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山東與江蘇的關係?

小連翹


需要我回答下嗎?

1.經濟江蘇比山東多了8000個億左右,即使用田忌賽馬方式山東也比不過江蘇

但是有個但是,山東沿海環境比江蘇好的多沿海城市比江蘇好,短期內可以大有作為,山東一旦如果可能萬一搞起來,中國都要顫抖

江蘇蘇北不發展起來別和我談第一個實現小康計劃

搞笑

2地理山東為典型北方省份,目前山東為北方最強,面積比江蘇大,人口比江蘇多,素質也不低,所以後勁十足

3政治,山東目前的領導人已經打破本地人升遷的方式,引入了不少外地領導,比如濟南的書記,是江蘇南通人,很先進的理念。

4.太晚了,明天加,待續


獵人自媒體


作為土生江蘇人,20年前,我曾在山東東營常駐數年,期間濟南,青島,淄博,臨沂,聊城,菏澤,濱州,泰安等城市都有去過,那時有句話說,廣東的橋,山東的路,去了第一感覺就是山東的公路真的很寬,確實在那時,山東比江蘇尤其是蘇北要更注重交通基礎設施,導致觀感上,山東當時要比除了蘇南地區之外的江蘇地區要發達,尤其是我去的東營,依託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經濟水平和居民收入都相當高,在山東省內僅次於青島而已。在分析兩省的關係前,我想先說說兩省的巨大差異,在民風上,山東人自古豪爽俠義,又是孔孟故里,人民可謂敦厚淳樸,另外山東的酒文化也是頗具中國北方特色。而江蘇省內的民風差異頗大,在蘇南地區,受上海影響較大,民風更為精緻優雅,但往往會斤斤計較。在經濟上,山東的國企成分比江蘇多一點,外企和江蘇差距較大,民企是各有千秋。兩省GDP的差距主要就是因為外向型經濟上,蘇勝於魯。和江蘇一樣,山東區域發展也不平衡,膠東半島和魯西南的差距幾乎就是蘇南蘇北的翻版。在文化上,山東整體性要比江蘇更強,而江蘇勝在文化的多樣性。山東乃齊魯故地,雖說齊與魯有一些不同,但齊魯文化的內部差異要比江蘇內部的各種文化差異要小的多,江蘇屬於南北過渡省份,北部徐州連雲港等地受山東影響較大,徐州的特色文化是北方風韻的楚漢文化,而往南到了淮安,鹽城一帶,又是典型的江淮文化區,跨過長江到了蘇錫常,就是傳統的吳文化地區,也是上海對外輻射的集中區。可以說江蘇的各文化區之間的相互認同感要比齊魯文化差的多(和語言差異比山東大的多有緊密聯繫,下面會談到),但也因如此,江蘇各文化區之間的相互影響滲透,使得江蘇看上去似乎更有活力一些。在語言上,山東除了膠東地區語言自成一體,相對難懂點之外,其餘地區則差異不大,起碼相互之間基本可以溝通,均屬於典型的北方官話 ,但江蘇則大不相同,各文化區之間語言差異很大,徐州連雲港地區語言接近山東毗鄰地區,屬於南蠻北侉的北侉,而淮,鹽,揚,泰地區則是典型蘇北方言代表,揚州評話可為代表,而蘇南則屬於吳語區,已經屬於南蠻北侉的南蠻了,江蘇語言的另類地區一個是南京,一個是南通,南京自大屠殺以後,語言結構發生很大變化,新南京人以北方官話加蘇北方言形成新南京話,而秦淮區等老城區裡依然有土生老南京話的存在,兩種南京話之間基本無法溝通。南通地區則是南北方言犬牙交錯的地區,啟東海門部分地區有部分居民被稱之為沙地人,他們說的是吳語,基本和上海崇明方言接近,而而海安,如東等地又屬於蘇北方言區,南通市區又是操一種極難懂的口音,因此南通是縣聽不懂市,鄉聽不懂縣,十里不同音的現象普遍存在。這種由於特殊歷史原因或文化過渡造成的複雜方言現象,江蘇要比山東嚴重的多。所以總體而言,山東是比較純正的北方省份(舊中國上海人眼裡典型的北方人就是山東人),而江蘇則是南北過渡,內部差異大於山東。說到兩省的關係,魯蘇二省在經濟上,總體上看直接競爭的領域不多,倒是互補性比較強,但徐州近年來淮海經濟區老大位置已受到濟寧強有力的挑戰。在領土管轄上,兩省爭議較大,主要集中在微山湖地區和前三島地區,一直難有公論。在發展前景上,雖然江蘇目前擁有GDP總量優勢,但轉型升級任務很重,而山東土地人口規模均大於江蘇,潛力不可小視,日後兩省發展孰優孰劣,誰能率先挑戰廣東的龍頭老大位置,還不好斷言。


小城飄雨1976


山東和江蘇是我國東部沿海省份中最發達的兩個,並且因為兩個省份相互交界,所以在文化滲透、商業滲透上都有著相互聯繫,當然也因為陸地、海域的交界,兩省也有著一點衝突。另外秦嶺淮河流域的南北分界線,兩個省份一個南方省份一個北方省份,省內主要城市文化也截然不同。首先陸地上的聯繫,江蘇其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省份,上面說江蘇是一個南方省份其實不是很準確,因為南北方分界線從江蘇省內的淮河流域穿越,所以江蘇的蘇北部分地區更偏向於北方,徐州、連雲港與山東的臨沂、日照、棗莊在的人文文化、飲食習慣有很大的相似性,語言口音也有相似性。江蘇的商業、地產都有在魯南地區滲透。

兩個省份的海域交界,主要體現在連雲港和日照之間,其中江蘇省連雲港目前實際管轄的前三島仍然存在島嶼爭議,島上無人居住,歸屬權也一直沒有完全確定只不過目前是由江蘇省的邊防駐守。島嶼爭議不好下結論衝突還沒那麼大,但是前三島周邊海域的歸屬權卻實在不好確認,尤其是當前承包海域養殖,兩個省因此出現過爭端。
山東和江蘇雖然都是國家經濟大省,但是兩個省份的發展模式有相似也有區別,兩個省的外資經濟都還不錯,蘇南地區以及山東膠東外資格外多。但是兩個省在產業結構上也有很大區別,山東省更多是重工產業,而江蘇的生產製造更強悍一些,因此江蘇也彙集了更多的外來務工人員。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蘇魯兩省可以說是親兄弟,在大的格局上,兩省都是互相支持包容,在生產資料極為匱乏的計劃經濟時代,山東對江蘇的支持遠高於江蘇對山東的幫助,江蘇的幾乎所有資源都要依靠外部的供給,特別是當時的蘇南經濟騰飛更是如此,尤以兗州的煤炭,萊蕪的鋼鐵源源不斷的供應著蘇南的企業,當時的蘇北發展也滯後,和山東交界的除州連雲港在同一起跑線上,他們為了爭資源爭土地有時也大打出手。以微山湖為例,沒完全劃界以前,是以湖水面作為兩省界域的,水進水退兩省村民為了各自利益爭鬥不斷,三天一小鬧,一年一大打很正常,連雲港和日照的海域糾紛也是埋下隱患的定時炸彈,兩省應本著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胸襟,儘快的把它妥善的處理好。蘇魯兩省受孔孟思想影響深厚,我想一定會處理好的,兩省人民情同手足是會得到進一步昇華的。


水平688


在競爭中進步,發展經濟,看誰先搶佔先機。


提到山東與江蘇,兩省相鄰。兩省現在都在發展經濟,但是總體來看,江蘇發展彷彿更勝一籌。

首先,江蘇靠近上海,上海是經濟發展的中心地區,這是毫無疑問的,因此,既有著上海地區勞動力的轉移,和經濟力的幫助,又有本身沿海的條件,江蘇發展迅猛。

再說山東,沿海經濟發達,目前的政策應該是考沿海地區,比如青島,威海,煙臺等來帶動全省經濟發展。


兩省在競爭中共同進步,共同帶動經濟發展,期待互利共贏!


致智智智


山東和江蘇一樣一直是資深發達省份,1950年代以來,GDP總量在大陸排名基本都是前5

1978年,中國重新點燃經濟增長引擎後,廣東一步一個腳印,到1989年成功登頂,並開創出了30年的“王朝”:無人能夠撼動廣東“經濟一哥”的地位。之後,山東和江蘇之間為爭奪“二哥”的江湖地位,展開了激烈的纏鬥。

1990—2008年,這19年裡,江蘇有14年高於山東,但是兩者之間的差距很小,其中2003年江蘇領先山東最多(360多億,3%)。甚至在2004、2006年,山東還反超江蘇幾十到上百億。但2009年之後,山東越來越處於下風。到現在也一直都是經濟發展的競爭關係,所轄區域也有爭端,稍遠一點的是文革時期的山東王效禹和南京軍區許世友之間關於微山湖和徐州的衝突,直接驚動中央介入,比較近的就是日照連雲港之間的前三島爭端,一直到現在日照和連雲港之間的爭端也沒解決,總結一下就是作為老二和老三兩省之間的競爭大於合作。


靜夜小蟲00


山東和江蘇,同樣都是兩個位於我國華東地區的經濟大省,一個是長江三角洲經濟腹地,一個瀕臨中、韓、日三國的核心經濟帶,在地理位置是都是得天獨厚的。

江蘇一半地處長江以南地區,算是南方省份之一,而山東整個省完全處於秦嶺、淮河以北區域,完全意義上的傳統的北方省份啦!

先說地緣關係;兩省處於地緣交界,就是咱們老百姓常講的交界地區,自古以來彼此之間的人文往來頻繁,特別是蘇北地區,與整個山東魯南地區相互交織數百公里之多,不僅僅是民間文化的惠通融合,還是文化教育資源的互補性,彼此在婚姻嫁娶與百姓就業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更為密切聯繫!尤其是地處蘇北地區的連雲港和徐州,在歷史上曾經有一段時間隸屬於山東道管轄,直到後來新中國成立後的1953年,國務院又將上述兩市管轄權重現交給了江蘇省,由此可見彼此在地緣上的往來與親和力十足!!

再來談談文化的惠通融合吧!江蘇自古以來就是江南一偶,尤其是位於蘇南地區的眾多城市,例如南京、蘇州、無錫、揚州,鎮江等等城市,文化底蘊深厚、自古至今就屬於比較富庶的地區之一江南居士更是數不勝數啊!山東,即使獨處與北方,但同樣是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山東並不像江南自古以來居士文集,但卻鮮有大家風範。比如孔子、孟子,墨子等等大家學士,也有李清照,辛棄疾等詞牌大家,兩地的文化底蘊深厚早已經不分彼此,不分伯仲啦!

同樣也是沿海省份;山東省的海岸線綿延起伏數百公里,沿海城市青島煙臺威海日照等城市,都是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而江蘇雖然在沿海城市數量上,發展高度上,相對於山東有一些欠缺,但江蘇的沿長江流域的城市也是個個生龍活虎,絲毫不亞於山東半島城市群,甚至蘇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比山東還略勝一籌的優勢呢!

開放性、思想創新能力的發展戰略;山東省因地處北方,又是孔孟之道思想的發源地,自然而然地思想是比較傳統與保守的,反觀江蘇省,名人輩出,富庶活躍的思維能力,在改革開放以來的最近幾十年裡體現的淋漓盡致!南方人腦子活,天生的不保守,敢為天下先的勇猛頑強拼搏進取的精神風貌,讓時至今日的江蘇省,在整個國家發展戰略中脫穎而出,佔有一席之地!反觀北面的鄰居山東,思想創新能力不足,過度的保守與官本位思想及其嚴重,在發展過程中中起到了嚴重滯後的消極因素存在,也是最近幾年江蘇異軍突起,成功超越山東奪得全國第二這把交椅,也是從去年以來,早已經把山東的GDP差距不斷拉大,遠把山東落在後面啦!

兩省的轉型之路;山東省,歷來被視為大象經濟,可見重工業、高耗能行業在整個發展戰略中佔據著非常大的位置,江蘇最近幾年來,也一直面臨轉型升級發展的困惑。相對於山東,他的步伐相對穩定與輕盈許多,再加上它江南人特有的吃苦耐勞,永拼敢闖的不服輸的性格特徵,會步入一片新天地。山東就有了更多的擔憂。最近大家都在議論紛紛,諸如:山東將是第二個東北;山東將步入東北衰退的後塵等等等言論。讓人看得比較心痛不已!但細細想來,這些言論自由的話裡的的確確存在幾分道理所在的。好在我們大家看到了希望:2018年的一月十號,國務院明確表示支持山東省申報的新舊交替轉換試驗區的規劃,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最後我想說,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大背景下,無論是江蘇省還是近鄰山東省,哪怕包括整個國家發展戰略上,都將是一體化的時代進程!山東、江蘇緊鄰的好鄰居,優勢互補、產業化協作,人文交流源源不斷,高層磋商密切合作,在新的世界發展潮流中會抓住機遇,全面提升自己的實力,彌補地獄之間的差距,大力推進改革開放,解放思想,為富省強國戰略,作出更大的貢獻!


樾樾小哥4212960122


是的看看民國之前地圖微山湖都是徐州的,共國後山東代管兩天徐州,江蘇全境解放回歸江蘇,就把微山湖含周邊村鎮給霸佔了! 有點不講理。


天下無賊2018


我是山東人,我愛我的家鄉!但我也佩服蘇浙粵敢闖、敢幹、勇於創新的精神!相信多數山東人會像我一樣,能夠正視差距、埋頭苦幹,向先進兄弟省份學習,並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最後我想說一句,不論哪個省發展的好,都代表著我們的國家在進步,都值得每一名華夏兒女歡喜雀躍,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


八千里紅塵


改革開放以前是東北支援全國,東北是老工業基地,重工業基地,有石油有煤炭,為全國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供給。改革開放之後是山東支援全國,山東有各種資源,煤炭全部運往南方開放城市,。山東又是糧棉基地,為南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原材料。可以說,沒有山東提供支持支援為改革開放打下基礎,就沒有我們今天的成就。至於山東和江蘇的關係,總體是良好的,互不干擾,各發展各的,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偶爾有點小摩擦,也不妨礙大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