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指望孩子會“自覺”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都擁有“遊戲力”

“孩子天天待在家,老母親都不知道該怎麼打發時間了!”閨蜜發來消息表示無奈,看來又是一個被悶得慌的孩子。

的確,鼠年新春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無限拉長了孩子們的假期,連同父母們都放了史上最長的年假。為了安全著想,為了不給社會添亂,作為老母親們唯有好好在家帶娃,才是最大的貢獻。

“家門不能出,玩具玩膩了,電視不能久看,想讓孩子看個書吧,還需要各種手段各種條件!唉,到底該怎麼辦呢……”說著,閨蜜不由嘆了一口氣。

同為老母親,我感同身受。好在家裡的熊娃這兩天翻箱倒櫃找出了一套我在年前囤的書,突然一頭扎進深感興趣,這才安分不少。

這是一套四本裝的《寫給兒童的傳奇故事遊戲書》,吸引兒子的除了那些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與民間傳說,更讓他倍感興趣的恐怕就是每個故事背後的遊戲了:迷宮、拼圖、塗色、連線、常識、數字運算……這些五花八門的玩法讓他樂此不疲陷入鑽研中。

別指望孩子會“自覺”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都擁有“遊戲力”


我問兒子:“為啥這麼喜歡這套書?家裡不是還有其他拼圖、迷宮書嗎?”

兒子不假思索回答:“可這個書有故事啊!”

是啊,神奇的故事+好玩的遊戲,這才是打開孩子愛上看書的正確模式!

讀懂故事才能玩遊戲,遊戲中又要聯繫故事,孩子的思維不斷髮散,觸達到各個知識領域,既有輕鬆閱讀,又有愉快體驗,也許這就是真正的在“玩中學”吧。

一、最好的教育是喚醒孩子的內在自覺力

自從做育兒自媒體開始,在如何讓孩子愛上看書這件事情上,我接到過很多媽媽的私信,有位媽媽跟我說:

我就是因為知道閱讀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才一定要讓我的孩子從小養成愛上看書的習慣。但是,我卻發現我的孩子“會看書”,卻絕對談不上“愛看書”,這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別指望孩子會“自覺”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都擁有“遊戲力”


在與這位媽媽聊天的過程中,我瞭解到,原來為了培養孩子愛上看書的習慣,這位媽媽可謂是有計劃有方法。每天固定看書時間,孩子要看多少書,看什麼書,怎麼看書,都有既定程序。

其中一個細節,讓我印象頗深。她說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她都是要求孩子用小手指一個字一個字點讀過去(為了認字),然後讓孩子複述一下故事的梗概(為了理解),有時候孩子講不出來,她會再三讀這個故事,直到讓孩子讀懂為止。

這樣做的結果是,她的孩子比同齡孩子識字量多。但這位媽媽也苦惱,孩子似乎並不喜歡看書,如果不是為了完成每天既定任務,孩子怎麼也不願意主動去看書。

在親子閱讀這件事上,其實最大的價值不是讓孩子學到多少知識,而是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看書的樂趣,從而喜歡上看書,自發愛上看書。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孩子自覺力覺醒的過程。

可這位媽媽的做法,其實給了孩子看書的心理壓力,看書需要達到某種目的方式,怎會讓孩子愛上看書呢?

雖然這位媽媽的做法無可厚非,孩子確實需要隨著年齡增長達到識字與內容理解的要求。但如果從一開始就嚴格按照這個步驟進行,那麼損耗的只會是孩子對看書的興趣!

別指望孩子會“自覺”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都擁有“遊戲力”


如何讓孩子自發愛上看書,選書其實很關鍵,一本對孩子胃口的書,首先在動機上佔了先機。就像這套《寫給兒童的傳奇故事遊戲書》,兒子在看的時候,我幾乎全程無壓力,除了偶爾遇到不認識的字孩子會來請教,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孩子會來求救,其它時間他都自己一人捧著書蜷在沙發,一會笑、一會鎖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給孩子一套能夠激發他興趣的書,是喚醒孩子自覺力的前提。

我記得兒子拿到這套書,“傳奇”兩個字,就讓他興趣盎然。書中的有些故事他雖已有耳聞,但這一次細讀,卻又令他發現了新線索:

養蠶織錦做衣裳,功勞最大歸嫘母,最後她還嫁給了黃帝;


廣州又名五羊城,原來背後還有一段神話傳說,五隻神羊幫助了這個城市度過難關;


聖人孔子把木棍變飛龍,讓魯國人騎回報信有大軍來侵襲,魯王不聽,最終是燕子們銜土築城牆,最終避免了一場戰亂;


道士施法種梨請街坊百姓吃梨,到頭來,分出去的梨都是吝嗇小販攤位上的;


兩兄弟分家,小狗幫助勤勞的弟弟致富,懶惰哥哥貪心四起受到懲罰,最終弟弟選擇原諒……

別指望孩子會“自覺”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都擁有“遊戲力”


這些故事都帶有濃郁的傳奇色彩,孩子從小又在老人口中有所耳聞,似曾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感覺會促使孩子帶著探知的慾望。當他一次次在故事中印證曾經的記憶,同時還有新的發現,這種自豪與滿足感,將驅使孩子自發看書的行為。而這也許就是帶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傳奇故事的魅力吧!

最好的教育,就是喚醒孩子的內在自覺力,每個孩子未來所要承受的一切教育,若其心理內力被喚醒,那麼學什麼,怎麼學,都將成為孩子的自發行為。

二、遊戲力是孩子學習的驅動力

有很多父母始終難以理解: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一旦玩起來無師自通,可一到學習時間又抓耳撓腮困難重重呢?於是有家長把問題歸結為孩子“貪玩”!

也有很多父母總是自嘆不如:從學霸的成長軌跡看,他們也沒少玩,可為什麼成績還能如此優異?難不成是基因問題?

別指望孩子會“自覺”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都擁有“遊戲力”


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先天基因對孩子學習影響也甚微,問題其實在於孩子從小“怎麼玩”?有價值的玩法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現代教育理論一直提倡讓幼兒在“玩中學”,其實就是通過“玩”來激發孩子的求知動力,培養孩子習得知識,提高動手協作的能力,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自由、快樂地學習和探索。

兒子之所以痴迷《寫給兒童的傳奇故事遊戲書》這套書,我發現其實它把“玩和學”做了有機結合。書中每一個傳奇故事後面,還有形式不一的遊戲設計:填色、迷宮、找不同、連線、算術……這些小遊戲極大引發了孩子們的興趣,並也是對故事內容最好的覆盤。

舉幾個比較有意思的片段。

比如《種梨道士》,故事發生在道士和賣梨小販之間,街市買賣氛圍撲面而來,遊戲設計竟然是一道生活數學題,讓孩子對應圖片,算出每件商品的價值,並且還要比一比誰多誰少?


別指望孩子會“自覺”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都擁有“遊戲力”


仔細看看籃子裡的物件,即便連加也有方法訣竅呢!

別指望孩子會“自覺”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都擁有“遊戲力”


有一個令兒子捧腹大笑的故事叫做《賣香屁》,故事情節特別有意思,題目問:你能找出6處不對勁的地方嗎?

別指望孩子會“自覺”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都擁有“遊戲力”


看這圖,貌似根據故事內容所繪,卻還有6個玄機,不把故事情節摸透,可怎麼找得到答案?為了完成題目,兒子仔細拜讀故事不下3遍,耐著性子一遍遍看讀故事,琢磨文字意思,才做出來。這股子鑽研精神,難得!

別指望孩子會“自覺”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都擁有“遊戲力”


愚公移山的故事再熟悉不過了吧,可誰能想到,故事後面神仙又來出難題:只有計算正確,走出迷宮,愚公一家才能把土石順利運到渤海邊。很有挑戰性對不對?反正我們家娃一看到這難題,就擼起袖子幹了!

別指望孩子會“自覺”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都擁有“遊戲力”

別指望孩子會“自覺”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都擁有“遊戲力”


還有填色遊戲、連線遊戲、猜謎遊戲、找規律遊戲、畫圖遊戲……看故事、做題目、做題目、再看故事,在孩子反覆的行為裡面,不僅鍛鍊了孩子的觀察力、專注力、動手能力,還訓練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而這些潛移默化中培養出來的能力,正是孩子未來學習中的核心競爭力。

別指望孩子會“自覺”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都擁有“遊戲力”


很多時候,我們總會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才,而那些最後能夠出類拔萃的孩子,超群的往往就是他們從小培養出來的“自覺學習力”。要讓學習成為孩子感興趣的事,作為父母,幫助孩子找對方法,也許才是最好的助力!

(諾媽 /白羊小媽一枚。世界很大,理想很小,讀書、寫作、遛娃,笑看窗外事,靜寫心中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