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習魏碑,請問各位老師哪個碑入手合適?

渺渺無蒍


學習魏碑,選擇有一些代表性的來臨習,可以考慮從《張猛龍碑》和《始平公造像記》入手,是魏碑之經典很有代表性!

《張猛龍碑》堪稱魏碑中的精品,也可稱之為魏碑最高成就的代表。其用筆沉著痛快,乾淨利落,其用筆方圓並施,從而增強筆畫的質感和內涵。其結體險峻多姿,中宮緊密,四面伸張,大開大闔,風格不拘一格,達到了自然生動天真爛漫的效果。

《始平公造像記》開創北碑方筆的典型被稱為方筆之極則,以陽剛之美流傳後世。

臨習時要注意善於用鋒,如起筆露鋒切入、鋪毫運行和斂鋒收筆,氣脈貫通。要注意提按的有效控制。

其實魏碑也屬於楷書的一種,至於魏碑裡邊有很多的筆法,比如說魏碑需要鋪毫,鋪毫就是說相對之下筆往下按一點,用接近筆腹的那個部位去寫字,等等一些技巧問題這樣能寫出雄強之美和古拙之氣。

近現代非常多書法家,對魏碑非常推崇,臨學者眾多,尤以我國北方地區更興,也許雄強古樸的魏碑與北方人豪放的相符合,代表著一種粗獷和豪放還有意趣。




知然書法


魏碑書法大致有墓誌和造像兩種,其代表作比較有名的有《鄭文公碑》、《張猛龍碑》、《嵩山靈廟碑》《高貞碑》及《張玄墓誌》。我本人也不同程度臨摹過很多魏碑字帖,如:龍門《楊大眼造像》和《始平公造像》,《張猛龍碑》和《李壁墓誌》,還有《元楨墓誌》、《元瑛墓誌》和《元倪墓誌》。

初學者學習魏碑,建議先從《張猛龍碑》開始。此碑書法險峻奇峭,變化多姿,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欣賞價值。此碑用筆,具有圓方兼施的特點,筆畫形態各異、筆勢情趣各殊,使此碑書跡具有非凡的藝術特徵。首先,它凝重而不滯膩,方整而不呆板。碑中有的字純用方筆,能給人以莊重之感。

其次,用筆變化自如,流美而無俗媚,具有很強筆趣,在絕大多數字畫上都表現出書者非常善於運用毛筆的特性,使字畫形態與形勢的變化被髮揮到極致。起筆、收筆之處,其逆鋒、順勢、藏露、頓折、拖轉等用筆技巧皆有鮮明的表現。而字畫中節的柔曲、健挺及粗細變化,又使筆勢姿態各異,柔韌的筆鋒下寫出情懷百種、自然萬端。而且尤值一提的是:碑中有些字的用筆已然帶有行書用筆的意趣,筆畫之間顧盼有情,且偶有牽連之筆。

總之,這樣在用筆上的種種變化,使字體具有不同的藝術特徵;而變化的多樣性、隨機性,又使它無千篇一律的俗氣與媚態。通篇字體雖以方嚴峻整為基本格調,但它所表現出的毛筆書法藝術在用筆上的自然變化,又使得它處處充滿著活潑流動的靈氣。方圓施兼、向背形勢各異、筆畫形態有別、粗細變化懸殊、顧盼牽連、婉轉流暢,等等,這些在筆法上的多樣性也形成了此碑書法結構上的千姿百態。

此碑在結體上的特徵是最被人們所重視和稱道的。其姿態的千變萬化,一方面是用筆變化多樣所造成的,而另一方面則是書者在結構字體上所具有的精湛的技藝與高超的功力的表現。

在章法上,此碑尤足稱道。如果把碑文的每一個字分別來看,往往是有奇有正,很少有四平八穩的。然而從總體上看,它們則是相生相輔,又具有平衡和諧及生動活潑的美妙韻律。其用筆多樣,結構變化莫測,章法統一和諧而又生動活潑,誠為魏碑極品,被世人譽為“魏碑第一”。



凹凸草堂


方筆的有《始平公造像》,方圓兼之的有《張黑女墓誌元楨墓誌》,還有《李壁墓誌》《孟敬訓》《張猛龍碑》等都值得臨習。




指尖光陰


對於魏碑初學者,個人建議從《張猛龍碑》始學。魏碑字體,是一種筆功和刀功深度結合體,是要“透過刀鋒見筆鋒”的。魏碑字體總體表現講究的是方筆,而《張猛龍碑》就方筆代表。魏碑總體表現力是剛勁險峻。初學者,把握方筆比較容易。


省略號很多


《張猛龍碑》全稱《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此碑立於北魏正光三年(522年),碑上無撰書人姓名。書體為楷書。現藏於山東曲阜孔廟之內。





小張老師


魏碑中的代表--《龍門十二品》(抑或《龍門二十品》是從《龍門一百品》裡精選的代表)曾經得到康有為的高度推崇,幾乎篇篇精彩、各具神姿,不能說哪個更好,只能說找到適合自己風格的作品,這樣適合自己的性情,理解和吸收就快,就容易得其精髓。

至於《始平公》、《張黑女》、《張猛龍》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張猛龍碑明顯不適合魏碑入手。始平公造像更不適合入手。個人建議可以臨寫張黑女墓誌和元楨墓誌。過來人的經驗,希望幫到你。


我是陳幸運


方筆為主的張猛龍,李璧。園筆為主的鄭文公,張玄。與唐楷靠近的元倪,元瑛等。供參考。[呲牙]


老龍閣


我認為還是張夢龍碑比較容易入手。



青島墨竹


由於千碑千面,所以建議你到書店,或者網上查看一下,有沒有你真心喜歡的碑帖,從你最喜歡的碑帖入手,是自學入門的一個比較好的方法。不過,最好找一個老師指點是學習魏碑最好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