸部能離開床面。訓練方法:小兒俯臥位,在他前面1米左右處放一個他喜歡的玩具,推小兒的腳讓他向前夠玩具,或按照爬行運動模式移動他的雙臂。

手膝位爬行:

有助於發展雙肩及雙腿的力量,在爬的過程中發展對側的交替模式有助於小兒從爬向步行轉化。訓練方法:小兒俯臥位,前臂支撐在地上,將小兒軀幹抱起一些使他呈手膝支撐位。你也可以用一條大浴巾兜住小兒腹部及軀幹,並提起浴巾兩端,當小兒手膝支撐時,輕輕搖晃浴巾,逐漸減少將小兒提起的助力,使其達到四點支撐。在小兒面前1.5~1.8米處放一個吸引他的玩具或奶瓶並讓他拿取,示範他用手爬行,推他的腳給以一定的助力或引導它的上肢。也可通過爬過大的物體如枕、捲起的毯子或大人的雙腿等促進手膝位爬行的能力。

爬對寶寶來說是一項非常有益的動作,既能鍛鍊寶寶全身肌肉的力量和協調能力,又能增強小腦的平衡感,對寶寶日後學習語言和閱讀有良好的影響,因此,爸爸媽媽需要足夠的耐心與細心,希望家長能夠充分運用此次所講的知識來幫助寶寶完成爬行動作。


稻香碎語


老人經常“三翻六坐九爬爬,十個月會喊爸爸”,七、八個月的寶寶正在學習爬行。有些老人很自豪,她家孫子沒有學爬,10個月就會走路了,走哪誇到哪。雖說爬行不是必然的,但不能否定爬行對寶寶的成長髮育、肢體協調有很大作用。

媽媽們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寶寶,也會特別注重教育方式和養育方式,生怕伺候不好“小祖宗”們。

都知道爬行對寶寶好處多多,那麼,爬行對寶寶有哪些好處呢?

我們可以多多探討一下,總結後作參考。

  • 好處1 有助於協調能力發展。寶寶爬行需在感官訊息、眼、手和腳的協調配合下,才能有序的完成爬行動作。整個過程可以刺激寶寶大腦,促進嬰兒的空間智能發展。
  • 好處2 有助於開發大腦。通過爬行慢慢的明白自己身處何處,會避開障礙物,對房間空間有更立體的感受。爬行有助於左右腦均衡發展,讓寶寶更聰明。
  • 好處3 積累生活經驗。爬行是寶寶主動探知世界的第一步,通過接觸周圍的人、事、物,促進寶寶的認知能力,積累生活經驗。

爬行好處多多,媽媽們開始著急了,到底要怎樣讓寶寶學會爬行呢?

帶我家小寶的時候總結了一些方法分享給大家:

  • 適當誘導用寶寶最喜歡的玩具,最愛吃的食物放在前面,激勵寶寶向前挪動,注意不要放得太遠。
  • 模仿秀家長在寶寶面前做爬行動作,或者採用會爬行的玩具,讓寶寶觀察怎樣爬行並模仿。千萬不要小看寶寶的模仿能力哦。
  • 家長輔助當寶寶不能獨立挪動的時候,家長可以用手推著小腳丫當作動力。
  • 選擇時機
    在寶寶高興的時候可以多加練習,不開心時少練習,心情影響主動探索的興趣。

爬行到走路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媽媽們不要過於著急讓寶寶從爬行過渡到走路。爬行鍛鍊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會走路了,而且經過充分爬行鍛鍊的寶寶,走路後步伐很穩定,不會經常東栽一頭西磕一下。

最後要注意:寶寶爬行的地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不能太涼以免涼到小肚子,爬爬墊上和床上最適合,床上要注意墜落。注意把細小物品、有危險性物品等放好,以免寶寶誤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