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是什麼意思?

史破紅塵


從古至今,因美貌而留名的女人不在少數,但有個女人,因醜而出名,放在今天,她100%上熱搜,成網紅。她是誰?她叫鍾無豔。今天要聊的這句話就來源於她的故事。

要說清楚這句話的意思,先得科普一下鍾無豔。相信很多人是從電視電影裡知道鍾無豔的,歷史上的鐘無豔是戰國時期的,據說長得奇醜無比但滿腹才華。因為長得太醜,40歲還沒嫁人,後自薦求見齊宣王,勇敢指出齊國弊端,提出解決辦法,齊宣王大為感動,把她立為王后。後來,在鍾無豔的輔助下,齊國大治。

和鍾無豔的故事一樣,“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也是電視電影裡說的,歷史上鍾無豔和齊宣王的感情狀況,我們不得而知。這句話是說齊宣王的薄情寡義、忘恩負義,只會在國家危難時,才想起鍾無豔,平安無事時心思就全在另一個美貌妃子夏迎春身上,完全把鍾無豔拋諸腦後。

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有書君有兩點見解:

01在感情方面,男人要珍惜,女人要理智

《蝸居》裡宋思明老婆對宋思明說過一句話:我要的,不是你多麼風光顯要,多麼飛黃騰達。

那都是給外面人看的。我要的,就是到老有個伴,孩子有個爸爸。馬伊琍也說過,不是因為我沒有資本去和更好的男人過更好的日子,不是因為我淡泊名利,只是因為你珍惜我。

的確如此,女人要的不多,她只求男人心裡有她,只求他懂得珍惜。男人要懂得珍惜,不要等失去了才後悔,這個世上沒有後悔藥。

同時,女人也應該明白,不是委曲求全便能白頭到老。愛情是最美的樣子是兩情相悅,但對於求而不得的愛,有時候不你委曲求全,就能如願。雖為女人,但有時候也要拿得起放得下,沒有誰離開了誰就活不了。

02為人處世,任何事情不能過了度

韓琦是北宋一代名臣,有一次晚上看書,旁邊幫他執燈的士兵有點不專注,分了神,把他的鬍鬚稍微燒了一下。

當時,他頭也沒轉,順手就把這火給滅掉了。

過了一會兒,韓琦發現那個士兵已經被換掉了,就問,剛剛那個執燈的人呢?底下的人說,他把將軍都燒傷了,已經把他換掉了。沒想到韓琦說,趕緊把他找回來,知道錯就行了,換就不必了。

韓琦的博大胸襟使得很多人都願意追隨他,最終他成為北宋一代名臣。

俗話說得好,物極必反,水滿則溢。

為人處世,凡事要有個度,這是一個人的修養,也是一種智慧。故事裡的齊宣王毫無尺度的消費了鍾無豔的善良和愛,一次又一次傷透了她的心。

最後葬送了愛情,也失去了一個良將,不得不說是一個教訓。

最後,有書君覺得,不論是在感情方面,還是為人處世方面,“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都是行不通的,別抱任何僥倖心理。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人類也是動物的一種。但凡動物,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記吃不記打。所謂好了傷疤忘了疼,那是常有的事。



在戰國時期,齊宣王是個大咖。不過,專門糊弄大咖的人也不少。比如,濫竽充數的東郭先生,就在齊宣王的宮廷之上,混得風生水起。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把這句話安在齊宣王身上,就挺合適。



為了規勸齊宣王,老夫子孟軻曾經專程跑了一趟,結果是無功而返。因為,這個齊宣王油鹽不進,只知道問老夫子,老爺子此次前來,給朕帶來的什麼好處?氣得孟子直跳腳。



既然是油鹽不進,咱們就來個清淡的菜吧。齊地無鹽縣的著名醜女鍾無豔(其實就是無鹽的訛傳)就登場了。這個鍾無豔,年過四十才出嫁,主要是因為長得醜陋。按照西漢劉向的說法:


其為人也,臼頭深目,長壯大節,昂鼻結喉,肥項少發,折腰出胸,皮膚如漆。


只要看看這個生動的描述,就可以知道,鍾無豔就是個活脫脫的醜八怪。


俗話說一物降一物。就是這個女子,自薦登堂,力陳齊宣王的四大過失。齊宣王竟然聽從了鍾無豔的勸諫,使得齊國暫時擺脫了危機,而鍾無豔也成為了齊宣王的正妻。


家有醜妻的傳統,就是這麼來的。劉向在《列女傳》中,大肆表彰鍾無豔的女德。至此,奇醜無比的鐘無豔,就與美若天仙的西施並列了。



不過,好景不長。國家安定下來之後,齊宣王的心裡就又癢癢了。天天對著鍾無豔,總覺得有點犯惡心,怎麼也得換個花樣吧。此時,大美人夏迎春就順理成章地冒頭了。


這位夏姬到底有多美,不但正史上沒有記載,就連素來喜歡八卦的野史上,也找不著隻言片語。總之,她應該可以達到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水準。


一來二去之後,鍾無豔在與夏迎春的爭寵之中,敗下陣來。從中也可以看出,齊宣王不算一位明君,當然,也不算一位暴君,只能算是一位平庸的君王吧。



齊國本是大國,在齊宣王治下,並沒有什麼大起大落。不過,繼續往後看,你就會發現,齊國的最終衰敗,是從一無作為的齊宣王開始的。


到了元代,鍾無豔的故事被重新發掘出來。著名雜劇家鄭光祖寫了一出元雜劇,名叫《醜齊後無豔連環》。這樣一來,鍾無豔在民間的聲望就更加響亮了。甚至,民間還排出了所謂四大丑女的順序。其中,鍾無豔屈居亞軍,冠軍難道是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嗎?


實際上,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是儒家轉移普羅大眾視線的說法。平心而論,哪裡有什麼紅顏禍水,一切的興衰沉浮,其主要責任,都在把持大權的君王身上。


可見,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只能當做故事來聽。當然,如果能對人有點啟發的話,也就夠了。


俚言雜談


鍾無豔 夏迎春是古代兩個女子,前者奇醜,後者奇美,兩個都喜歡齊宣王,都是他身邊的女人,鍾無豔十分有才,能替齊宣王做事,總能幫他的忙,夏迎春除了美色和哄齊宣王開心玩樂之外一點忙都幫不上,齊宣王有難的時候就跑去找鍾無豔,災難一過就去找夏迎春尋歡作樂,把鍾無豔拋到一邊。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是說齊宣王有困難才會想起鍾無豔,無事就將其拋至腦後。現在這樣形容一個人,那就是形容這個人是忘恩負義,薄情寡義之人。


摸黑摸得摸黑摸不得



我們先來說說鍾無豔這個人。本名叫鍾離春,因為長太醜被人取了個外號叫鍾無豔。究竟有多醜呢?《烈女傳》記載,她額頭和雙眼下凹,身材強壯,比例還不協調,鼻孔向上翻翹,脖子上長了個比男人還要大的喉結,頭顱碩大但頭髮稀少,皮膚黑的像漆一樣。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腦補到這個人像~~

但是,別看她醜,她可是品學兼優博學多才之人,對國家政治形勢、百姓生活極為關係,她對當下國內情況的分析讓當時不作為的齊宣王刮目相看,頓時醒悟,還納她為王后。


而夏迎春呢,其實歷史上並沒有這個人,只是人們在傳頌鍾無豔和齊宣王的故事時為了使它更具傳奇色彩,才設的一個女配。她的身份就是齊宣王身邊的美人,雖有王后在旁,但他日日寵幸的確實夏迎春


當國家形勢嚴峻,需要征戰時,齊宣王才會想起自己多才卻樣醜的王后,讓她出謀劃策甚至去帶兵征戰,而當戰事寧息後,便又和寵妃夏迎春整天膩歪在一起了。

而這又引出了另一句俗語"女不聽鍾無豔,男不聽七友",為什麼呢?因為鍾無豔就像是一個備胎,需要則來,不需要就閒置一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