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解決工作中的問題能力比別人差

#我 無條件寫作#

人的思考,思維和思想的深度。可以用三種情形來比喻。

在直線上行走的毛毛蟲只能前後移動,思考處於這種程度的,其深度為:淺。

在球面上行走的扁平蟲可以前後左右移動,思考處於這種程度的,其深度為:中。

一隻鳥在空間飛,他可以上下前後左右移動,思考處於這種程度的,其深度為:深

(1)

人對所有事情的判斷,觀點,預測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來自於自己成長中學習積累的知識,性格以及自己的生長環境和家庭背景。

這些固有的積累形成了自己的認知和習慣。

人每天都要處理很多問題,工作中的問題,生活中的問題,感情中的問題等等,但我們在事情堆積如山,需要儘快處理時,卻發現很多問題難以處理,是問題棘手?還是我們的能力不行?

但是,你解決不了的銷售客戶,公司的牛人解決了,你解決不了的溝通問題,別人解決了,於是,你不免感嘆,人家確實厲害。而且這樣的人很快就會升職的。

那麼你會困惑一個問題!

別人能解決的問題,我們自己為什麼就解決不了呢?

[這個階段你的思考深度屬於直線上只能前後行走的毛毛蟲](較淺)

其實,你有所不知,這些被你認為是經驗豐富,閱歷豐富的牛人。他們也曾經經歷過你所經歷的困惑和無奈,只不過他們善於總結,善於思考,善於吸取教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認知能力。

他們通過智慧的思考,提高了自己的認知,也就提高了他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也就是說,只要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都要用你的認知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說明認知能力越強!

那麼什麼是認知能力呢?

(2)

認知能力通常來講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包括你從開始上學到畢業,你所學過的知識,也包括你從小到大,你所有的經歷,你的思考所得到的認知,以及你養成的思維習慣所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認知體系。

也可以概括為你一生的學,思,觀,知所形成的能力的綜合。

那麼,我們也總是見到人處理問題的方法不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高有低,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認知能力境界越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

是的,我們之所以見到人和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高有低,是因為每個人的認知能力有高低的不同,

你坐在辦公室裡的工作,實質是在處理這個崗位中需要處理的問題。

你談戀愛能哄得女友開心,解決你戀愛中遇到的問題,你有雄厚的財富解決你經濟上的問題等等,這些都屬於你的認知能力範疇。

但我們也不可否認,當遇到問題時自己用盡所有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都不足以應對和解決這個問題。實質上是這個問題的解決難度超出了你的認知能力範圍。所以我們無法解決。

這些正是我前面講到的認知能力,是一個人一生所學過的知識,經歷過的事情及經驗和閱歷的總和,形成的能力,包括思考所得到的經驗教訓等等。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各種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的解決難度高低不一,如果我們自己的認知能力較低,那大部分問題就解決不了,相反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那麼怎樣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呢?

二、借鑑古人的智慧、學習牛人的經驗總結。

學習古人這裡,我指的是閱讀,閱讀是提升自己的一種捷徑,尤其是閱讀國學,那是對我們知識層次,思想境界,涵養品德的綜合實力和提升。

例如《道德經》《大學》《資治通鑑》《王陽明心學》等等。這些經典名著既是我們的文化,也是前人思想智慧的結晶。

《道德經》告訴你人和道的關係,道篇中講述道的法則和規律,讓人知敬畏,明因果,順應天道,德篇中告知我們要修身養性,品德高尚,古語云:德全不危。

《王陽明心學》則讓你學會用“心”去解決問題,心的力量是強大的,心外無萬物,心外無道理。

當然了,我只是列舉了幾本,還有很多古典文學,都可以去讀一讀,現在國家提昌學習國學,學習我們自己的文化,這是老祖先留給我們的智慧,都是通過歷史人物和不斷更迭的歷史朝代的興衰,總結的教育,思想,經驗對我們有著非常高的借鑑意義。

唐太宗李世民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其次是學習能力比我們強的人,包括我們認為的牛人,只要能有助於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更新自己的陳舊觀念的,都學習。

互聯網時代給我們最大的紅利就是能便捷地學到各種知識乾貨,這些牛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心得、總結都是人家踩過的坑而得來的經驗,我們拿來用就可以,有些需要思考加工即可為我所用。

所有的這些學習都是輸入在實踐中使用,就是輸輸出就是我們自己的東西,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話語權。

但在實踐中你會發現還會遇到學不來的現象,就是說有些人的能力我們很認可,也學習了別人的分享經驗,可在實踐中還是用不了,這是為什麼?

[這個階段你的思考深度屬於球面上能前後左右行走的扁平蟲](中)

這個問題的根本就是我們底層操作系統的問題

三、改變自己的底層操作系統。

這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說,假設你是一部手機,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手機上的APP軟件,那麼這個手機的配置,內存,運行等就是你的操作系統,如果你的操作系統版本低的話(也就是認知能力較低)你就無法運行手機上的APP(無法解決問題)。

因此別人再好的經驗能力(APP),我們的底層操作系統(手機配製)無法使用。

所以我們要解決難度更大的問題時,需要更新我們的底層操作系統:思維模式和認知觀念。

認知觀念和思維模式對我們提升底層操作系統至關重要。

下面我從兩個方面來講一講,升級自己的底層操作系統過程中更新我們的認知觀念和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

1、更新認知觀念

認知觀念就是每個人面對一件事情時的看法,觀點及思考後所形成的認知判斷。

例如,你對時間是怎麼看的?

通常我們上班,娛樂,聚會,玩手機等都需要花費自己的時間,但很少有人認為時間是一件商品。

我們看似用工作換取相應的報酬,實質上是用我們的時間換取的報酬。等於說我們出售了自己的時間這個商品換來了錢,為我們所用。

那麼時間既然是商品,我們除了零售能不能批發呢?

批發的話怎麼才是批發時間呢?

所謂的批發就是把我們的時間這一件商品同時賣給很多人,比如演講、出版書、直播等都屬於批發時間,批發時間我們的收入會更多。

一個直播網紅一天收入可能是我們一個月的收入,出版一本書的收入,可能是我們幾年的收入,這就是差別。

收入的差別也是認知的差異。

這種差異就是我們人和人認知觀念不同的結果,所以更新我們的認知觀念是提升認知能力的必然前提條件。也是提升我們底層操作系統的第一步。

而觀念的更新需要多閱讀即可。

2、改變你的思維模式。

人總是離不開思考,面對一種現象我們會思考,生活中遇到打擊挫折也需要思考,總結教訓更需要思考。

我們固有的思考習慣就是我們的思維模式。也就是我們的操作系統。

然而,當面對一些機會和考驗時,我們的能力會受自己“思維模式”的限制,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就像手機下載的APP,由於系統版本太低而無法使用,或者是運行十分卡頓,而讓我們最終錯失良機或者鑄成大錯。

由於思維模式的限制,可能把機會放到我們面前也認識不到這是個機會,

所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是升級我們操作系統,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的一步。也是提升自己底層操作系統的第二步。

那麼怎麼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呢?有什麼方法嗎?

(3)

實際上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儘可能的看到問題的本質,從問題產生的根源找原因,解決問題相對會容易一些。而且能直接和更有效的解決問題。

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指出,

中日之間的較量絕非單純的軍事較量,因為從根本上說,這是一場政治較量。

這就是看到事情的本質,那麼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初步有一個相對簡單的一個方法,那就是對每一個問題多問一句“為什麼”。

有一種很有效的思考工具叫:5W2H思考法,又叫“七何分析法”,是英文中最常見的七個問題:Why(為什麼)What(是什麼)Where(在哪兒)When(在何時)Who(由誰做)How(怎麼做)How much(是多少)

這個思考工具基本上能解決我們所能遇到的很多問題,而從問題產生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都涵蓋在這個工具之中。

例如,公司想舉辦一個新產品發佈會,看看消費者對此產品的評價如何,能吸引多少潛在的客戶。使用5W2H方法看看:

* What:是要舉辦一個什麼規模的發佈會?這個活動具體要做哪些工作?

* Why:為什麼要舉辦這個發佈會?除了需要消費者評價找到潛在的客戶以外,還有什麼作用呢?

* Where:這個活動在哪兒舉辦?是線上還是線下?

* Who:活動邀請誰參加,參加活動的工作人員都有誰希望面對哪些消費者誰負責這次活動。

* When:活動開始的時間放在幾號策劃什麼時候完成?什麼時候宣傳?

* How:活動用什麼形式舉辦,用什麼方法宣傳?

* How much:此活動希望有多少潛在的消費者參加,能吸引多少潛在的客戶?

以上是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讓大家來看看這個思考工具的全面性和實用性,可以很好的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而常用Why(為什麼)可以探尋到事情的本質。

所以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提升自己的操作系統,可以常用5w2h這個思考工具來練習。

[這個階段你的思考深度屬於可以上下前後左右移動的一隻鳥](深)

古語曰:大道至簡。

複雜的事情,其背後的本質都是簡單的,多問幾步為什麼?自己就離發現問題的本質更近一步,那麼探尋問題的本質,就從why(為什麼)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