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高中的普通班和普通高中的好班哪個學習氛圍會更好?

腎掉打下


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毫無疑問,肯定是重點高中的普通班學習氛圍會更加好。

筆者本人初中時上的是重點中學,後來高中時上的是重點高中的普通班,但是在重點高中的好班和普通高中的好班都有同學。整個上學生涯中,也有很多同學因為選擇的不同造就了人生結果的不同,我們的天賦都是沒差多少的,受影響更多的就是環境,也就是學習氛圍,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同樣也很重要,下面就通過一些對比來具體闡釋一下。

1.重點高中好班VS普通班

對於大部分縣級重點高中來講,毫不過分的說,整個學校的榮譽幾乎都在那為數不多的幾個重點班上。

而剩下的二十幾個普通班,用一句話說就是:紅花總要綠葉配,優秀總需要平庸來襯托,才會顯得優秀的人更加優秀。

重點班裡的學生對當時的我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而且重點班學生在唸及統考中是不參與整個年級排名的。

他們變態到什麼程度?

聽重點班的同學講,他們班裡老師講試卷都是這樣的情形:這張試卷誰還有問題?沒有,好,開始講下一張試卷。

普通班怎麼講?

這道題誰還有問題?然後嘰裡咕嚕講一大堆,再開始講下一道題,有時候好幾節課都不見得能講完一張試卷。

而這樣的學習氛圍也造就了重點班中你追我趕的學習態度,很多人都生怕一個不小心,從重點班掉下來,那是很丟臉的事情。

而且通常學校裡很多機會,都是從重點班學生開始分配的。

在高考中,正常情況下,重點班一本過線率為100%,筆者復讀那一年有一個重點班下來的,高考過一本線40分(二三本未合併之前),班裡最後一名,她嫌太丟人,根本不報志願。

普通班孩子能考出這樣的成績,那就謝天謝地了,大多數班級第一名可能也考不到這樣的程度。

2.重點高中普通班VS普通高中好班

筆者當時考高中時,是沒有考上本地區的重點高中,但因為成績還可以,去了鄰縣上了他們的重點高中。

而我們那一屆同學中,也有不少是去了普通高中的。

就是大概高三一次全市統考後偶然的聊天中,我說我的成績在我們學校不太好,也不理想,當時確實不好,整個高三年級所有文科是1000多個人,那個時候我的成績是排300多名。

然後他就問我考了多少,我就說了。

接著他說我這樣的成績在他們學校年級能排到前二十了,足夠我進入到重點班。

這不僅是生源質量帶來的差距,也是升學後學習氛圍在日積月累中逐漸拉開的距離。

在上高中後,由於重點高中依舊嚴格的要求,使得很多學習習慣都沒有丟失,就算是一個並不優秀的人,堅持下去也有所收穫。

而普通高中就不一樣了,過於寬鬆的制度和環境會讓本來就厭學的孩子更加沒有自制力,上網、打遊戲、打架成為重要的生活組成部分。

3.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讓孩子上重點學校

以上的事例足以說明氛圍對一個學生的重要程度。

筆者所在的初中,也有很多都不怎麼學習的人,但是因為氛圍在,大家都在學習,他不好意思不學,更不好意思搗亂,時間長了自己覺得沒意思就跟著大家去學習了。

那一年的中考,我們所有人都是一起從初一走到初三的,除去中途自己不上輟學的,就連體育生,中考成績在500分以下的都是少部分。

相比之下,同村的發小、同學在小學畢業後去了一般學校的,要不就是上不到初三就輟學,要不就是中考成績只有二三百分,只有極個別人算是比較好的。

尤其是在孩子沒有能力考上重點高中的情況下,家長要多操心一點,怎麼樣也要上個重點高中,因為那真的是等同於半隻腳邁進了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