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中國四大名著去掉一個,你認為去掉哪一個最合適?

用戶7027178687015


四大名著,分別是《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和《西遊記》,四本各有千秋,《西遊記》是神話小說,《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紅樓夢》是都市家族小說,《水滸傳》是市井小說。

說完了題材之後,其實就明白了,四大名著,往往是精英層面的小說,因此,如果非要把四大改三大,最大的可能是,《水滸傳》被剔出掉。

而且,客觀的來講,相比其他三部,《水滸傳》的研究、改編、通俗率,都略低一些,普通民眾的影響力當中,《水滸傳》也偏弱,這是因為,其他三部影視改編的作品和重播率,遠遠超過《水滸傳》。

而且,《水滸傳》其實後半部分,尤其是準備接受招安之後,寫得有點兒水,精彩度,嚴重不如前半部。這就相當於餘華的《兄弟》,前半部精彩得不得了,後半部就尿急了。

而其他三部《三國演義》《紅樓夢》和《西遊記》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因此,三大名著的話,《水滸傳》落選。


董江波


去掉紅樓!紅樓害了好多人。女的中毒就嬌情,無病呻吟,男的中毒就神經不正常!高中有個隔壁床同學,大家都睡覺了,他一人口裡碎碎念,問他幹嘛,他說背紅樓裡的詩詞。若干年後同學都成家立業,他大學畢業後分在縣委,最後神鼓叨叨被領導看不下去了,分到看檔案,四十歲了還沒結婚


用戶7743200264160


去掉水滸傳,看的太


胡志陽詩歌


個人認為,四大名著講的是千百年來,備受中國讀書人推崇的人生追求的四重境界: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每一部名著講一個方面: “西遊”講修身,“紅樓”講齊家,“三國”講治國,“水滸”講平天下,所以四大名著構成中華文化大觀園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缺一不可。

《西遊記》講修身。唐僧師徒四個外加一匹白龍馬,結伴西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這五位,出身不一,履歷各異,卻殊途同歸,志向日趨一致,直麵人生大考——領取的是東土大唐的任務,接受的是上天佛祖的考察,收穫的是各自修身的正果。

《紅樓夢》講齊家。無論是甄士隱還是賈雨村,是“寶黛釵鳳”還是“元迎探惜”,都歸附於“賈史王薛”四家,圍繞在“寧國榮國”二府。大廈將傾,賈政正經八百齊家,然虛有其表的面子,總蓋不住賈敷賈衍敗家,敷衍了事、爛在根子上的裡子。整個大家族的齊、敗、興、衰,全收束在一支以功名、金銀、嬌妻、兒孫為內核的“好了歌”裡,曲終人散。

《三國演義》講治國。這倒不是看到“三國”其名,就說“治國”其實。根本一條在於,羅貫中先生也好,普天下三國讀者也罷,內心深處認為劉備、孫權、曹操們與“平天下”的境界,還有不小的距離。是的,歷史上真實的曹操雄才大略,有“平天下”的抱負和才能,可是遺憾的很,有民間流傳了千百年的三國故事“民意”在先,再有羅貫中先生撰寫三國演義“小說”在後。羅先生很想寫平天下的真事,當他預料到普天下讀者不買賬時,也只好作罷。於是歷史上的一代英雄成了《三國演義》裡的標準奸賊。

再說劉備吧。漢景帝閣下玄孫、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備上承劉漢基因血統,可謂先天很足;愛惜百姓,禮賢下士,“玄德”無量,後天也蠻拼的,甚至亮點頗多,當是“平天下”中興之主的不二人選?同樣遺憾的很,作者筆下,讀者心裡,感覺很是一致:劉主公 戰陣前“摔阿斗”很“作”,潰逃時“護百姓”很“偽”,白帝城“託孤”很“假”,以上三端,加上戰力不齊、心懷各異的“五虎上將”,已是自顧不暇,遑論“平天下”?歇歇吧您。

最後看孫權。坐擁東南富庶地利,手下戰將、謀士不弱,“生子當如孫仲謀”,主公本人也絕對抱負不凡,可以“平天下”了吧?NO。羅貫中心裡早有一本賬:和老曹這塊巨石相比,你小孫就是雞蛋!東吳平天下,曹魏臉往哪擱?即使我老羅硬這麼寫,老百姓也一百個不答應,是吧?

綜上,竊以為《三國演義》是一部講治國的書。面對“治國”這道命題作文,曹操遊刃有餘,孫權考試及格,劉備捉襟見肘。

《水滸傳》講平天下。看到這個結論,你第一時間感到的是突兀沒錯。是的,“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這班人,似乎離“平天下”很遠,簡直是不挨著。

之所以給予梁山好漢如此高的評價,正是基於作者施耐庵的創作原意,以及千百年來植根於民間的更為廣泛的百姓願景。讀罷《水滸》,掩卷沉思,終生難忘的是: 嫉惡如仇、義薄雲天的好漢個性,“生死之交一碗酒,風風火火闖九州”的傳奇故事。至於昏庸帝王,權臣貪官,惡霸地痞,姦夫淫婦,還有一百單八將最後的投降招安,鮮有善終,一切的一切,無論是作者筆下,還是萬千讀者心中,都是陪襯,都為突出小說主題——“平天下”而設。為何是這樣?

首先,好漢們“逼上梁山”前,幾乎都有一身好武藝,一個幸福的家。他們的“修身”、“齊家”兩門功課都是優秀。不但不是天生的“賊”,恰恰相反,他們循規守矩,大大超過了那些高高在上的朝廷命官。諸如地位很高的柴進、盧俊義,地位不低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林沖,地位極低的宋押司、武都頭,都在勤勉做事,默默為國效力。武松打虎為民除害自不必說,為了“齊家”,手刃姦夫淫婦後,主動投案自首,良民大大的一個。奈何後來一系列的官惡勾結陷害,逼上梁山。一連串狗血的事實描寫,指向一個主題:奸佞當道,綱紀敗壞,國將不國,只有揭竿而起了。“黑旋風”李逵在先前的聚義廳,後來叫“忠義堂”裡,一怒就口無遮攔:“殺到東京,奪了鳥位!”看似衝動、無腦,實際是大眾心底有此強烈意願,只是借李逵之口表達出來罷了,就如紅樓裡的寧榮二府都爛到骨子裡去了,作者或者書中別的人說出這個事實都不太合適,只好借喝醉了的老家奴焦大之口罵出來,是一個道理。

“天下為公”,是古典籍裡“平天下”思想的本義。梁山好漢之所以稱“好漢”,是他們的實際行動,既完美詮釋了從那時至今,留存於世人心底分量極其沉重的公平正義,又痛快宣洩了百姓對現實醜惡的憤怒與不滿。好漢的作為,粗看是殺人越貨,細看是除暴安良,深看是公平天下。從這個意義上說,四大名著中,《水滸傳》作者的理想追求最高。










小園微吟


少時在文廟,聽一老朱公論四大名著,頗有獨特見解。

四大名著,首推《三國》,三事特多。諸葛一生只騎三回馬,還要三氣周瑜,桃園三結義要對他三顧茅廬,然後洗耳恭聽隆中三分對,三英戰呂布不及諸葛三傑事三國。

三司馬吞併魏,三國歸於晉。鬥智鬥勇丶勾心鬥角,老不看《三國》。

水滸打打殺殺,暴力還要加金蓮色淫。少不看《水滸》。

四大家族,十二金釵,金玉姻緣。燈紅酒肉,美女成群。寶玉敲木魚,黛玉去葬花,寶釵守空房。尤三姐剛烈自刎,二姐羞辱吞金。四春小姐皆哭泣,晴雯、襲人都苦命。傷心事,與誰抒?男不看《紅樓》。

一師三徒去取經,沿途牛鬼蛇神不停來。九九八十一難,白天妖魔夜鬼怪,殺煞人,女不看《西遊》

四砍一,男女老少推《西遊》。除了留學,就是海歸了。


夏雨風


我認為去掉那一部都不合適,中國的名著不是太多啦,而是太少了!


青島墨竹


大家回答的很專業。我個人的看法,最該拿掉的是《紅樓夢》。我們看四大名著的其他三著:

1、《三國演義》傳達出一個觀念:那就是最強大的武力和最高深的智謀都不如活的久活的好的。人中呂布,武力第一,早早被殺。郭嘉不死,孔明不出,郭嘉才智第一,早早夭亡,孔明多智如妖還不是嘔心瀝血命喪前線。陸遜周瑜智計卓絕結果都很悲催,關老爺過五關斬六將還不是身首異處。倒是司馬懿心胸開闊隱忍長壽得了大便宜。三國演義三觀很正。

2、《水滸傳》傳達出的觀念:要講政治。政治再黑暗也不允許濫用暴力殺人越貨,你可以革命,但不能濫殺無辜,搞啥納投名狀這類沒人性的事,也就是政治黑暗不是個人作惡的遮羞布,最後還是要被收拾,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梁山的結局符合主流價值觀。我黨當年就說過,搞暗殺不是政治。梁山集團本質就是土匪路霸恐怖組織。

3、《西遊記》傳達出的觀念:單打獨鬥沒有出路,要發展要融入組織服從安排。孫悟空使出渾身解數打打鬧鬧看似牛逼,也只落個被困五指山的下場。加入組織,服從領導,兢兢業業,輕輕鬆鬆就能修成正果。說實話,非常正能量。

綜上三部,傳遞的信息都是正能量且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再看《紅樓夢》,表達什麼?雞毛蒜皮,吃喝拉撒,鶯鶯燕燕,卿卿我我,無處不在的病態思想和負能量,讀來於人有何好處?所以,如果一定要拿掉一本,那就是紅樓了。


博士祭酒張大帥


去掉《水滸傳》吧。

這當然只是在下個人的看法。

我覺得,四大名著中,排第一應該《紅樓夢》,因為它文學性和思想性最高。

對於古人而言,《紅樓夢》的思想太超前,有離經叛道的嫌疑,但對於當代人而言,《紅樓夢》卻實在是最好閱讀的小說,其思想,即便是當代很多人,都會覺得很前衛的。

《紅樓夢》至少開創了個第一:

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

中國第一部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文化小說;

中國第一部真正跨越性別鴻溝由衷讚美女性的小說;

四大名著,《西遊記》應排第二。

因為《西遊記》是中國第一部長篇魔幻小說,它的藝術形象創造的功勞,都堪稱是開天闢地式的。

最近看了《魔戒》,有一個感覺,覺得小說的架構和故事,與《西遊記》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回西天真經;

《魔戒》中,佛羅多和山姆、梅里、皮聘,也是四人,去末日火山銷燬魔戒,也是歷經造成磨難,最終將魔戒扔進了末日火山,使人類最終獲得了光明和平安。

這是是《西遊記》的影響力和超越性。

《三國演義》可排第三。

說實話,四大名著中我最不喜歡的,就是《水許傳》。

一是我不喜歡《水許傳》中宣揚的瘋狂殺戮。

你看劫法場那一段,為了救一個殺妻的宋江,梁山好漢殺進人群,無論官吏、觀眾,皆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而且,李逵那板斧一路披過去,簡直是血流如注、人頭滾滾,那滾下來的,很多都是無辜的尋常百姓,而書中所透露出來的,卻有一種殺戮的快感,實在讓人反感;

二是也不喜歡裡面的陰謀手段。

梁山以“替天行道”自詡,但在替天行道的過程中,那些所謂的好漢卻用盡陰謀手段,對自己的兄弟都是如此,比如,宋江為拉秦明、盧俊義等人入夥,竟然弄得他們家破人亡;為了所謂的哥們義氣,竟然將花榮的妹妹當禮物“送”給秦明,把一個貌美如花的扈三娘送給殘忍好色王英,為了自己招安,那些兄弟殺的殺、害的害,還一杯毒酒將李逵送上了西天。

這哪是什麼義,純粹一群混世魔王。

所以,《水許傳》不符合我的審美觀,我不是很喜歡。


帝國的臉譜


紅樓夢是最有深度的,歷史文化背景和藝術價值非常厚重,對於整個封建社會的末世之哀,從一個上層貴族大家庭的節點說起,承載的重量極其沉重,不能刪除。

西遊記是最有禪義的,無論是徒弟們的名字,西天取經的經歷,拍攝途中遭遇到的各種磨難,都有著現實生活中的原型和佛教典故中的出處,既有詼諧幽默貼近生活的一面,也有參禪悟道引人深思的一面,不能刪除。

三國演義是最有豪氣的,東漢末年天下三分,以基本的歷史時間敘事為基礎,添加了大量的英雄演繹豪情壯志,將那些中國歷史上耳熟能詳的人物們,刻畫得更加有血有肉,如在目前,是一部壯闊豪邁的歷史史詩,不能刪除。

水滸傳總體來說,描繪的是一群社會中下層的各色人等,因為種種原因,否則不堪壓迫,而聚集一處奮起反抗的故事,最後由於領導人的投降和戰略失誤而歸於失敗的悲劇。對於社會時間節點以及人物的刻畫非常生動,故事也比較引人深思。但是深邃沉痛不如紅樓夢,豪邁大氣不如三國演義,禪思哲理不如西遊記,綜合而言,如果必須刪除一部,可以刪除水滸傳。


秋亭古詩詞攝影隨筆集


如果讓中國四大名著去掉一個,哪個更合適?首先我們一部一部的分析:

1.《紅樓夢》是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故事情節由主次兩條矛盾線索構成的。

一條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中心,貫穿全書的全線。它以賈、林爭取愛情自由、婚姻自主和個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禮教之間的矛盾為線索,以賈、林最後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徹底背叛和愛情的悲劇結局而告終。

巜紅樓夢》的另一條線索是以寧、榮二府及其社會關係為中心,由一些彼此獨立而又互相關聯的情節組成的副線。縱觀全文的故事情節,深深地鞭撻了封建制度的罪惡。

2.《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描述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

《水滸傳》以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主線,透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經歷,描述出他們由個體覺醒到走上小規模聯合反抗,到發展為盛大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全過程,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塑造了農民起義領袖的群體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原因。作者站在被壓迫者一邊,歌頌了農民起義領袖們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正義行為,肯定了他們敢於造反、敢於鬥爭的革命精神。作者還寫了大批的貪官汙吏和地方惡霸,狼狽為奸,漁肉百姓,最終不得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們挺而走險,奮起反抗。小說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深層原因。

3.巜西遊記》是我國的第一部古典神話小說。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師徒四人遇到九九八十一難,不俱強權,不畏艱險,斬妖除惡,最終修成了正果,取得了真経。

4.巜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

三國演義從公元三世紀東漢末年,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而展開,以巜三國志》為原型,對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進行誇張、美化、醜化等描寫為手段,描寫了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綜上總計,巜紅樓夢》是以愛情為主線,深深的鞭撻了封建社會的罪惡。《水洐傳》歌頌農民劫富濟民、除暴安良的正義行為,肯定了他們敢於造反,敢於鬥爭的革命精神。巜西遊記》述說了師徒幾人不畏強權,不畏艱險,斬妖除惡最終取得了真經。巜三國演義》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我能取掉哪一部呢?四大名著各有千秋,都是曠世之作,我真無法取捨,你這題也是一個令人揪心的問答題。我思前想後,眾讀者,還是去掉我寫的這篇不倫不類的文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