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搏擊選手過了40歲身體就不行了,而內家拳40歲以後才是高峰期?

花-開錯顏色


40歲後什麼高峰?技擊高峰嗎?沒有看見。內家拳的內,看用在什麼地方,但決不是用在打鬥上。哈哈,老夫系形意傅劍秋門人,傅劍秋也只講內家講究養生。


踢撒手


搏擊和內家拳的訓練方式決然不同,就拿體能訓練來說,人過了40,無論是哪一種人群,大部分體能可能都比不上20小夥子(當然這也因人而異,我今年40,就打敗過幾個20歲小夥子)體能訓練都得量力而行!

本人學習內家拳的同時也學習MMA,內家拳的訓練和搏擊訓練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你懂的……[呲牙]


文太極每日說


剛剛看到一個網友回答,有點意思,反正我不懂,只表達下觀點,“因為練內家拳對改善臟器功能有著很強的作用,尤其是肺,普通人肺活量4L,搏擊運動員7L,而內家拳大師肺活量能達到27L!!!這麼大的肺活量,幹啥不行!”

我問:怎麼見得有27L的肺活量?有檢測報告沒?還說這麼大肺活量幹啥不行!我認為,這麼大的肺幹啥都不行,就吹牛逼行!!!

回答正題啊,搏擊運動員四十歲以後身體就不行了,這是正常的生理規律,至於內家拳過了四十仍然很強,那是他心大,膽子也大,牛逼吹大了沒放氣,回不來了,假 大 橫,其實是沒有人敢碰他,隨手碰傷出大毛病不合適[捂臉]





摩軌地帶


搏擊是真打,傷筋銼骨難免,內家拳是表演,傳承的是神話,對抗是劇本,師父打徒弟,老騙子打小騙子,老騙子會裝,小騙子會演,越演越神。

內家拳高手在深山中,在民間,高手都是白髮銀鬚老頭,一幅不食人間煙火像。神神秘秘。

搏擊高手在擂臺上,在無數次對抗中,失敗中,成為高手,大部分都是三十歲以下的人。

搏擊高手用自己拳頭擊倒對手,獲得榮譽和金錢,內家拳不戰而屈人之兵,我讓你倒你先倒下,普遍是收徒掙學費。

搏擊高手都喜歡獲得象泰森一樣地位和出場費。內家拳說我們有武德,淡泊名利,但喜歡收徒。


阻擊者99999


古言拳怕少壯!40歲後人的肌肉彈性下降,體力耐力等比之前下降很多。比如,身高,臂展相同情況下,同時出拳,40歲人出拳速度0.5擊中對方,30歲的0.3秒擊中對方。這是最直觀的現象。

內家拳到40才進入高峰期,我的理解是,40歲拳師經驗豐富,功力深厚,教授一等一的好,但搏擊比賽不行,畢竟年紀擺在那兒。

這位朋友,任何競技體育比賽都是年輕人天下!即峰值在35歲以下。偶爾一個40歲還行那只是偶爾。


青山84


別說四十以後了,你看人家超級無敵鴛鴦,蠟筆小新動感超人z 字號小褲褲的閆芳老師70左右的歲數,一手太極推手,500大漢近不了身,講究四兩撥千斤,講究以靜制動,講究繞指柔,講究表演天賦,講究演講演說,講究吹牛不上稅,全是講究,只要活一天就是高峰期!





妠伱


什麼內家外家,全是胡扯。格鬥、博擊不外乎力量、速度、靈敏度和抗打能力,包括所謂內家拳在內的傳統武術除了編造一些毫無道理更無科學依據、玄而又玄、自欺欺人的胡話外,啥都沒有,啥都不行,就是一個慢舞而已,其運動量還不如廣場舞,而六七十歲的跳舞者多了去了。40歲的“內家拳”臉皮和嘴殼子確實是顛峰期。


柳暗花明714


中醫的本源,黃帝內經《素問》當中,有關於男性身體狀況表述,其中提到24到32歲,是男性反應,速度,力量和體能的巔峰,32歲一過,身體開始逐漸衰老。所以運動員的巔峰就一般都是在24-32歲之間。搏擊運動員也是如此。但是搏擊除了身體素質,還包括技巧和戰術,這就是有一些搏擊老將,年過40還能活躍在一流的競技擂臺上。比如說ufc當中,瑪雅,羅梅羅,都是42歲大齡運動員了,但依然保持著冠軍級別的競技表現,順帶提一句。經常可以看到,羅梅羅在賽場上 ,以呼吸吐納的方式,恢復體力,而且和他交戰的對手,無論勝負,都會受傷,修養很長時間。技擊風格像極了中國內家拳。還有一位多次獲得UFC冠軍的運動員叫,席爾瓦,他的主要搏擊技巧來自於截拳道,而截拳道可以說是詠春拳的一個分支。還有中國的散打,也是來自於傳武的演化。所以說,傳武不是不能打,而是要看習練的人。正如電影《霍元甲》裡的一段話,武術沒有高低之分,習武的人 有強弱之別。

再說內家拳,分為兩部分,一個是練氣養體,一個是搏擊競技。搏擊競技這部分,已經接近失傳了,我所知道傳武搏命部分來自於一位參加過戰爭的老兵。就這麼說吧,如果可以插眼,鎖喉,踢襠,打頸椎和脊柱,現在所有搏擊比賽的進攻和防守方式都會完全改變。回來再說練氣養體的部分,一個是套路,一個是吐納。都是修身養性和強身健體的。都是用來表演的,不是用來搏擊的。有部電影,叫《師傅》,演的很好,把傳武分開兩部分來介紹的。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所以內家拳40開始巔峰,應該更多的指的是表演養生那一部分,和技擊關係不大。


什麼都不懂的小中醫


此問題不對,搏擊選手40歲以後不是身體不行了,而是不大適合激烈的比賽,所謂拳怕少壯。當然科學訓練與保養,50幾歲打比賽的也有,如綜合格鬥的蘭德庫卓,拳擊界霍普金斯等等。練搏擊的不管年齡多大,身體肯定好,體質是練出來的。

至於所謂內家拳只是比劃比劃鍛鍊一下身體,實戰上與搏擊無可比性,養生還可,普通人範籌。對於神經反應,心肺功能,肌肉力量,骨骼強度的訓練與搏擊運動真的沒法比。

再者,實際上“拳”根本不分內外家,快打慢打,呼吸配合,剛柔轉換,練時全憑自心,用時隨機而變。

本人10歲習武,摔跤,散打,搏擊,少林,太極,自然門武術等等都練過,研究過,和各門類都交手切磋過,所以有心得體會。


小豬冬天的東


搏擊選手,因為不懂氣血運行盲目的重力擊打沙袋把身體各個關節超負荷運動所以過了四十就不行了,內家拳過了四十才出功夫也不所以然因為內家拳蘊含著陰陽五行學說和中醫理論真正懂這些的有幾個當然也有 但是少之又少。現在的人大多數是,玩拳,不是,練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