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在農村有生存希望嗎?

ikunkun192


農村合作社在現在的農村已經成為了一股新生的力量,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合作社當中去,但是現在的農村合作社真的可以長久嗎,惠農圈對此有這樣的看法。

首先我們大家要清楚的認識到,農村合作社它是一個服務於農村還有農民的非盈利性機構,在合作社裡面上班的人員全部沒有任何的工資,並且合作社是農民兄弟們自己籌資組建得一個服務性機構,合作社的目的就是為了大家能夠過上好日子而共同的努力和共同的致富!

現在很多地方合作社搞的特別的不錯,有著很好的銷路個客源,很多的老百姓因為合作社的介入把自己種植農作物賣到了一個很高的價格這是很多的老百姓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農村的合作社能否長久的搞下去,主要的就是有兩點第一點就是政府的扶持和支持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政府的手裡資源一個好的政策就能夠吸引到許多的好客戶,第二點保證老百姓們持續的處於一個盈利的狀態,只有合作社不斷的盈利才能夠留住老百姓們的心,才能夠讓他們堅持下去,始終和合作社站到一條線上,所以合作社能夠長久的搞下去,取決於合作社的本身,以上的解答也是惠農圈身在農村親身感受到的一切,如果大家還有其他不同意見的話,請大家多多的給我留言謝謝大家!


惠農圈


一種合作社是個體間的互助;

一種合作社是打破個體的合作集體。

前一種還是一種臨時現點,解決不了農業的最終問題。

現在農村農業受下面這些問題的制約:

落後的耕作方式。

停滯不前退步的水利設施。

小農經濟的臨時觀念。

唯利是圖只顧小利的農作物佈局。

不安定的農民人心。

對政策過份期待的惰性心理。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早在五十年以前,毛主席就為我們找到了方法指明瞭路。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搞好水利建設,達到汗澇保收。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用機械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節省勞動力。

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個字解決農業生產遇到的所有問題。

要實施這些措施,打破個體的合作集體,是唯一的出路!





靜遠


我談一點看法: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合社已成為歷史,那時從互助組到合作社是適應的,是過渡性的,當然時的合作社為農業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認!

現在已今非昔比,國家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需要大量的農民工,農村的壯勞力已幾乎不見在家種地了,若成立合作社,只有把那些老弱病殘的人組合在一塊,他們能種好地嗎?

那種包產到戶更不可取。包產到戶只能把人永遠到禁錮在那幾畝田地裡,就是年年豐收,年年高產,你的收入總是有限度的,永遠發不了大財!

如果今天成立合作社,絕對不能私有化,應該是集體的。要根據新情況,新特點,成立新的農業合作社。新的農業合作社,必須農、工.副……齊上,若單純的靠農業收入,農民永遠富不起來。

這個新型的合作社如何成立,要摸索,要探討,我們的專家不要閉門造車,憑空想象,掌握第一手材料,找出切實可行的路子,為農業的大發展作出貢獻!








聞聲36


合作社在農村有生存希望嗎?


我認為其實合作社在農村還是很有生存希望的,因為現在很多農村不管是耕種還是秋收或者苞米脫粒都是機械化,這樣可以節省很多的人力,給人們帶來不少的便利,而且對於農村的合作社國家也是大力扶持的,這樣可以把農業往規模化生產這條路上發展。

既然農業要靠機械化,農民總不能自己買臺收割機養著吧,所以在秋收都是僱傭這些收割機秋收,我家這邊的機械設備都是個人的,去年的價格是九百左右一晌,基本上所有農戶都是用收割機的,這樣確實方便很多,養收割機的人家不到兩年就把收割機的錢掙回來的,而且這些人都不是以合作社名義出租的,因為你要想發到合作社的要求,首先得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行!



合作社在我們村子裡也是辦過的,是個人家達到了合作社的規模,有營業執照,政府給予適當補貼,還去北京參加過合作社有關的培訓會議,但是辦了不到三年他們家就把機器都賣了,而且還欠了很多外債,不是合作社不成功,而是人不會去經營導致賠錢,同村裡很多人不租用他的機器幹活,一是他收費不合理,二是他收費太過於斤斤計較,不收同村人的待見,合作社自然就黃了!


現在我們村裡還有兩家養這些農業機械的,但都是個人的,農忙時全村都在用,效益都很好,所以我就在想合作社模式還是有希望的,什麼人經營,怎麼經營才是重中之重,再有就是當前的實際情況還是難以適應這種模式,也就是時機還不夠成熟。

當然我說的這還是很片面,畢竟我家這的村子不能說明問題,但是合作社的興辦少不了農業方面的人才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才行,如果做到了這兩點不管是種植還是養殖等農業產業都是完全復興的!

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草根小閆


我是農民,我說我話。

幾十年的“分產到戶”,我們已經習慣喜歡了既定的農村生活習慣。大體上是安逸和諧的。雖然,生活不算太寬裕,但勞動掙錢,心裡蠻踏實的。

國家倡導“合作社”,是想整合各種生產資源,提高生產效率,但人類固有的“私立”思想是實際存在的,不然“共產主義”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也不就實現了。“有私心”的某些人在合作社的推動中獲私利的慾望把合作社當成斂私財工具。

結果,合作社變成了“騙取”國家補貼,“佔有”社員的利益的工具。民怨猶在,獲利的不是廣大的百姓。而是各別“智者”。

本人不看好“合作社。”。


用戶開心果子


關於現在的農村合作社,我認為有主要是有兩個認識誤區,才導致了目前的發展困局,讓合作社變成了資本的工具,而不是農民發展的新依靠。

第一個誤區是普通民眾對於合作社認識的誤區。

一提起合作社,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集體化,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合作社跟集體化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合作社的基本定義是: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者、同類服務的提供者自願聯合起來共同發展生產、銷售、提供服務的一種組織形式。



首先它是以家庭聯產承包為基礎的,也就是說還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

其次是在銷售、購買或者是服務環節進行合作,比如共同購買農資、共同銷售,因為在買賣環節,集體的談判能力肯定要比個人的強,更能夠實現高賣低買,從而增加收入。

還有在服務環節的合作,也是能夠降低成本的,比如購買大型機械,例如收割機,目前一家一戶是無力購買的,也用不了,但是如果有100戶合作起來就可以購買一臺,這樣既能提高生產效率,也能降低成本。

第三、合作社是以自願為前提,不是強制的,你可以選擇加入,也可以不加入,而集體則是強制的。

第二個誤區是政府部門對合作社認識的誤區。

政府部門仍然把農民合作社單純當做農民致富的工具,是一種經濟組織。



如果說合作社僅僅是一種經濟組織,那麼它跟公司、合夥企業、私人企業有什麼區別?農民不是不可以成立各類企業、公司,為什麼還要成立合作社呢?

合作社的本質是弱者的聯合,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弱者的聯合仍然是弱者,甚至更弱,因為從理論上來講人多力量大,它有個假定的前提,是所有人都是方向性一致的,但是現實中怎麼可能呢?合作起來的農民利益訴求是不一樣的,因此,一旦合作起來,問題更多,組織能力更弱。

合作社本意是解決農民一家一戶“辦不好、辦不了辦起來不划算”的事情,比如如何通過集體行動獲得質優價廉的商品,如何能夠合作銷售農產品以獲得更高的價格,如何獲得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等等,這些具有公共性質的農村事物。

所以合作社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組織,而是具有服務農民的社會組織,具有公益性質。

但是,我們現在所有的考核政策都是從經濟角度去看,所有的扶持資金都是給所謂的經濟上成功的“合作社”,美其名曰“典型示範”。結果我們只能看到那些所謂的“假合作社”獲得了大量的資金扶持,而真正的農民合作社要不“成立就死亡”,要不步履維艱,生存艱難。



也就是說,作為經濟組織的合作社對於中國大部分農村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只有把合作社作為社會組織和公益組織來看,政府幫助合作社更好的服務農民,給予資金、政策支持,才有可能是農民合作社發揮真正服務農民的作用。


熱愛農村的小許


農民單幹事實證明這是走了回頭路。但是人民公社式的集體生產的路同樣被證明是行不通的。但是如果把二者結合在一起取長補短,這就是未來農民應該選擇的一條康莊大道,農業合作化道路。單幹的好處唯一能夠發揮個人生產積極性,但是個人的力量又是有限的,土地承包以後有很多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集體幹活迎刃而解。我們設想一個村就是人民公社時期的一個生產小隊,村長就是小隊長,由於生產隊大家集體乾地裡農活,出工不出力,效率低下,生產隊長爭求大家意見後,把生產隊的土地分到各家各戶,比如每家10畝地,自己家種自己的地來養活自己,除此之外一切照舊。比如每家每戶生產的農產品過稱後由生產隊長抽調生產隊家裡斬無活幹的社員隨汽車押運農產品到城裡銷售,銷售款交相關農戶。押運社員被記錄勞務工時一天。每個農戶若需要可以通過生產隊長調人為自家地裡幹活,比如一年中請了累計人次合一人50天活,該農戶家裡閒時通過生產隊長委派到生產隊幹勞務或給別的農戶幫工,天數達50天。總之生產隊除土地承包到戶,其它一切照常運轉。我們把土地承包到戶的生產小隊擴大為土地承包到戶的村變身為合作社,村長兼合作社社長,負責整個合作社的運轉。


老鄉2439


合作社,其實分兩個階段,即初級合社和高級合作社。初級合社,農戶以土地農具入股,收成按股和按勞動進行分配。聽老輩人講,初級合作社是很受農民歡迎的,因為適應當時農民的覺悟程度,即發揮集體的優勢,又保障了農民的切身利益。我老家,聽說是大豐收,吃了幾年飽飯。為什麼?這種初級合作社不養懶漢,農民互相監督,你一個人偷懶,等於侵佔了其他人的利益,別人就會給你評低分,所以,人人自食其力,又照顧了特困群眾,比互助組更有優勢,互助組本質是個人大包乾,跟現在的承包差不了多少。高級合作社則不一樣,農民取消了按股分紅,有一部分農戶的積極性受到了挫傷,總覺得吃了虧,而且,這部分農戶又是種地能手,他們不出力,生產就大受影響。不久搞人民公社,好多個合作社合併而成,農民的直接利益被稀釋了,缺少了一種為自己做工的思想。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你要別人做好某件事,只講對大家有什麼好處,只講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不講對當事人有什麼好處,這樣是說服不了別人的。我們講雙贏,這樣才能讓別人接受。扯遠了,我們現在要辦的合作社,只能是初級形式的合作社,一定要與社員的切身利益掛鉤,才能收到實效。



朵朵佬爺


合作社這個名詞很好聽,也是一些專家起的名了吧?

農業合作社這幾年成了新風上,名目很多,有養殖合作社,農機合作社,還有個疏菜合作社,等等吧。但是真正合作成功的沒有幾個,大多數都是套取國家補助資金。跟本就沒有合作,形同虛設,助長了歪風邪氣。因些要嚴格審批,把好農民經濟組織合作這一關。


獵鷲


一個和尚挑水喝,二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這就是千百年來,農民治家的根本法則,堅持在兒子們長大成人後分家單過。決不讓他們合在一起吃大鍋飯,而是讓他們分田單幹!你想想一個家庭尚且如此,把各個情況千差萬別的農戶硬組織起來走所謂的集體化之路能行嗎?小崗村之所以冒險分田單幹,就是要打破大鍋飯,解決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問題!小崗村的經驗之所以在全國迅速推廣,使全國千千萬萬的農村變成小崗村,就是中央及時調整農村生產關係的重大措施,從而扭轉了農民吃不飽飯的問題!小崗村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農業,更是為工業改革開闢了道路。正因如此,在今年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之際,中央再次高度評價了小崗村的改革精神,怎麼有的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